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评课稿设计案例(经典3篇)

雷雨评课稿设计案例 篇一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它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本文将以雷雨剧本为基础,设计一套评课稿,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雷雨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剧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

2. 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

2.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的多维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雷雨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要求学生从性格、行为、对话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 分析情节(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分析。要求学生从情节的发展、转折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情节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4. 思考与现实社会的联系(10分钟)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思考雷雨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否与现实社会有联系,是否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人性的扭曲。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上是一套基于雷雨剧本的评课稿设计案例。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并与现实社会进行联系和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分析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考能力。

雷雨评课稿设计案例 篇二

雷雨是一部揭示社会黑暗和人性扭曲的经典话剧,它以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思考。本文将以雷雨剧本为基础,设计一套评课稿,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其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剧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

2. 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2.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的多维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要求学生从性格、行为、对话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 分析情节(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分析。要求学生从情节的发展、转折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情节的意义和作者的思考。

4. 思考与现实社会的联系(10分钟)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思考雷雨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否与现实社会有联系,是否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人性的扭曲。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上是一套基于雷雨剧本的评课稿设计案例。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并与现实社会进行联系和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分析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考能力。

雷雨评课稿设计案例 篇三

雷雨评课稿设计案例

  李老师:《雷雨》一课是我们二年级组集体备课的展示,从初接教研任务到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再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改教案,至最后这堂课的呈现倾注了曾妮老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也倾注了组内老师对她的关爱与帮助,尤其是我们的黄老师,可以说是字字句句、手把手地教。这个磨课研课的过程对于年轻的曾老师来说就是一次宝贵的历炼,也一定能促使她蜕变与成长;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也在协作过程中学到很多,受益匪浅。

  这堂课虽然谈不上是一堂高质量的研讨课,但是我依然能从中收获良多:

  首先,语文教学要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读。阅读教学总得读,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是需要通过学生的声音来再现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的读做到了,层次分明,方式多样。初读的感知,精读理解,默读、范读、自由读、男女分组读、比较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得课堂书声琅琅。在读的过程中老师也注意到了读的方式与目的的统一,需要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默读,需要学生读出感情的时候则要求学生大胆的自由地读,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帮助。

  其次,曾老师努力挖掘了教材的语文因素,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学习雷雨前部分抓住“垂”、“压”等词语反复品读,感悟雷雨前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是怎样的?从而体会雷雨前天气的闷热,紧接着,又通过一系列的越来越怎样来体会作者是按照天气的变化顺序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先是闷,再是风,然后是闪电和雷声,以此来感受雷雨前天气的变化之快。

  还有更值得一提的是,曾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如: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既有雷又有电的景象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雷雨中的景象吗等等,试图充份利用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

  以上是我个人的两点体会,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所要努力的方向。

  田老师:

  和前几节试教课相比较本节课进步很快。整体感觉不错。从刚开始的紧张备课到说课直到现在呈现出来的这堂课,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曾老师在进步我也不在不断的学习中。

  第一:主线清晰,主次分明,但细节目标不明确。

  第二:紧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写作顺序。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课文。找出雨前周围的变化。重点分析词句:黑沉沉、压、叶子一动也不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许多让老师意料之外的语言。

  第三:抓住重要的词句进行训练但是训练不够充分,点到为止。如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通过看图来想象,我觉得这是本课的重点。

  第四:图文相依,但学生的观察不够充分。图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此处似乎有点颠倒了顺序,我认为应该向看图充分想象然后再来分析文字,进而达到更高一层次的理解。而且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相应的指导一下观察方法和顺序。

  最后在全文分析之后朗诵全文达到一个彻底理解的程度。

  黄老师:

  雷雨》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以二年级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带着“学生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来看曾妮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

  一、 教学主线清晰,但细节目标不够明确。

  曾老师教学从整体入手,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再深入到局部,按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顺序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再回归到整体总结全文,较好地把握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教学主线非常清晰。并且紧扣雷雨前、中、后的特点进行设问,如雷雨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雷雨中问“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这样设问,比较符合低年级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有益于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细节目标显得不够明确,如“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到底要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老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 语言文字训练比较贴切,但训练不够扎实有序。

