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精简6篇)

篇一: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合欢树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合欢树的深入研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以下是一份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合欢树的作者史铁生及其代表作品。

2. 探究合欢树中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合欢树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

2. 理解合欢树中的人生哲理。

3.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合欢树。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合欢树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合欢树中的人生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史铁生及其代表作品

1.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阅读史铁生其他代表作品的片段,引导学生对其文学风格和创作主题有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分析合欢树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

1. 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合欢树的选段,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2. 探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及其对角色的影响。

第三课时:理解合欢树中的人生哲理

1. 引导学生回顾合欢树中的重要情节和对话,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课时: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合欢树

1. 教授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例如分析文本结构、描写手法和语言运用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合欢树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第五课时:讨论合欢树中的人生问题

1. 引导学生思考合欢树中的人生问题,例如生死观、价值观等。

2. 分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2. 学习成果: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合欢树中的人生哲理和思考其中的问题。

3. 学习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合欢树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通过这样一份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欢树这部作品,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篇二: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合欢树是史铁生创作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合欢树这部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下是一份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史铁生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分析合欢树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探究合欢树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合欢树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2. 理解合欢树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3.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合欢树。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形成。

2. 帮助学生理解合欢树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史铁生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1.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阅读史铁生其他作品的片段,引导学生对其文学风格和创作主题有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分析合欢树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1. 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合欢树的选段,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探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及其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第三课时:理解合欢树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1. 引导学生回顾合欢树中的重要情节和对话,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意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课时: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合欢树

1. 教授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例如分析文本结构、描写手法和语言运用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合欢树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第五课时: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形成

1. 引导学生思考合欢树中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2. 分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2. 学习成果: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合欢树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3. 学习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合欢树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通过这样一份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欢树这部作品,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形成。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母亲的形象,理解合欢树的深刻内涵,理解以小见大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2、情感目标:感受母爱,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教学重点:

  1、母亲的形象。

  2、合欢树的涵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个人是谁?(PPT1)——史铁生。他的职业是什么?——作家,不对,(PPT1)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为什么这么说?1972年,就在他21岁生日那天,一场大病让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此后又患有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析维持生命。接踵而来的疾病逼他走上创作的道路,在创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与命运,残缺与爱情,生命与苦难,爱与被爱等精神食粮来摆脱生命的苦难。他用残缺的生命躯体释放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难点亮思想的光芒。用灿烂的笑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他笑容背后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名作《合欢树》,或许能得到启发。

  二:曲径通幽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___________的散文。

  课文描写合欢树的段落主要是?

  合欢树是___________种的?

  三:入境感受挚热的母爱

  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让我们沉浸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挚热的母爱,同学们先听一段朗诵,听的同时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细节,从这些细节归纳母亲形象的关键词。

  母亲(伟大)

  有趣聪明美丽

  坚强执着乐观

  艰辛无私慈爱

  (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爱美?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每个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更何况像母亲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子,她本来可以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随着儿子的瘫痪而划上句点,她开始有白发,她因心力交瘁而过早地离开人世,作为一个母亲,她放弃了作为人,作为女人应有的幸福,活泼、有趣、美丽的缺失成就了母爱的伟大。)

  问:面对这样母亲的爱,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

  作者的对母亲情感经历从10、20岁的不理解漠视,到母亲去世后的愧疚,再到对母爱的理解。

  四:出关探讨写作手法

  文章到此,母亲的事迹写了,我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也写了,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篇章,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二部分,还要写合欢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7—12段,再综观全文,是作分析。

  以小见大:亲情是个很大的主题,母爱是种很深的情感,文章以合欢树为线记叙的那些琐碎的小事统一了母亲的深爱和儿子的真情,爱与被爱的真情借细小的片段和朴素的文字缓缓流淌,这就是以小见大,这也是散文中常用的创作手法。

  象征:同学思考对比一下文中:我的成长经历和合欢树的成长历程;母亲培育合欢树的经过与母亲支持我的过程;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我对合欢树的情感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其实合欢树就是我,合欢树就是母亲,合欢树就是母子间爱与被爱达成理解后的深情,同学们思考,这叫什么手法?象征(温固知新,我们以前学的哪些文章用过象征,《白杨树》《行道树》《雨巷》,什么叫象征?

  五:回顾悟出爱的哲理

  史铁生把深沉的母爱和对母爱的赞颂幻化为一颗合欢树,茂盛地长在小院,所以行文到最后的时候,作者又说到了小孩和树影,请同学把这段齐读一遍,思考: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孩子的“会”与“不会”?

