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案(实用6篇)
《出塞》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感悟古人出塞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出塞》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并感悟诗中描绘的出塞情景;
3.通过学习古人出塞精神,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把握《出塞》这首古文诗的情感表达;
2.分析古人出塞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出塞》的全文展示和相关图片;
2.教学材料:《出塞》的原文、注释和翻译。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询问学生对于“出塞”这个词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 了解背景(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出塞》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包括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和写作时代的历史背景。
Step 3 阅读原文(20分钟)
分发《出塞》的原文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并标注生词。
Step 4 分析诗句(20分钟)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Step 5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人出塞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并找出诗中体现出的勇往直前的品质。
Step 6 总结感悟(10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感悟古人出塞精神对于现代人的启示。
Step 7 诗朗诵(15分钟)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
教学延伸:
1.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一步感悟古人的壮志豪情;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与出塞主题相关的作文。
评估方式:
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听取学生的诗朗诵,并评价其朗诵的准确度和情感表达。
《出塞》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体验《出塞》的意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出塞》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
2.通过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出塞》的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出塞》诗中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音乐:选取一段与《出塞》情境相符合的音乐作品;
2.绘画:准备一些描绘出塞情景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选取的音乐和展示相关绘画作品,引起学生对出塞情景的联想和感受。
Step 2 了解背景(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出塞》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包括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和写作时代的历史背景。
Step 3 音乐欣赏(20分钟)
播放选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闭上眼睛,放松身心,用心感受音乐中蕴含的出塞情景。
Step 4 绘画欣赏(20分钟)
展示描绘出塞情景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感受画家通过绘画表达的情感。
Step 5 学生创作(30分钟)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音乐、绘画、写作等),表达自己对于出塞情景的感受。
Step 6 展示和分享(15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分享,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学延伸:
1.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代音乐和绘画,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形式的艺术创作,如舞蹈、戏剧等。
评估方式:
1.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出塞》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教学构想】
课前预热
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板书:明月)突出李白可能是在什么状况下思念家乡。自己在外想家一般怎么办?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 读一读。
⑵ 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⑶ 说一说。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⑷ 学一学。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⑸ 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⑹ 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亲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⑴ 在同一轮明月下的征人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⑵ 学生思考,完成练习。
①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相互搀扶着,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② 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
③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稚嫩的心灵从此
⑶ 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⑷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②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⑸ 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⑴ 学生读诗。
⑵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⑶ 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⑷ 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1)引入汉匈战争的一些资料。
资料二: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2)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的看法?学生自由谈,教师不做定论。
(教学意图:炙热的情感可能燃烧学生的理智,今天读这首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的悲剧有全面、公正的看法。)
四、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
1、教师印发课堂上出现的古诗,有兴趣的课后自学。
2、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对“阻止战争”又有何高见?