  阅读教学万变不离其宗——语言文字训练才是根本。曾老师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特点出发,采用换词法理解“垂”,借助乌云图理解“压”,运用比较朗读理解“叶子不动,蝉不叫”与“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的不同表达效果,运用采访调动学生的想象与思维,理解“坐”和雷雨后那种清新畅快的感觉等。应该说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比较常用,也比较符合文本的特点,是贴切的,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有欠扎实有序。如:理解“垂”,学生理解过后再齐读然后又去比较“垂”与“掉”,应该先比较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句子,顺序才对。又如“蜘蛛又坐在网上了”的“坐”,从学生朗读的效果来看,学生一直在强调“又”并未强调“坐”,说明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并未完全对“坐”的`“悠闲”理解到位,训练还有欠扎实。

  三、 学习课文图文相依,但看图与学文顺序本末倒置。

  课文有两幅图,图画是供学生观察的对象,又是理解的凭借。教学中,曾老师让学生先看图,表述图意,再学文,用“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场雨下得大,下得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这场雷雨的,并指导朗读,拉近了学生观察图画与作者观察生活之间的距离,又利于理解文中的词句。但是本文非看图学文,因此应先学文,再借助图加强理解,不能本末倒置。

  四、 教学方法把握比较准确,但学生整体朗读欠充分。

  本文文字优美,宜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以及课文是如何通过生动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这些特点的。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读的形式也比较多,用得较多的是引读和个别读,但是整体性朗读欠充分。因为课文写的是雷雨前、中、后的不同特点,即雷雨的全过程,那么在未打下课铃有时间多的情况下,可以整体性朗读雷雨的全过程,用朗读来表现雷雨前、中、后的不同特点。

  五、 课堂教学看中预设,但忽略了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从教学全过程来看,曾老师备课

认真详实,但看得出教学过程中曾老师比较看中教案和预设,对教学对象——学生有所忽略。那么课堂上如何跟着学生走,顺着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相机的引导、点拨、反馈与调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去思考和探索的。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薛教授:

  优点:

  1、读比较充分,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体会雷雨前后的变化。

  2、设计到位,从体会感觉到读出感觉,遵循低段学生心理学习的过程:阅读课文——体会感觉——读出感觉。

  3、抓住词句的比较加深对文字功用的感性认识帮助读,例如两个按点的有效设置。

  4、典型句式的训练有所设计,如“越来越——”,建议适当拓展,不仅抓住教材里面的,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5、互动软件使用在本堂课的选点恰当,设题简明,调学有效。

  6、板书达到了三个“精”:内容精当、文字精炼、结构精巧。

  不足之处:

  1、整体朗读不够。

  2、讲论“挂”时体会不够,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体会,如美化房间要挂点什么东西,从而体会“挂”是创造美好景象;又如“坐”,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会用词的精妙。

  3、这不是看图学文,学雷雨中时先看图再学文这个思路不对,应以学文为主,图只起辅助作用。

  4、按点设置还可以广泛一些,从语言因素、语言内容、语言思络去选按点,如作者为什么写得出这么真实的雷雨?也可以设置一个按点即从语言的思路去设置有效按点,另按点的题项还可以丰富点。

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 2 i、u、ü【精选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 2 i、u、ü 篇一标题:小猫咪的冒险目标:1. 学习拼音i、u、ü的发音和写法;2. 认识生字词:猫、尾巴、小鱼;3. 学习正确书写字词。教学准备:1. 教学...
教案大全2018-03-07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 2 i、u、ü【精选3篇】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实用3篇】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下面由小...
教案大全2015-08-02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实用3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实用4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长妈妈,把握文每件事表达的长妈妈形象; 2、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
教案大全2014-04-0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实用4篇)

小班教案冬爷爷的礼物【经典3篇】

游戏中让孩子体验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进一步认识冬季的特征,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冬爷爷的礼物,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活动目标】 1.初步...
教案大全2017-08-03
小班教案冬爷爷的礼物【经典3篇】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优秀教学设计【经典3篇】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
教案大全2017-09-01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优秀教学设计【经典3篇】

《湘夫人》第二课时教案(实用3篇)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
教案大全2019-05-01
《湘夫人》第二课时教案(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