  母爱是普遍的,可以延绵

  母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

  结束语: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不管母爱是以何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应该珍惜,感谢史铁生,他提醒了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用理解去培养一棵爱与被爱的合欢树;他也让我们明白,岁月永逝,无可挽回,但母爱永存,生命不息。爱,其实你们一直都在获得,为了不要失去后才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爱你们也需要懂得,最后送一首歌给大家《懂你》,希望大家做一个懂得爱别人,也懂得回报别人爱的“达人”。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2.理解合欢树的寓意和内涵。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

  看题目,猜写作内容:介绍合欢树?写与合欢树有关的人和事?

  默读课文,做批注

  朗读课文

  一、把握文章的结构

  1.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怀人散文。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10岁那年”,“20岁”,“30岁时”,“获奖之后”……

  2.全文都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吗?

  不是。第7,8段是插叙。

  (注意第9段与第6段在内容上的衔接。第6段:“我摇车离开哪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第9段:“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3.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参分法:

  第一部分(1—6):追忆母亲。

  第二部分(7—12):思索合欢树。

  教师分法:

  第一部分(1-3):写母亲生前的事。

  第二部分(4—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

  4.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回忆过去,哪些自然段是写现在?

  第4—6,9—12段写现在,其它段是回忆过去。

  二、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你认为文章哪些词句最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说一处。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第4段)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作者的小说发表了,母亲却没能看到他的成功,遗憾,痛苦;要是母亲看到了,该有多高兴,该有多好!世界上有一种痛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有一种遗憾是我们成功了,父母却永远无法知道了。读到这句话,我有三种伤心:一为作者;二为自己;三为父亲。有一天,我的女儿成功了,我可能也看不到了吧?想到这儿,潸然泪下。前几天,我去弟弟的卫浴店,他艰苦创业,店面升级,投资近80万,我当时想,要是父亲还在,要是他看到了,该有多好啊!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7年深深的怀念!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这两句话不只是在告诉读者这个信息,在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切隽永(隽永,意味深长的意思)的真情。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第5段)

  作者在写作上获得成功,想和母亲一起分享,可母亲却早早地走了。独自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着眼,想起母亲生前的艰辛和痛苦,无法释怀;“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多么寂寞的痛苦的想念啊!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的心一阵抖……”(第7段)

  “抖”是因为“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抖”,触动了心之一角,那里积累了深深的怀念,不敢轻易触碰,那是心里最痛的地方。作者内心的疼痛在一个“抖”字中倾泻而出。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第10,11段)

  想摇车去母亲曾住过的小院看看那棵合欢树,但因过道变窄,无法摇车进到小院,再也看不到合欢树了。后悔,遗憾,自责,痛苦,愧疚,悲伤等,齐涌心头。“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我认为,这就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

  “悲伤也成享受”,作者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慢慢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温馨,从而产生一种享受。在回忆中,仿佛时光从未走远,母亲永在!

  2.作者以前(10岁,20岁时)理解母爱吗?

  没有。

  10岁,“把她气得够呛”。

  20岁,“别浪费时间啦!”“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母亲为他做的一切,他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他只想到自己的痛苦,想“死了倒痛快”,从未想过母亲比他更痛苦。“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补充《秋天的怀念》)

  30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才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体会到了母爱的深厚与恒久。文章读到第4段,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明显发生了变化,变得深沉。

  (等体会到了,想好好爱的时候,母亲已不在了!因此,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孝顺不能等;成功也不能等,早点让父母看到你的进步与成功。)

  三、理解合欢树的内涵

  1.文中几次提到合欢树?找出相关内容,品读并思考其各自的寓意和内涵。

  第1次(第7段):“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通过邻居之口引出合欢树。

  第2次(第8段):讲述合欢树的来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仿佛预示着他的儿子也会像合欢树一样重获健康的希望,重获生活的希望。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那仿佛就是她的孩子。

  第3次(第9段):想起合欢树。“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合欢树是母亲种的,在作者心中,它仿佛就是母亲的象征;再说,这些年来,作者一直未见过那棵树。

  第4次(第10,11段):再也看不见合欢树。合欢树对“我”的意义和对那个孩子的意义不尽相同:对“我”来说,合欢树意义非凡,它寄托着母亲对“我”的希望,寄托着“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2.本文题目为“合欢树”,为什么直至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

  全文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合欢树寄托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同时,合欢树触动了作者,是本文的写作缘由。

  3.第一段能否删去?

  不能。正是因为作者小时候作文写得好,所以以后走上写作道路并获得成功,与第三段在内容上也有呼应。

  从第1段中,我们读出了母亲的聪明,美丽,能干,率真,幸福。母亲也曾是一个文艺青年,为了“我”,她放弃了她的诗和远方,牺牲了全部。

  4.本文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或“回忆我的母亲”为题?