【板书】
明 月
边关 家
征人 父母 妻子 孩子
《出塞》教案 篇四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字典及资料,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2、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搜集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教学准备:
xxx
教学重难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自古以来,边疆的战争不断,不少诗人都曾经写过描述边塞军队生活的边塞诗,而边塞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压卷之作,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王昌龄的《出塞》。出示幻灯片1(板书课题)
齐读题目,解题:"塞"指什么(边关,关塞)。"出塞"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到边关去守卫边疆。这是唐代代诗人写边塞生活诗常用的题目)
简介诗人王昌龄(出示幻灯片2)
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有板有眼;(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出示幻灯片3,4)
小组讨论学习:再次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探讨不懂的字词,如:秦,汉,但使,不教等。
汇报,弄懂每句诗的意思: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意思是: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从遥远的家乡来守边关的战士们还不能回到家乡。)(出示幻灯片5)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是:只要有李广这样的大将守卫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和战马越过阴山南下入侵我们了。)((出示幻灯片6)
过渡语:要理解诗局的意思并不难,但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何等的思想感情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1,2句诗:(出示幻灯片7)齐读诗句,思考:这句诗提到了哪些景物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出示幻灯片8的图片)
探讨:
1、师:古代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时,几乎都会写到明月和边关。
大家想一想:诗人为何要提到"明月","边关"呢(小结:大概是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夜深人静时,面对这苍凉的边关,举头望见那明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来。)
这句诗有没有言外之意呢将士们为何一直不能回到家乡(小结:这明亮的月光仍然像秦汉时期那样照着边关,边关的战争从秦汉时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歇过,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守卫边疆,一直不能回到家乡。有的老死边关,有的战死沙场,还有的葬身与沙漠戈壁上,没死的还要继续镇守边关……)
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这句诗包含着诗人怎样一种感情呢(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们的同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1,2句。(悲壮,沉重的语调)
学习第3,4句诗:站在这冷清的月色下,望着茫茫的黄沙,耳听着呼呼的风声,边关的诗人和将士们心中会涌起什么怎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答:恨敌人入侵,很想早日打败敌人,与家人团圆,怨朝廷腐败……)
2、师:是啊,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出示幻灯片9)(齐读3,4句);
探讨:为何诗人和将士们会有这样的渴望
小结:因为只有像李广这样的大将在,才能使(让学生答)
——边关的敌人就不敢入侵
——就能早日平息战争,早日与家人团圆
——边关就会安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
3、师:只所以会特别希望有李广这样的大将,是因为什么
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结:当时的将帅不爱护士兵,贪图享乐,贪生怕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这句诗包含着诗人怎样一种感情表达了怎样一种愿望
小结:诗人多么希望朝廷能早日任用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多么渴望早日平息战争,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啊!"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们都有同感啊!
指导有感情朗读3,4句。(激昂,感慨地)
小结:全诗通过眼前看到的实景,用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了心中的愿望,抒发了强烈的感情,真不愧为七绝的压卷之作。让我们再次来美美地朗读一下这首佳作。
进一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要求读得有声有色。(出示幻灯片10)
(指名读——欣赏课件范读(点击幻灯片11)——自由练读——齐读)
拓展延伸:
1、谈话引入:王昌龄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写过不少的边塞诗。他写的《从军行》,也是千古传诵的佳作(出示幻灯片12,13);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是哪一句诗。(最后两句最能体现出英雄气概和爱国之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坚定,豪迈地)
总结:
1、学习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2、像王昌龄这样的边塞诗还有很多,你在课外还搜集到哪些呢?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边塞诗)(出示幻灯片14)
《出塞》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渴望和平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揭题,摹“塞”之形。
1、板书“边塞”。师问,读了这个词,说说在你的印象中,边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教师小结。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出塞
二、诵读,觉“塞”之味
(一)一读,读准字音。
1、先请大家自由地读上2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古诗。注意正音。
4、全班齐读。
(二)二读,读出节奏。
1、再请大家自由地读2遍,要求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语速。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师指导读。
5、全班齐读。
(三)三读,读出感觉。
1、师配乐范读,生想象。
2、指名说。这首诗中的边塞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师: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诗。
4、全班齐读课文。
三、想像,品“塞”之情。
(一)品“塞”之悲惨。
1、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点击出示:万里长征人未还)在这句诗中,“征”是什么意思?“长征“呢?
2、大家再轻声地把这句诗读上2、3遍,边读边想象战斗时和战斗后的画面。
3、生自由读诗句。(生读时,播放战斗时的音频)
4、生读诗句,想象画面。
5、指名说。
6、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斗之后的画面吧。(播放战斗之后的画面。)
7、看了之后有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8、补充描写战场的诗句。
师:万里长征人为还!这是何等的悲惨啊!许多诗人也曾描写过这样悲惨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古今多少战士死于沙场无人收殓,白骨累累散乱在蓬蒿丛中,使人触目惊心。)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描绘战乱后一片凄凉荒芜的景象。)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李白。( 战后骇人景象,可见战争的残酷。)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杜甫( 极写沙场寒冷萧条,烽烟遍地,白骨纵横的惨状。)
9、小结:黄沙漫天,荒草遍野,白骨凌乱。这就是“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剧啊!此时此刻,在你的眼里,边塞是一个什么样的边塞啊!
