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精简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认知和思考。
1.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它以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地主的统治和农民的服从。在封建制度下,各级封建地主享有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而农民则是他们的附庸。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巅峰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为核心,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中央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地方的分权和自治得到限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进一步演进奠定了基础。
3.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开始兴起,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通过一系列的考试选拔合格者出任官职。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的草根阶层有了机会通过考试取得功名,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
4. 社会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以身份和地位为基础,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士是社会的最高阶层,享有特权和荣誉,农民则是社会的最底层,工人和商人则处于中间地位。社会等级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以上是高二历史必修三的部分知识点整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思考。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三
一、背景
(一)原因——必要性
1.汉末以来,儒学的性削弱,其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冲击。(三教并立)
2.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二)条件——可能性
1.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二、特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
三、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一)理学的创立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
2.主要观点:天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
(二)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
方法论:格物致知以求“理”。
政治主张或伦理观:存天理(三纲五常——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方法论:“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去除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知行合一。
政治主张或者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四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行政机构
枢密院——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