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后教学反思【最新3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后教学反思 篇一
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主题进行讲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而,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观察和发现的环节中表现得较为被动,他们只是机械地按照我的指示进行操作,缺乏主动性和思考力。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更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我在讲解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时,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和简明。有些学生对于我所讲解的步骤和概念没有完全理解,导致他们在后续的练习中出现了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另外,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导致答案出现了错误。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没有进行足够的示范和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计算方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一步的操作和推理过程。同时,我还应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巩固和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遇到了困难,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应用练习和案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应用题的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会成为一名更好的数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后教学反思 篇三
《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之后的一个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下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通过前面的摸底,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知道的,但都没有仔细研究过。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对教师来说,要展开教学还是有困难的。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整堂课中有所收获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经过操作、验证等一系列活动,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习得知识,并得以巩固。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认识内角
通过回忆旧知,引出钝角三角形,让学生指钝角,接着说另外二个角为锐角,
教师接着引出这三个角叫做这个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画上相应的角的符号。师接着呈现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找内角,让内角这一概念得到巩固。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内角这个概念是落实得比较到位的,学生也能很快领悟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什么。
二、认识并猜测内角和
通过前一阶段的说课,教研员指出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内容
时,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或者是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是一个固定的数,有了这样的前提之后才能让学生进行猜测并验证。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把这二个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了。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测哪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相加的和最大?通过这一问题,既引出了内角和,也抛出了猜测。在这个问题抛出之后,通过和吴校长讨论,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预设。在课上,问题一抛下去,学生都说是一样的,是180度。面对这样的起点,我就接着问学生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一位学生回答得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坐下了。第二位学生说:因为三角板上有过的,相加的和是180度。这个回答也是在我预设之内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触最多的就是从三角板上获得的,所以当学生有了这样的回答之后。我就说,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三角板,你发现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那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呢?你们仔细研究过吗?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环节,直接把话题引到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上来了。三、动手测量,验证猜测
在这个过程中,我分了二个层次,第一:学生量教师给的三种类型的三角形。
第二: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这是动手操作的过程。因为前面没有试教过,所以在这里花的时间比较多,我自己觉得课上得有点拖,也有点沉闷。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学生是运用180度这个结论来量的。比如说他先量了二个角,最后一个角就不量了,直接用180度减去前面二个角,就是第三个角。我想如果这样的话就失去了测量的意义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说他们测量的结果是180度,导致另外一些不是180度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我想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我在交流反馈的时候,再多加一个环节,问你量出来的三个角分别是几度,内角和是几度,这样是不是会减少一些这样的问题。
四、通过剪剪拼拼,再次验证
这一环节,我选择了直接告诉学生,剪下三个角来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通过了解,其实有一些学生是知道的。(在听课的过程中,旁边的四年级老师告诉我,他们以前组织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剪角、拼角,所以一些学生有这样的基础)因为事先没有了解,所以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我选用抛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些亮点。当然这也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而已,其实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我电脑演示了剪与拼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剪、拼一拼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是不会拼的,不知道三个角该怎样放。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电脑演示的时候,如果再多加引导一下的话,可能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整堂课下来,我自己觉得上得很沉闷,由于操作活动比较多,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是非常集中,当然这和我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没试教,心里紧张,也因为自己没有经验,课堂气氛没能调节得很好。幸亏有幸听了另外二位老师的课,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徐老师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自己的课中,我就觉得虽然验证的过程很严密,从特殊到普遍这样一个过程,但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特别少,学生只是进行一些操作。而徐老师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验证,继而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我这样设计要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一下子体现了出来。在验证的过程中,也是方法的运用。总而言之,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过程,在教案设计时,该怎么样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怎么样说好每一句话,预设好每一个环节。在听课的过程中,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当然这些离不开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所有这些,都让我这个新教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