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实用6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友善、宽容、感恩”等品德词汇。

2. 能够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

3. 能够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和传统。

教学内容:

1. 品德教育:

a. 通过故事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友善、宽容和感恩的重要性,理解这些品德词汇的含义。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友善、宽容和感恩的事例,并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c.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展示友善、宽容和感恩的行为。

2. 社会教育:

a.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包括他们的习俗、传统和节日。

b. 分组研究,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他们的特色文化,并用简单的PPT或海报形式展示给全班。

c. 班级活动,让学生体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比如品尝当地的食物、学习基本的礼仪等。

教学过程:

1. 品德教育:

a.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友善、宽容和感恩的含义,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b. 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并记录下来。

c.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教师给出的情境和角色要求,展示友善、宽容和感恩的行为。

d.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2. 社会教育:

a. 教师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包括习俗、传统和节日。

b. 学生分组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他们的特色文化,并准备展示材料。

c. 学生用简单的PPT或海报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国家或地区的基本信息、习俗、传统和节日等。

d. 教师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品尝当地的食物、学习基本的礼仪等,以体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教学评价:

1. 品德教育:

a.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友善、宽容和感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b. 收集学生分享的友善、宽容和感恩的事例,评价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 社会教育:

a. 观察学生在研究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理解和呈现能力。

b. 收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反馈意见,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社交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成为友善、宽容、感恩的人,并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和传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诚实、正直、勤劳”等品德词汇。

2. 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3. 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职业的重要性和特点。

教学内容:

1. 品德教育:

a. 通过故事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讨论诚实、正直和勤劳的重要性,理解这些品德词汇的含义。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诚实、正直和勤劳的事例,并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c.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参与劳动,如整理教室、植树等,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2. 社会教育:

a.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如医生、教师、消防员等。

b. 分组研究,让学生选择一个职业,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责任和困难,并用简单的PPT或海报形式展示给全班。

c. 职业体验,邀请一些职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和职业发展。

教学过程:

1. 品德教育:

a.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诚实、正直和勤劳的含义,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b. 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并记录下来。

c.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根据教师的安排,参与校园或社区中的劳动,如整理教室、植树等。

d.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参与劳动的体会和感受。

2. 社会教育:

a. 教师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包括他们的工作内容、责任和困难。

b. 学生分组研究一个职业,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责任和困难,并准备展示材料。

c. 学生用简单的PPT或海报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职业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等。

d. 教师邀请一些职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和职业发展。

教学评价:

1. 品德教育:

a.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诚实、正直和勤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b. 收集学生分享的诚实、正直和勤劳的事例,评价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 社会教育:

a. 观察学生在研究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和呈现能力。

b. 收集学生在职业讲座或座谈会中的反馈意见和问题,评价他们对职业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劳动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诚实、正直、勤劳的人,并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职业的重要性和特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尝试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有些烦恼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自己无法回避。面对这样的烦恼,应该在接受现实的同时,面对现实,并寻求排解的方法。有些烦恼则是“自寻烦恼”,如果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心理状态就可以缓解情绪,解决困惑。

  教学理念:

  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关键是如何减少那些人为的烦恼及在有了烦恼的时候如何去面对。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人人都有烦心事

  我们都向往快乐,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然而“快乐”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感受到快乐却不是那么容易。

  活动一:坦言烦恼

  1、调查统计

  (1)结合书中的表格,在班内或向周围的人做测试。

  (2)将测试结果做简单统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我的烦恼

  看来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快乐,也都有自己的烦恼。你有什么烦恼,我们把它们写出来,再一起讨论如何解决。

  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烦心事无法排遣,并写出来。

  3、鼓励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烦心事。

  (1)我的个子长得太慢了,我要是长得像他那么高就好了。

  (2)我没有说什么得罪他们的话呀,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了?

  (3)妈妈一天到晚老是说我,刚刚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就批评我老是看电视。

  第二课时走出烦恼

  过渡: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教材第10页)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

  情境一:

  1、课件演示: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

  讨论:

  (1)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高兴,有些生气,甚至有时伤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对误解自己的同学总是耿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

  (2)让学生设想如果李萌向同学解释后,很快化解误会,原谅同学,对自己及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会怎样?如果为此而总是闷闷不乐,不理同学,又会怎样?

