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精简3篇)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篇一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引言:

荷塘月色是一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优质课,通过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堂优质的荷塘月色课。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荷塘月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荷塘月色的绘画技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荷塘月色的图片、绘画技法的示范等;

2. 教具:画笔、颜料、画纸等;

3.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荷塘月色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介绍荷塘月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讲解荷塘月色的起源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荷塘月色的独特价值。

3. 学习荷塘月色的绘画技法: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荷塘月色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的运笔、水的表现等。

4. 练习荷塘月色的绘画: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绘画技法。

5. 展示和评价: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6.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和互相评价,评估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绘画技法的掌握程度。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估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和表达。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篇二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引言:

荷塘月色是一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优质课,它既能让学生欣赏到荷塘月色的美景,又能让他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堂优质的荷塘月色课。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荷塘月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荷塘月色的绘画技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荷塘月色的图片、绘画技法的示范等;

2. 教具:画笔、颜料、画纸等;

3.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荷塘月色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介绍荷塘月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讲解荷塘月色的起源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荷塘月色的独特价值。

3. 学习荷塘月色的绘画技法: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荷塘月色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的运笔、水的表现等。

4. 练习荷塘月色的绘画: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绘画技法。

5. 展示和评价: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6.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和互相评价,评估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绘画技法的掌握程度。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估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和表达。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篇三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

  1. 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2.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一)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串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 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二)投影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社会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三、自读感知

  1.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2. 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 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清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

  四、小结

  《荷塘月色》充满着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我们下一课要仔细品位。

  五、作业

  背诵课文4、5、6段

  第二教时

  一、检查背诵

  二、赏析课文

  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了一种很自由欢乐的生活。

  这一段在过去的高中课本里却是被删去了的。为什么会删去呢?该不该删?这一节与全文的中心并不太吻合吗?

  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变化的。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时而烦恼时而愉悦,最后仍然摆脱不了先是的烦恼。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最终还是没有摆脱烦恼?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引用《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生活,本身就说明他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乐的向往。因为作者说“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可见作者的这一段关于采莲场面的描写是不能删去的,因为它恰好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有人把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概括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很贴切的,但作者的感情底色是“不宁静”。

  2、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不宁静”呢?

  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联系到朱自清当时的思想背景和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这不能说没有道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答案,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耐读的朦胧诗,这就是阅读名作的乐趣!

  3、“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

  这里作者实际上强调的是“冷静”和“独处”,用平时的热闹来反衬现在的冷静,用平时的群居来反衬现在的独处。因为接下来后面有一句“这是独处的妙处”。

  小结:揣摩语言要联系上下文。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

  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请大家看到课文后面的练习二。

  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说某位同学的声音很粗,难道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现在每一个同学脸上都呈现出甜美的笑容。可是,你们决不认为我是在说你们的笑脸是抹了糖的吧!

  5、“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的“这”是指什么?

  指流水。前面写“只不见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怎么又想到流水的呢?由《西洲曲》里的“莲子清如水”而来。

  这是一首情歌。“莲子清如水”’就是“怜子情如水”的谐音。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情感的表现是极富艺术性,含蓄而美。比如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6、课文第四段说“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既然只有“一丝”,为什么会“像闪电一般”呢?

  这里的“一丝”既指程度很轻,也指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闪过去了。所以,“像闪电一般”。

  7、“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句中有’亭亭’二字。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很美。荷叶本来是静的,但作者想像它是动的,是舞女的裙。这是以虚写实,以动写静。

  8、继续揣摩:描写荷花的“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等词语,还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等佳句以及作品中叠字运用的妙处。

  三、小结:如果大家继续品味、继续推敲和继续研究,还会有更多感受、更多的发现和更多的问题。这就是揣摩。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应该是学生、老师。作家三者平等对话。老师当然也要参与交流,但我的意见只是一家之言。

  四、作业

  针对本文的某一特点,写一篇文学短评

相关文章

初三物理教学教案【优质6篇】

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三物理教学教案,方便大家...
教案大全2015-06-06
初三物理教学教案【优质6篇】

九年级语文教学案(精彩3篇)

《醉花阴》表格式教案5 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 《醉花阴》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组 成员 周玉洁、李英歌、石和颖、李新园、付丽娜 主 备 人 李英歌 审 核 人 石和颖 审批人 教...
教案大全2014-03-06
九年级语文教学案(精彩3篇)

有关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经典3篇)

带一分小心上路,携一团温馨回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的是骑自行车的安全和过马路的安全。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案大全2019-03-08
有关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经典3篇)

小班科学教案保护蛋娃娃【优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保护蛋娃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
教案大全2015-08-06
小班科学教案保护蛋娃娃【优秀6篇】

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实用3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
教案大全2018-09-04
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实用3篇】

《树真好》活动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树真好》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活动名称:散文诗《树真好》活动领域:主要领域:语...
教案大全2012-09-02
《树真好》活动教案【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