  因为本文的写作重点不在表现母亲的好品质,而在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合欢树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引发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且合欢树意境优美,意蕴丰富。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真实感悟。

  2.探寻个体命运困境突围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作者对生命真实感悟——人生就是一场错过。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大家经过预习你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是个双腿残废,终日只能坐在一家轮椅上的的残疾人。而且是只在20岁的年纪上。

  老师: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才正要全面开始的时候,突然双腿残废。他要经历怎样一番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心路历程?

  史铁生当年的心路历程,最典型的记录在两篇文章里面。一篇是篇幅更大的中篇散文《我与地坛》,一篇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合欢树》。

  我们现在来看一句话,有句话叫做:写作就写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当代作家说的。意思就是说,每一篇一流水准的文章,都有一句话,这句话代表着这篇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主题都浓缩都有这么一句贯穿全篇的灵魂。

  那么,你们觉得《合欢树》这篇文章有没有?如果有,是哪一句?

  好,现在请我们所有人把眼光聚焦到这句话上来——倒数第二段那句“悲伤也成享受”!

  显然,这句话里面有两个概念——悲伤与享受。为什么会悲伤?为什么享受?为什么悲伤竟会变成了享受?我们要知道,这可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其实我们弄清楚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读懂了《合欢树》。

  环节一:探寻悲伤——感悟生命的困境

  问题:那我们先谈谈史铁生真正悲伤的是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PPT)

  问题一:对待我的作文获奖,母亲和我各自的心理是怎样的?

  明确:母亲急着表明自己的优秀,甚至比自己儿子还要优秀,这是一个年轻、有才的女性的虚荣心。我呢希望得到母亲的充分赞赏和肯定,所以母亲陈述她的荣耀过去时故作冷漠,让母亲失落和生气。这两者心与心之间是有隔膜的。我不明白母亲的心思,母亲也不明白我的心思。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PPT)

  问题2:请选择一个有感情色彩的词填空,准确表达母亲与我对待我的残疾的各自态度。你会填什么,为什么?

  明确:我:烦躁地、不耐烦地、厌倦地、痛恨地、敷衍地、责备地、绝望地、颓废地。

  母亲:哀求地、满怀希望地、恳切地、慈爱地、急切地、乞求地。

  母亲依然充满希望,相信奇迹;不愿放弃,母亲的执著与坚持。而我充满了绝望。

  明确:那时候,我沉浸在身体残废的痛苦中,试图用写作来拯救自己,对母亲的关怀毫不顾惜。我只关注自己的痛苦,自己在寻求痛苦的解脱。

  同学们,当我三十岁的时候,我的小说发表了,我的自我拯救之路成功,母亲却去世了。

  问题:作者此时的感受受会是什么?

  我感受到没有母亲分享“我”的荣誉的遗憾。

  这时,我的成功与母亲的生命的错过了。同学们:当作者感到这种遗憾的时候,灵魂又受到了怎样震撼?

  同学们我们一起齐读第五自然段。获奖之后……1、2起。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1)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2)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3)“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PPT)

  老师:结合助推资料一,仔细品味,你读出了什么?

  助推资料一

  1.人可能舍弃一切,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

  ——《史铁生散文·随笔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3

  2.“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

  ——史铁生散文《有关庙的回忆》

  学生1:我读出了我对母亲的愧疚。

  学生2:我读出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思念)。

  学生3:我读出了我的自责。

  学生4:渴望被真正理解,渐渐地理解母亲的失望和离开。

  学生5:他的成功更使他怀念自己的母亲,而不是求得功名,母亲的去世使他悲哀,却又无法释怀。

  学生6:对登门拜访的人未能理解我的无奈之情。

  学生7:获奖感言并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想念母亲,因为只有母亲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老师明确:这是我对母亲的理解与安慰的错过,所以,错过是我和母亲命运共同交织而成的!

  老师:后文当中还有讲到错过吗?

  学生:我错过了去看合欢树,走进那个小院。

  老师:嗯。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人生就是一场错过”。当我沉浸在作文获奖的喜悦中的时候,母亲却急于表现自己当年更加优秀,不能与我分享我的成功的喜悦;当我沉浸在残疾的痛苦和绝望中的时候,母亲为我的担忧、苦涩和祝福,我却不见不闻,毫无感觉——因为痛苦让我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当我终于写作成功,冲破痛苦的樊笼,走向自己的救赎的时候,母亲却已不再人世;当我理解母亲理解了母亲给我爱的时候,我却永远无法走近那棵合欢树,对母亲说一句“我终于读懂了你,终于没在辜负你呀”。

  环节二:直面悲伤——命运困境的突围

  史铁生如何化解悲伤?

