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换位”后的美教学素材(优秀3篇)
寻求“换位”后的美教学素材 篇一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能够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这种换位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同理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我们需要给予他们一些适合的素材。下面是几个适合使用的美教学素材。
1.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中常常有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素材。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名著中的重要场景或关键对话,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揣摩其中的情感和心理变化。通过分析不同角色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换位”的重要性。
2.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争议性的新闻报道,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一起讨论关于环境保护的新闻报道,学生可以从环境保护者、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不同的身份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利弊和挑战。
3. 视频资源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视听资源,这些视频资源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素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关社会问题或人际关系的短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例如,可以选择一段关于友谊和背叛的视频,让学生从不同角色的感受去思考友谊和背叛的含义,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通过以上的美教学素材,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寻求“换位”后的美教学素材 篇二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我们需要给予他们一些适合的素材。下面是几个适合使用的美教学素材。
1.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学生从艺术家的角度去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2. 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发生和影响。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战争、革命和政治决策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从不同的身份去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了解社会现象和挑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贫富差距、教育不公平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身份去思考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的美教学素材,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寻求“换位”后的美教学素材 篇三
寻求“换位”后的美教学素材
生本课堂:寻求“换位”后的美!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这句话是在今年的省小语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沈大安老师在会上对全体老师说的。当时就觉得甚为有理,宛然指点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出路和正确方向,可回来一尝试实践,又觉得如有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和艰难。备课时在乎的还是“炫技”,上课时仍固执的不愿改变已有的预设。
还记得自己曾执教二年级上册阅读课文《玲玲的画》,其中我对文中出现的“端详”一词如何处理与把握,费了很多周章,却买椟还珠,忽略了最最重要的因素——设计的基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环节再现】:
1、出示第一段,指名读
2、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作动作理解“端详”
(学生作动作)
——教师随机指着一名做的比较正确的学生说:“多聪明的孩子,看着这动作,我们明白,端详的意思就是。。。。。。(生:看、认真的看。。。。。。)
3、联系上下文理解“端详”
师:课文中也有一处写的意思与“端详”相同,你们能找出来吗?看谁找的最快,就把手举高。(生个别回答)
教师PPT随机出示: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师:对,眼睛真尖。(边说边点PPT,“仔细地看了看”变红)把“仔细地看了看”换成“端详”来说一说?
(生):爸爸端详地看了看,说:“…。”
师:孩子,端详就是仔细的看了看,这样就重复了。在想想,应该怎么说?
(生):爸爸端详,说:“…。”
师:加上“一会儿“就更好了。
【痛定思痛】: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对“端详”一词的教学采用了“做动作初步感知——找找意近句子理解——换换尝试说巩固”的三个教学步骤,本以为对“端详”一词的教学应该达到滴水不漏、密不透风的扎实的教学效果,却不想在课堂操作过程中频频亮起红灯:在做动作和找句子的环节之后,我让孩子把“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这句话中的“仔细地看了看”用“端详”来代替,再把句子完整的说一说,结果孩子们站起来说的和我预料的大相径庭,大部分站起来的孩子说的大同小异,都是“爸爸端详地看了看……”任凭我如何帮助引导,孩子还是拗不过来,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我在着急中只能将此训练草草收场。
杭州的柳涟老师听完课后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低年级的教学要符合儿童的特点,特别是词语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感受,能不能更形象化。“端详”一词教师在处理时应体现适度,如:教师说“这么美的画,我们快来看看!”然后教师要用富有夸张意味的语言引导学生做动作“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然后教师很自然的小结:这样仔细地看就叫端详!
是的,教学应当站在学生的视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愉快的学习过程。
再一次,我接到了开课的任务,这一回我执教的是一年级上册的《爷爷和小树》,一个短小清新而温情的故事,我站在上次失败的教训上痛定思痛,尝试着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体验,找寻一个孩子们乐于的学习方式,而这一次我摆脱了失败的阴影,品尝到轻松的愉悦。
【环节采撷】:
板书:爷爷(教师先写一个“父”说:父亲老了,拄上拐杖了,那是他已经变成“爷爷”了)
师:谁来甜甜的叫一叫? 你听出了什么?(爷爷读轻声)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个爷爷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出示:一棵小树
师:“棵”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指名读 跟读)
教师引导:仔细看“棵”,想一想画面,你有新发现吗?
生:因为和树有关,所以它是木字旁。因为可能会结果子,所以右边有个果字。
师:看来汉字的偏旁(部件)和它的意思有关系,这可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出示其他生字: 暖和 火热
师:自己读读,你又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啦?选一个字说。
生(陈安可):这个“热”字的四点就像火,有个小朋友手拿着肉丸子在火上烤,肉丸子好热啊。/soft/
生(叶帅男):太阳光照射下来,觉得很暖和,所以暖字是日字旁。
……
【点滴感悟】:
果然,低段的教学无时不刻充满着感性的形象的色彩,这种色彩充满着一种暖暖的幸福感,教学时我尽力地靠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需要,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努力去经营、去实践“生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识字的奥秘,了解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在原来的随文识字过程中,我利用“棵、暖、热”的教学,设计孩子自主的学习活动,积极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让其说说藏在汉字里有趣的事,进而明白有些汉字的偏旁和字义有联系。给孩子提供一个舞台,孩子就会创造精彩。果不其然,课上有的孩子说:因为棵和树有关,所以它是木字旁。有的孩子说:热字的四点底就像是火在下面烧,有个小朋友手拿肉丸子在火上烤,肉丸子觉得很热……孩子充满灵性的话语不断在课堂中生成、碰撞,进而激发了更新的灵感。教师利用图画、活动等与之相关的景象导入、发散,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这样的教学确实收到实效。
于是乎,我这样提出自己的疑问:生本课堂,我们应该怎样践行渐远?让我们回读专家的箴言,在他们高屋建瓴的语言中去悟寻生本课堂的真谛。
一、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教学。
学习一个文本,我们要思考: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事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
学习一个文本,我们还要思考: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二、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见好就收;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变策略,努力达成目标,这就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课感”。
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孩子,让课堂成为孩子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的潜力很大,教师的“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我们老师该装傻时要装傻。
生本教育的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若在他的专著《教育走向生本》中引用了印度教育家奥修的一句话“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不是吗?当鞋合脚时,脚就处于“忘我”状态,让我们感觉不到脚的存在。同样,当我们的教学适合儿童时,我们就会看到,他们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我,这时他们的潜能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而这应是生本课堂的永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