  3、交流,评议(说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情境二:

  (1)课件演示:放学时,李萌看到几个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她们没有理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交流,评议(分析哪些情绪表现是正常的、合理的;哪些情绪表现是不合理的。)

  思考:不良的心理表现会给自己、给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李萌总会遇到烦恼?原因是什么?给李萌开个药方。

  活动二:诊断烦恼走出烦恼

  (1)请同学们来当当医生,为李萌开个“药方”。

  诊断书:李萌想________________,所以她很生气。

  药方:如果李萌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生气了。

  (2)评选最佳药方。

  3、给自己的烦恼开一剂良方

  (1)学生思考并写下来。(2)交流。

  4、总结别烦恼的方法。

  A、面对这些烦恼,我们可以克服,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听听他人的建议,写出自我反思。

  B、有些烦恼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却无法回避,我们该怎么做?大家一起想办法。(自我宽慰、倾诉、宣泄、情绪转移(唱歌听音乐等)

  小结: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些走出烦恼的方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烦恼少一点,快乐多一点。

  第三课时:多对生活笑一笑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朝你笑;你对它哭,它也朝你哭。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感受就不同。

  活动三:多对生活笑一笑

  1、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

  (1)师讲述故事:有两个年轻人在一场车祸中丧失了一条腿。面对灾难,甲青年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时常摔东西来发泄,认为世界那么不公,要和他过不去;而乙青年则很高兴,他说:“还好,我还留住一条腿,我可以用它快乐地走完下半辈子。”

  (2)同学们,面对同一种情况,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你喜欢谁呢?谈谈你的看法。

  (3)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接受无可改变的现实呢?

  2、如果你也遇到了挫折,你会怎样去面对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3、结合教材12页“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想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对同样一种情况,两个人的想法却不一样,哪种想法会使人不快,哪种想法可以使人感到快乐些?

  4、遇到烦恼的事,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考方式,换个思路想想,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结合教材13页的几幅图,让学生讨论,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觉得怎样想、怎样做才会使自己接受无可改变的现实?或以愉快的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

  5、说说你怎样做到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

  小结:在我们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有两种方法来对待生活给予我们的考验:一是悲观的态度,二是乐观的态度。如果你真的是选择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那么在你以后的生活日子里只能有失败、挫折、困难来陪伴着你,你的心田就会阴暗多雨,天天都必须承受着忧郁、痛苦的折磨,同时你的健康也因此付出无谓的代价。

  但是,如果你选择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你生活的日子里每天都有着成功、欢笑、自信陪伴着,于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每天都伴随着你,还能伴你成功地走在铺满鲜花的舞台。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笑对生活、笑对人生,做一个快乐的天使。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把父母作为自己倾诉的对象,和父母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之间有一条沟吗

  1、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为何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力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吧。

  3、听了故事和信的内容,你们想说什么呢?

  4、你和和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冲突和矛盾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明白造成这个人间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会与父母沟通,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

  1、你们有自己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2、教师可以把纸条收上来,读一读孩子的心事。

  (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充分尊重学生,采用不署名写纸条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事,并将学生的心事进行归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3、当你有了心事之后,会向谁倾诉呢?为什么?

  4、有的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同学却什么也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把学生双方的意见分别写在黑板上)

  5、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事情作为未成年人必须自动控制父母,有些事情告诉父母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提高他们对与父母交流这件事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激发

  1、出示一个图案设计: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2、同学们,你知道此图案是谁设计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此图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让我们听听他的设计意图吧!

  (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妈,蓝圆代表我爸爸。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

  4、听了小男孩的设计说明,你有什么想法吗?

  5、总结:是啊,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长大了,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了,可你们和父母之间永远有割舍不了的新情,也永远都有沟通的必要和理由。

  第二课时

  一、沟通无极限,我们是朋友

  导语:同学们,相互依托,相互合作,相互沟通,这应该是现代“三口人”之家,也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应该具备的实际关系。而如今,很多“三人世界”的家庭并不太平,并不和睦,有的竟然发生对抗,甚至发生“战争”,为此,大人伤心痛苦,孩子与觉得活得很累,怎么办?怎样反把对抗变为对话?怎样实现沟通?

  二、共商锦囊妙计

  方法一:鸿雁传书

  1、五(2)班徐萱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她与爸爸妈妈沟通的经验:给爸爸妈妈写信。读读看。

  2、你觉得这样的沟通方式好吗?为什么?

  3、书信自古以来就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了方法,你们觉得在哪些情况下适合用这样的方式和父母进行沟通。

  方法二:情感面对面

  1、有什么心事时,也可以和爸爸妈妈面对面地交流。

  2、在哪些情况下你与父母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交流的效果好吗?

  3、懂得倾诉,学会倾听,这可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一个奥秘哟!

  方法三:换位体验

  1、小组合作演一演书上的生活情景。

  2、说一说表演中你的体会。

  3、在生活中,由于所处位置不同,人们的想法也不同,乐曾经站在爸爸妈妈的位置上来思考一些问题吗?(可以请学生联系自己当临时家长的经历谈感受)

  4、教师小结。

  三、沟通无极限

  1、你和爸爸妈妈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好办法、好经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好吗?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父母交流沟通的几种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爸爸妈妈是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人,他们用自己无私、博大的爱,默默地关心着我们,期盼着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挽扶着我们走上漫漫的人生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用实际行动去理解父母,让父母放心,就是一种最好的回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是第二单元“安全的生活”第三课所讨论的第一个小话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系统全面接触安全意识的教育,因此具有重要意义。而正确处理火患又是安全教育中最实际也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学习的成果将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乃至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习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如拨打火警119、火场逃生等)。

  2、知道当火患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3、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发生的火患。

  【教具准备】

  准备火灾自救等常识性图片和灭火的小常识挂图。

  【教学过程】

  过渡:亲人的痛爱,同学的友情,快乐的校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可是,一场意外却足以改变许多人的生活——

  一、案例再现

  (播放一段火势蔓延、浓烟滚滚的情境画面)。我严肃地问大家:“如果我们身处火场,周围已经烟雾弥漫,应该怎样防烟呛呢?”

