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实录(精选3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内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每逢佳节倍思亲》,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表达方式,并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黑板、粉笔、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佳节和亲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佳节时会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佳节和亲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 阅读课文

教师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整篇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再分段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生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Step 3 分析课文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例如:“作者在课文中使用了哪些句式?这些句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些句式?”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Step 4 讨论亲情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文化中对亲情的表达方式,并与现代社会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和表达。

Step 5 总结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 课堂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可以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表达,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了他们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和关注。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实录 篇三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实录

  (扣题导入。)

  上课,师生问好。

  师:引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生齐读)。

  师:这是一篇文包诗,再读题,听出他想强调什么?

  生1: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感觉,但正确)

  生2: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范读课题,强调“倍思亲”。跟读。

  (诗文对照)

  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比如“佳节”“倍”分别是什么意思?不会,那怎么办呢?

  生:

  师:除了,还可以读课文,找意思。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生1:佳节,就是过节。

  生2:佳节,节日。

  生1:佳节,就是重阳节。

  师:佳节就是重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佳”就是美好。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看着……”

  生:齐读。

  师:倍就是……

  生:更加

  师:请再读课题。有时我们可以通过看书直接找到句子的意思。

  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出示古诗)

  生:自由读、互读、指名读

  师:诗有诗的节奏,(注上节奏)再读

  师:纠正音、注意节奏。指名读。

  师:我们已经通过读文的办法

,理解了其中一句。你能用这种方法去理解其他三句吗?

  生1:(诗文对照找到相应句子。)“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

  师:少一人,少了谁?

  生:少了王维。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就是……

  师:王维在异乡,异乡是哪呢?(读第一自然段,画简图理解“山东”)

  师:“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这就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是呀,别人全家团聚,而自己却独在异乡,兄弟们便插茱萸,而独少他一人,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想到这里,他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诗:

  生:齐读。

  师:范读。

  (体悟情感)

  生:大家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然后要真正把诗读好,还应该走进诗人的内心。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师:有没有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1:我在这里读书,爸爸妈妈在老家,他们回家三、四个星期了,我很想他们快点回来。

  生2:我的爷爷不在我身边,我很想他……

  师:17岁的王维,比你们稍大一点儿,他离家已经两年了,重阳那天,他看到……(引读)而自己却……

  师:“又”到了,为什么用个“又”字。

  生:因为他十五岁……

  师:哦,离家两年了,想家思亲,想起以前的重阳节……(引读)而现在呢(天各一方)

  生:在“异乡”为“异客”。

  师:是啊,孤独一人在他乡,想着以前……看着眼前……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思念亲人的感觉是很难受的。人虽然离家了,但割不掉的是浓浓的乡情,舍不掉的是浓浓的亲情,于是,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倾诉我们的情感。

  (熟读成诵)

  生:集体诵读古诗。

  下课。

  评议:

  佩服教者的真实。上课铃响学生还不知道上什么课,没有预习,只是通过聊了2分钟就开始上课了。

  喜欢简单的课堂。似乎到了一公开课就做课件的时代,可这堂课教者没有费时去做课件,但学生依然从读准字音到读通课文,从流利读诗到感情诵读,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很清晰,从课题到诗文,到诗背后的感情,一一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着,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

  欣赏课堂的细节。为什么“倍思亲”?孩子是谈不出感受的,于是教者寻找身边的资源,让个别孩子谈亲人离别的感伤,这些有现实经历的孩子“情动而辞发”,轻易就感染了周围的孩子。同伴是现实的,感情沟通比较容易,有了这情感积淀,再把“以前和兄弟登高”和“现在孤独一人”,“眼前人们扶老携幼的兴高采烈”与“自己孤独的思绪万千”进行对比,孩子们的就很容易地走进了王维的内心世界。读诗也自然有了感情。

  一点困惑:“遍插茱萸”,是兄弟们全都头插茱萸,对吗?所以“遍”的全是兄弟所有人,而不是“全身”,茱萸是插在头上的。

  一点建议:精彩的流程设计,展现了师傅的大气,但课堂毕竟是艺术,是需要“精致”的。评价语应起到总结、提升、过渡等作用,要想让学生“在场”,我们首先要投入,同意吗?

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秀教学案例(精选3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过程与方法1....
教学资料2011-01-03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秀教学案例(精选3篇)

九年级英语教学个人总结报告(优质3篇)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简要回顾。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
教学资料2011-09-02
九年级英语教学个人总结报告(优质3篇)

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教学反思(通用3篇)

学生、老师和家长习惯把初中的各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这无疑是从升学的角度来分的.而初中的生物学,自然被列为副科当中。既是副科,被重视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就成...
教学资料2018-03-06
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教学反思(通用3篇)

水中生活的动物生物教学反思【实用3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总结归纳鱼类的基本特征; 2.了解其他水生生物的种类; 3.知道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 2.锻炼观察能力,分析问...
教学资料2012-07-07
水中生活的动物生物教学反思【实用3篇】

《爱如茉莉》教师教学实录【精选3篇】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早读时同学们都认真地读了课文,这课是——?生(齐):《爱如茉莉》!师:茉莉两个字是生字,哪位同学来指导老师书写?生:是上下结构,茉是草字头下加个末尾的末。师:末字的两横哪横...
教学资料2011-07-09
《爱如茉莉》教师教学实录【精选3篇】

音乐之声的教学实录(精选3篇)

【教学依据】音乐剧《音乐之声》系根据玛丽亚·特拉普自传体小说《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1959年在美国纽约百老汇首演,在1960年该剧一举荣获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大奖,这是音乐...
教学资料2014-06-06
音乐之声的教学实录(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