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俗世奇人》的教材理解【优选3篇】
对于《俗世奇人》的教材理解 篇一
《俗世奇人》是一本以杨绛为主角的书籍,通过对杨绛的生平和思想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智慧、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我对杨绛的生活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更多的思考。
杨绛是一位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困难。然而,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反而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她以她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杨绛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要学会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除了对生活的态度外,杨绛的思想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她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她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她的思想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不能盲从和随波逐流。同时,她的思想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要为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做出贡献。
通过对《俗世奇人》的学习,我不仅对杨绛的生活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学到了乐观面对困难的秘诀,学到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重要性,学到了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感。这些都对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通过对《俗世奇人》的学习,我对杨绛的生活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本教材不仅让我认识到了杨绛这位伟大女性的智慧和勇气,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保持积极的心态,独立思考,为社会做出贡献。
对于《俗世奇人》的教材理解 篇二
《俗世奇人》是一本以杨绛为主角的书籍,通过对杨绛的生平和思想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智慧、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我对杨绛的生活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风貌有了更多的认识。
杨绛是一位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困难。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迫害,但她并没有被迫害击倒,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她通过写作和翻译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认可,也为中国现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杨绛的生平和作品的学习,我对她的勇气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多的认识。
除了对杨绛的生活和思想的了解,通过对《俗世奇人》的学习,我对中国现代社会的风貌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书中,杨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她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她的思想和观点让我明白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让我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对《俗世奇人》的学习,我不仅对杨绛的生活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风貌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本教材不仅让我认识到了杨绛这位伟大女性的智慧和勇气,也给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启示和思考。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思考和观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俗世奇人》的教材理解 篇三
对于《俗世奇人》的教材理解模板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由文题可知,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人,二写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文章的要领。刷子李、泥人张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
两篇短文都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描写人物的本领十分高明。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无论如何这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写泥人张,则是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二、问题研究
1.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态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确实优秀。或者说,这是一种包装,是一种广告效应,完全无可非议。
而曹小三的心态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标准,别人就必然会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他。
2.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看写刷子李刷墙的一段文字: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哪是刷墙,简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风采。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纸上。
又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真是无可更易的一个字眼。
此外,全文语句短小精粹,活泼幽默,又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要旨并进行评价。文章题目是俗世奇人,阅读时应当着眼于奇字。
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吃这一碗饭的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泥人张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算,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恰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恰当的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有比较才有高下,一组对比就传神刻画出了天津码头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他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应该重读,应读得响亮,有底气,读出得意风光的味道。而对于吃素,发蔫,靠边站着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该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另外,还不妨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是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余地。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作者确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民间文学中十分常用的手法。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但是如果只写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文字就过于平板。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者,寻觅是也。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三、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本题旨在从思想内容角度理解文章并进行评价。文中的这几句话从两个方面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态度:一、手艺人必须有本领;二、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概括这两句话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就此讨论。学生可能会联系一定的时代背景理解这句话,通常会有不同的结论,教师不必匆忙做出评价,甚至可以不评价,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说服学生。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能够达到以上两点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能够保障这种人生的社会是合理的社会。
四、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能生动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等,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这是一道学以致用的题目,有一定难度。首先要模仿得到位,而要避免生硬机械的模仿。因此,首先应使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其次,要把握文章只写一事的叙事手法;第三,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意选择,力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展开描写。
教学建议
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学生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活动为主的方式。
一、诵读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情境进行诵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等,力求活灵活现;也可选出几段由师生共同揣摩品味,然后由教师范读一二段落,再由学生自读其余段落;或由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按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引导学生朗读。总之,读书方式可以多样化,一切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二、表演
本文情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戏剧化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进行表演。在这一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本文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
注意本文的情节安排和戏剧冲突;
改编课本剧目的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学习,不能苛求剧本的改编水平和学生的表演水平。
三、品味词句
对于文中尤为传神的词句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可以进行口头评析,也可以要求学生写评析文章。由于初中学生对评析
文章比较陌生,教师应该写一两篇类似短文供学生学习仿效。至少,在教学中应该做口头上的指导示范。四、分析人物
对刷子李、泥人张的行事加以比较进行评价,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身,谈谈自己的认识。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来进行。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所以也是未来需要我们重点去探寻的。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冯骥才说,知识界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大众认识这些文化的价值,但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单靠某几个知识分子就能完成的,重要的是,我们民族能够开始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热爱并了解了其独具的价值,特别是精神上的价值,并能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摘自2002年9月14日《燕赵都市报》)
二、关于《俗世奇人》(冯骥才)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俗世奇人》序)
三、作者题外话(冯骥才)
日本的新锐作家南条竹则极通吾国文学。他读过我刊在《收获》上的几篇《市井人物》,便问我所写的这类小说是否受冯梦龙的影响。我说:然也。我与他皆姓冯,我们这是家传。他笑了,接着问我受冯梦龙哪些影响?
我说:三个方面──
一是传奇。古小说无奇不传,无奇也无法传。传奇主要靠一个绝妙的故事。把故事写绝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故而我始终盯住故事。
二是杂学。杂学是生活,也是知识。杂学必须宽广与地道,而且现用现学不成。照古人看来,没有杂学的小说,只有骨头没有肉。故而我心里没根的事情决不写。
三是语言。中国的文学史,散文在前,小说在后。小说的语言受散文影响。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
南条竹则说:你所有小说都这样写吗?
我说:只这类小说才这样写。这是文本的需要。
此后,我主动告诉他,鄙人写完《神鞭》与《三寸金莲》等书后,肚子里还有一大堆人物没处放,弃之实在可惜。后来忽有念头,何不把一个个人物写出来。各自成篇,互不相关;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于是就此做了。
初写数篇,曾冠名《市井人物》。这次又续写十余篇,改名《俗世奇人》。话说明白,为了怕把读者搞乱。
四、关于泥人张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后以字行。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抟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早就以重金购买,置诸博物馆中,供观赏。在历届展览会上它都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作品。日本芦屋市的一座中国近代艺术馆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建立了陈列专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