10、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悲惨、恐怖、可怕……)
(二)品“塞”之安宁。
1、过度:目睹着边塞的悲惨、恐怖、可怕,诗人的心中不能不想,不能不盼。他盼望着什么?——(点击: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生自由读句子2遍。
3、师问:龙城飞将是谁?(李广)你们了解李广吗?
补充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从这首诗中,你们看到一个怎样的李广?
4、是啊,飞将军李广可是一位大英雄。匈奴人听到李广的名字是闻风丧胆。
史记记载:
(点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史记》
译文: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5、师:当飞将军李广在边塞的时候,匈奴数年不侵。还有“白骨乱蓬篙”的惨剧吗?(不会)还有“人为还”的悲剧吗?(不会)
边塞还会有悲惨、恐怖、可怕吗?(不会)
6、小结:龙城飞将在,数岁不敢侵。此时此刻,在你的眼中,龙城飞将在的边塞是怎样的边塞啊?(安宁、祥和、和平……)
7、引读:一边是悲惨、可怕、恐怖,一边是安宁、祥和、和平,哪一种才是人们心中的边塞呢?(安宁、祥和、和平……)
师:所以,当悲惨一次又一次弥漫在边塞时,人们不能不想,不能不盼——生(小组):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所以,当死亡一次又一次盘旋在边塞时,人们如何不想,如何不盼——生(小组):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所以,当恐怖一次又一次笼罩在边塞时,人们怎能不想,怎能不盼——生(小组):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拓展,悟“塞’之魂。
1、过度。师:自秦朝统一中国以来,至今已是二千多年,这两千多年,边塞是战乱得多,还是安宁的多?你能说说自秦朝到现在,在边塞发生过哪些战乱吗?(指名说)
2、出示历代边塞战乱简史。
秦汉时期,匈奴入侵;魏晋时期,五胡乱华;
隋唐时期,突厥入侵;南北宋朝,辽、夏、金入侵;
清朝数百年,西方列强入侵;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大举侵华。
(配低沉的音乐,学生默读。)
3、学生谈看了之后的感受。
4、小结:看看,这就是几千年的边塞,这就是多灾多难的边塞,这就是充满苦难、死亡、与可怕的边塞。
当匈奴入侵时,边塞是怎样的边塞?(悲惨、恐怖、可怕)
当今辽入侵时,边塞是怎样的边塞?(悲惨、恐怖、可怕)
当八国联军、日本帝国入侵时,边塞是怎样的边塞?(悲惨、恐怖、可怕)
边塞二千多年,则战乱二千多年,二千多年,人们心中总有一种企盼,一种呼唤。你们说说,人们心中呼唤的是什么?(和平、安宁)
5、师:企盼安定,呼唤和平。尽在这首出塞28个字。一起来读读这首出塞。
6、总结: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就是战乱中的人们千年的企盼和呼唤啊!
板书:
出塞
唐 王昌龄
悲惨 安宁
恐怖 边塞 祥和
可怕 和平
《出塞》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背诵并默写古诗。
2.朗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律美。
3.了解边塞诗的风格,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迈悲壮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课件、背景音乐。
基础知识:
1.多音字:
塞sài(塞外)sè(堵塞)sāi(塞车)
还hái(还是)huán(归还)
将jiāng(将来)jiàng(将领)
教jiāo(教书)jiào(请教)
度dù(度过)duó(猜度)
2.区别字:
秦()奏()泰()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范读古诗(配乐),注意生字与读音。
2.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二、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通过预习,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需要大家帮助的?
2.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和感悟诗意的?
(1)反复诵读。
(2)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3)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4)通过课文中的注释感悟古诗。
(5)查找相关书籍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味,学生要做到熟读成诵。
四、作业:
1.写生字和古诗。
2.把古诗改编成小故事,讲给别人听。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