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通用3篇】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篇一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鸟类的乐园。通过讲述各种鸟类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大自然中的角色,引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和想象。在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中,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上课前,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课文的课件、图片和视频资料。我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首先,我通过放映一段鸟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视频中展示了各种美丽的鸟类,它们在树上欢快地歌唱、飞翔,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学生们被这些美丽的画面所吸引,纷纷表达出对鸟类的喜爱和好奇。我借此机会让学生们自由发表感想,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鸟类的认识和印象。通过这样的开场,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接下来,我播放了一些鸟类的图片,并通过课件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解释了课文中一些生词和难点词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互相启发和帮助。这样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最后,我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例如,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鸟类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场景。每个小组扮演一种特定的鸟类,并通过表演和对话展示出鸟类的特点和习性。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录,我发现学生们对《鸟的天堂》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能够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篇二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首先,我通过放映一段鸟类的录像片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段视频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鸟类,它们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和歌唱。学生们被这些美丽的画面所深深吸引,纷纷表达出对鸟类的喜爱和向往。我借此机会让学生们自由发表感想,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鸟类的认识和印象。通过这样的开场,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接下来,我播放了一些鸟类的图片,并通过课件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解释了课文中一些生词和难点词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和帮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一些阅读理解题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例如,我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鸟类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场景。每个小组扮演一种特定的鸟类,并通过对话和表演展示出鸟类的特点和习性。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录,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对《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多种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语文素养。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篇三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已上过了好多次,每次对于大榕树美的理解我都作为重点部分去讲解,让学生体会它的大、茂盛,这次我课前准备了课件,其中有一幅大榕树的近距离的照片,夏日阳光照耀下的一棵大树……本来课前预想的是在学习完了描写大榕树的段落后,让学生观看图片加深印象,课堂上本应该是等会放的图片,由于我连着点了鼠标,而使这个图片提前出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时,学生发出了啧啧声,“真漂亮”“真绿”“叶子那么多呀”。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随机引导,“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于是学生纷纷发言:
生:我看到了 一棵很茂盛的树,叶子那么多!
生:我看到了叶子的颜色特别绿。
生:我发现有的叶子像翡翠一样,还发出光亮了。
生:我觉得那棵树的叶子长得特别密。一簇一簇的,有的都挤在一起了。
生:我觉得那些叶子好像在动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么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榕树呢?
生:夏季,我觉的是夏季的,因为榕树长得很茂盛。
生:不一定,我上课前上网查过,知道大榕树是常绿树木,一年四季都很绿,而且它生长在南方。也许是春季或秋季的呢。
生:我认为是夏季的,因为植物在夏季长得是最茂盛的,你看这棵树叶子那么绿,都发出亮光了。
生:我也同意是夏季的树,因为课文前面说“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这里就说出了作者去鸟的天堂是在夏季的。
师:我也认为写的夏季的树,因为我课前查阅了巴金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间,记录的也是夏天的,而且根据一般规律,树木夏季长得最茂盛了,即使是常绿树木也是这样的。
(生纷纷点头)
师:刚才我们看图片大家好象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大家一个一个发言。大家用笔来写一写刚才看到的树吧?
(生开始练笔,师巡视。)
师:我想请同学们读读自己写的。
生:这棵大树,叶子长得真多,颜色真绿。
生:照片上这棵树长得真茂盛呀,叶子绿绿的,都发出亮光了,叶子长得那么密。
师:刚才大家看了照片,也写出了自己想说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巴金爷爷是怎么写这棵树的呢?
(学生读课文)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巴金爷爷把大榕树写得很有生机。读课文时,我好像就看到了那棵树叶子一闪一闪的。
生:我也觉得巴金爷爷写得像活的一样,尤其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我觉得眼前好像那些树叶上有一个个的小精灵在跳舞似的。
生:我也觉得这句写得特别棒,写出了叶子绿油油的,发出亮光来。
生:我还觉得这棵树的所有叶子好像在不停的摇动,哗哗的在笑。
师:大家感觉真不错。那么这段中哪句话集中写了这样的感觉呢?
生:第一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那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一下情景。
(生、师齐读课文)
师:对这棵树,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特别美丽。
生:特别有生机。
师:那面对着这棵树,你想说什么?
生:啊!真太美了。
生:大榕树,你真美啊!
师:看看巴金爷爷怎么说的`。
(学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看到这么美的树,你还想说些什么?
生:大榕树,你那么美,我真喜欢你。
生:大榕树,我要是一只鸟,就一定在你身上做一个窝,天天与你为伴。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读呢?
生:用喜爱的语气。
生:用赞美的语气。
师:很好,大家自己练着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从巴金爷爷的细致描写中体会到了大榕树它独特的美,感受到了巴金爷爷对它喜爱赞美之情,让我们再读一次课文。
(学生齐读)
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对课文一步步加深了理解,感悟到了大榕树的美。常言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个活的过程,无论在课前有多么好的设想,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都应该顺着学生的思路去诱导,而不能一味的去强求学生按老师的教学预设进行。这就是新课程中的生成与预设的观念。在新课改中,关注生成性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观。生成性课堂对教师的角色行为提出了较高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这个引领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必须始终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细微变化中,理解并尊重学生,虽然在这堂课里,我的预设是要在学生理解了大榕树的特点以后再进行观看图片,用以加深对大榕树的美的印象,但是课堂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变化,我于是随机应变,调整了原来的预设。这样一来,课堂变得更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出现了没有想到的效果,不仅仅使得学生了解了大榕树的美,还给学生观察、练习口语表达给了机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有了说一说的愿望,于是又在并没有预想到让学生练习写时,改变了预想,让学生自己写出所看到的,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亮点,一个我没有预想到的亮点。这样做更符合了语文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它并运用它。这正是学习新课程理念之后我才改变的,也更进一步注意了关注课堂生成,在这种生成中我关注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照顾了学生思维的多面性,让学生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和生生互动中以多种方式进行发展,而不是硬搬学生,使其回到自己的预想中。这样的随机调整教学思路,使得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使得这堂课更具生机,出现了我没有预想到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