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课后教学反思(优秀3篇)
《登岳阳楼》课后教学反思 篇一
在本次《登岳阳楼》的课后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指导,使他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教学的过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同时,我还通过解析诗歌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形象描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对杜甫的才华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我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我也通过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团结。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的描述和感受上,缺乏对于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深入思考。这可能与他们的阅读经验和文化背景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有些学生在诗歌的朗读和表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他们的语调和语速不够准确和流畅,无法完全传达诗歌的美感和情感。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多听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音韵和韵律,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本次《登岳阳楼》的课后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会得到更全面和深入的提升。
《登岳阳楼》课后教学反思 篇三
《登岳阳楼》课后教学反思
上《登岳阳楼》的时候,将这首诗与之前学过的同为杜甫登高之作的《望岳》对比起来学习,请同学从写景的气势,写景的方法,创作的背景,抒发的情感这四个方面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好。
一来,《望岳》是“齐鲁”,《登岳阳楼》是“吴楚”,都通过近乎“卫星图”的高度进行俯视,运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进行“大全景”的描绘,表现宏大的气势,这是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比印证,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这种写法。
二来,这两首诗一前一后,在创作背景上有很大的不同。杜甫创作《望岳》之时可谓是初出茅庐意气风发,因此抒发的是凌云之志。而在创作《登岳阳楼》之时,杜甫已是“老病”之身,尤其在目睹了
唐王朝由盛转衰之后,更是悲从中来。因此,同为登高,同为写宏大的全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抒发的是完全不同的感情。这两首同为杜甫登高之诗,却是一开一合,对比阅读,可得其中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