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优质4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现代戏剧的特点,学习现代戏剧的表演技巧和创作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观看和参与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表演能力,增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和分析《雷雨》的剧情和人物形象。
2. 学习现代戏剧的表演技巧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课本《雷雨》
2. PPT、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视频资源:现代戏剧表演片段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观看一段现代戏剧表演片段,引起学生对戏剧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现代戏剧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习《雷雨》(30分钟):
a. 介绍《雷雨》的作者曹禺,以及该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b. 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剧作的主旨和内涵。
c.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剧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戏剧表演(40分钟):
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剧情进行表演。
b. 引导学生分析剧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和表演技巧,并进行角色分配和排练。
c.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4. 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雷雨》的主题和教育意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该剧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延伸:
1. 邀请专业演员或戏剧导演来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戏剧表演的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学生观看其他现代戏剧作品的表演,扩展学生对戏剧的了解和欣赏。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掌握现代戏剧的基本知识,了解曹禺的创作思路和文学风格。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剧中人物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表达能力,增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和分析《雷雨》的剧情和人物形象。
2. 学习现代戏剧的表演技巧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课本《雷雨》
2. PPT、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剧本《雷雨》的摘录
4. 学生的创作作品展示区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观看一段现代戏剧表演片段,引起学生对戏剧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现代戏剧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习《雷雨》(30分钟):
a. 介绍《雷雨》的作者曹禺,以及该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b. 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剧作的主旨和内涵。
c. 学生阅读剧本的摘录,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节的转折点。
3. 创作表演(40分钟):
a.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根据剧本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改编和创作。
b.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并用PPT或其他形式展示创作过程和成果。
c. 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对其他小组创作的看法和感受。
4. 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雷雨》的主题和教育意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该剧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延伸:
1. 邀请专业演员或戏剧导演来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戏剧表演的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戏剧社团或戏剧比赛,展示和发展自己的表演和创作能力。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常识性,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雷雷雨前后的一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抓住蜘蛛不同动作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生字“垂、彩、虹”。
2.抓住事物感受雷雨前后大自然的变化。
3.拓展语用,会用“越…越…”等词语准确描述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事物感受雷雨前后大自然的变化。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观察并描述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课件、平板资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感知雷雨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雨?(下雨的情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雷雨和这些雨有什么不同?(雷雨一般出现在夏季,伴随着打雷)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积累生字,认识雷雨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学生读)
2、指名读,一个学生读一段,其他同学听,做标记反馈。(正音)
3、要把课文读好,可要先认识生字宝宝,你想让老师教你写哪个字?
(出示四会字投票)
4、指导写“垂”字:我们看看这三个“垂”,哪个字正确?
垂字的三横长短不一,是锥型结构,从中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1)我们来看它的象形字像什么呢?(树枝因硕果累累而坠向地面)经过漫长的演变,“垂”字就成了今天横平竖直的模样,中国的汉字真神奇!我们一起来把它写好吧!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生字投票了解学情,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读中感悟,体验雷雨
1、课文写了雷雨前后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
2、学生汇报有哪些景物,全班读原文。(板书)
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彩虹(教字)、乌云、叶子、蜘蛛、树、蝉、青蛙等
板书:
动物:蝉、蜘蛛、青蛙变:
天气:乌云、雷雨、风越来越
景物:叶子、树、彩虹渐渐
3、蝉、蜘蛛:平板推送分类
雨前: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雨后: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你为什么这么分?(雷雨前,蜘蛛…、雷雨后,蜘蛛…)为什么4、5、6段没有写蝉和蜘蛛呢?(雷雨中,动物们都躲起来了)
文章就是按照同学们说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结构来描写的。
4、既然下一场雷雨会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从文中找一找有哪些描写变化的词?
渐渐、越来越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感受变化,回味雷雨
过渡: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文中用“越来越”、“渐渐”这些词写了什么景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把文中出现的其它事物用上“越来越”说一说。文中是怎么写的?读一读。再用“越来越”说一说。
3、雷雨中还会有哪些人或者事物发生变化?和同桌说一说,汇报。
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撑伞的人越来越多。
4、我们用了越来越、渐渐等词语表达了雨天的变化,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你们能不能用上越来越说说你遇到下雨时的变化?
5、把下雨时的变化打写在分组研讨上。
6、你最欣赏谁的变化,为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变化,由点及面,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推送阅读,元认知检测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雷雨前后会有哪些变化,老师这里有还一篇文章写的是山间的雨,想读吗?推送给你们回去认真阅读,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间的雨的。
2、完成元认知的小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