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推荐5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掩耳盗铃》,培养学生对于正直、诚实的品质的认识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背诵课文《掩耳盗铃》。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3. 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寓言故事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课文《掩耳盗铃》的教材。
2.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掩耳盗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盗铃和掩耳的理解和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Step 2:课文学习(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掩耳盗铃》,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3.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Step 3:词语学习(10分钟)
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快速阅读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自主完成词语的拼音练习和造句,巩固词语的掌握程度。
Step 4:讨论与思考(15分钟)
1. 教师提问学生,探讨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正直和诚实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并进行小组展示。
Step 5:课文背诵(10分钟)
学生集体背诵课文,并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背诵得最准确和流利。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掩耳盗铃》,培养学生对于正直、诚实的品质的认识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背诵课文《掩耳盗铃》。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3. 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寓言故事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课文《掩耳盗铃》的教材。
2.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掩耳盗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盗铃和掩耳的理解和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Step 2:课文学习(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掩耳盗铃》,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3.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Step 3:词语学习(10分钟)
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快速阅读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自主完成词语的拼音练习和造句,巩固词语的掌握程度。
Step 4:讨论与思考(15分钟)
1. 教师提问学生,探讨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正直和诚实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并进行小组展示。
Step 5:课文背诵(10分钟)
学生集体背诵课文,并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背诵得最准确和流利。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
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法]
演示法讲述法
[学法]
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3)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
,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