  观看资料片,感悟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恐惧。

  提问: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生交流)

  是啊,火灾令人恐惧,损失让人痛心。以上案例确实让人们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同学们,让我们试想一下: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2、反思原因,引起共鸣。

  看到这一切,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过渡:正像你们所说的,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是多么重要。那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火灾的隐患呢?

  二、课堂活动

  1、创设情境,模拟演练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假想。假如在上课时发生火灾,我们该怎么办?(警报响起:着火啦着火啦,大家快逃啊!)

  :情景模拟:当火灾发生时,怎样的拨打电话119?

  红红是一名小学生,一天,他家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

  (例:红红家住在5楼,一天傍晚,爸爸、妈妈都没有下班,红红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闻到了一股烟味,打开门一看,发现楼道里已经浓

  烟弥漫。)

  谁来帮帮红红呢?生自由地说。(师:真棒,想到了迅速地保护自己;了不起,看到火这样大,想到红红是个小孩,他应该先报火警。)

  对,当火灾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迅速报警、灭火与逃生,(让学生学会正确、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119,怎么打?

  适时指导学生知道打火警119的方法。

  师生互动演练

  你会报火警吗?想一想报火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报警内容清楚、明了:⊙家庭住址 ⊙电话 ⊙起火原因 ⊙火势。

  ②.现在,你能正确拨打火警119了吗?假设你家现在着火了,你该怎样打火警电话呢?这样吧,我们先练习练习,一会儿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试试看,比比谁报警最快、最清楚。

  孩子们,现在我来做消防队员,你们向我打进电话报警,行吗?

  ③.同学们,遇到火灾你首先应该拨打119火警电话,但火警电话能随意拨打吗?(不能。)老师提醒大家注意:119可不能随意拨打!)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我们应防患于未然;但当无情的火患发生的时候,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大家应该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还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发生情况,进行自救和逃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六

  这是一堂综合性较强的品德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但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上得成功,会对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缺少实际的指导意义。

  所以,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资源,成为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围绕这堂课,教师要积极开发和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力争使课堂教学做到真实、生动,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解决生活问题

  利用发生在 小学生红红身边的事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演示,在演示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教师不受教案约束,灵活、生动地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挖掘潜在的危险,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教师也真正的发挥了指导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二、巧用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情感

  ”媒体以其声、形、色等特点,创设情境,提供形象的教学环境。它能够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激发内在的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火灾造成的伤害,他们虽然能够说,但是难以产生深刻的体会,也就难以产生“防患未然、学习自救”的强烈需求。

  这样会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于是,我收集了各种火灾造成的家破人亡的录像场景,把它们制作成课件播放。在凝重的音乐声中,在深沉的话语中,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学生的神情是沉重的,他们的心被揪了起来,心灵被深深震撼了,可见,适当的媒体资源把空洞的说教变成激发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得到启发,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用好教材,并还原于生活

  教材作为联结师生活动的媒介,教师没有被教材所限制、局限,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实效性、生动性,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关文章

《苏红的画》教学实录【推荐3篇】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1.师:同学们,这节课是语文课,老师这有一首诗,考一考大家,谁能猜出诗的题目:“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是--画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我们...
教学资料2014-01-09
《苏红的画》教学实录【推荐3篇】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精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以...
教学资料2015-07-0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精简6篇】

我们的学校三年级思品教学设计(优质3篇)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
教学资料2017-05-06
我们的学校三年级思品教学设计(优质3篇)

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师之间的角色转变【经典3篇】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多媒体技术的最近发展及应用而展开,这就要求外语教师与时俱进转变自身角色,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为新时期的外语教学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网络、多...
教学资料2011-05-04
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师之间的角色转变【经典3篇】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学实录(推荐3篇)

【设计理念】寻求阅读视界的敞亮。构筑立体的园子的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以文本为基点,链接相关篇章,让阅读丰富起来。让阅读课成为学生阅读的中点,或者是另一个中国。【教学目...
教学资料2016-06-05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学实录(推荐3篇)

矛与盾的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3篇】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文本的意思。3.懂得说话办事要讲究分寸,不要言过其实,避免自相矛盾。教学重点:读懂文本的意思,...
教学资料2016-08-09
矛与盾的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