  (请阅读7-12自然段,并结合助推资料二,得出一个最闪光的观点。)(PPT)

  助推资料二:

  1.史铁生的写作始终以一种强悍的超越性姿态,直面各种潜在的精神困境。在直面那些人类共同的精神困境时,史铁生并不想做一个被动的愁容骑士,而是积极地将那些人生困境既视为一种永恒之惑,又视为“获得快乐的机会”。

  2.“爱”,永远是一种召唤,是一个问题。爱是立于此岸的精神彼岸。人类的心魂不死,是因为人类有爱的需要。而爱的需要,是源自我们个体和社会的残缺。

  让爱来激活“心魂”的漫游,再让“心魂”去拯救人生的困境。

  ——《“心魂”之思与想象之舞——史铁生后期小说论》

  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绿色批评62-64页。

  3.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史铁生具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心态,与他而言死有的时候即是生。生死的瞬息就如同一个节日一般值得纪念。

  4.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悲美风格。川端康成强调“悲哀这个词与美是相辅相成的”在悲伤中书写美,在美中蕴含悲,其悲愈加,其美愈甚,从而形成一种空灵虚幻、奇诡绚丽,既悲且美的审美格调。

  学生:1.用爱去解救人生的悲伤,带着母亲的精神力量继续前行,用爱激活了心魂。——对母亲爱的深度领悟,也成了我对生命的深度救赎。

  2.以强悍的心态去面对,淡然的面对一切。

  3.将所有的心绪都投入到写作中,直面人生的困境,用写作来寄托情思,把情感融入文章,直面人生的苦难,给人以积极、振奋人心的力量。

  ——自己走出痛苦的解脱。

  4.把悲伤化作动力,追求爱与理解,向死而生,看淡死亡,把死亡看做平常、神圣的事。

  5.通过合欢树,表达自己会想合欢树一样成长,从生到死再到重生的过程。

  6.试着去接受,思想上积极乐观的去面对一切苦难。

  7.敢于直面困境,让自己不成为一个被困境打败的人。

  8.用心去记念死亡,认为它是一种精神上的美,向死而生的心态。

  9.时间长了,作者的悲伤也慢慢淡了。宁静。静静地待一会。宁静是心灵的养护和自愈。宁静是心灵最好的疗养。

  10.推着轮椅一个人去过往生活的地方去走一走,平静自己的内心。

  理解母亲并怀念母亲。通过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回忆与母亲生活的往事,进入母子精神对话的美好境界。

  ——回到“悲伤”里,我可以回到过去,回到有母亲的日子里去,可以抚慰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11.让悲伤也变成一种通向爱的渠道。悲伤变成诗意的美。

  环节三:悲伤也成享受

  现在我们从课文里跳出来,思考一下最后一个问题:读完和分析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有何感悟?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换句话说也就是——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让我们进行情境作文。

  创设情境,请同学就此写段话。要求扣住文章内容,并准确回答问题。

  “如果你就是史铁生,今夜你终于来到小院,见到那棵合欢树,你坐在树下,花瓣纷飞,夜色融融,此刻你怎样向母亲倾诉,来告诉她,你是如何从悲伤中获得享受的。”(PPT)

  学生示例:妈妈:自你离开后,我的心不再浮躁,但这么多年我却终难平静。曾经的你,青春年华,是我让你变得奔忙、沉重。你的希望我从未珍视,我只在我自己那个所谓的悲伤世界里徘徊。我以为我被整个世界抛弃,被生命所遗弃,现在我才知道,你的世界中我是那个唯一。是你对我的爱与理解,让我知道爱的付出是通向快乐的彼岸。

  大家通过对史铁生的母亲的倾诉,明白了如何进行命运困境的突围。我想说:对于弥补心灵与生命的缺失,那种自我奋斗与自我拯救只能算是成长的初级阶段。人的真正的成长应该是“悲伤也成享受”的寻找心灵的出路与自由。(PPT)

  板书设计:

  合欢树

  我错过母亲

  期望获得赞同作文奖获急着表现自己

  一心写小说残疾一心为我治病

  毫不顾惜支持与鼓励

  期望母亲分享小说获奖离开人世

  走近合欢树小院与合欢树无法走近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篇六

  【课题】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法】

  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学内容】

  课文及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

  二、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聪明美丽善良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合欢树的由来:母亲怎么会栽了这棵合欢树的?

  明确: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明确: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三、课外拓展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小结

  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相关文章

中文绘本《阿文的小毯子》课后教学反思【优选3篇】

《阿文的小毯子》讲的是一只叫做阿文的小老鼠,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抱着她心爱的小毯子一只不肯放开,吃饭的时候,做游戏的时候都抱着小毯子,以至于吃饭不能好好吃,游戏也不能好好玩。但是后来,她放开她的小毯子,开...
教学资料2014-03-04
中文绘本《阿文的小毯子》课后教学反思【优选3篇】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优选3篇】

本学期开始三年级的教学工作,从六年级一下子落到三年级确实让我很不适应,也找不到好的方法,一直处于半混沌状态。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而且还天真的以为三年级的小学生知道自己预习,知道自己把课文中不...
教学资料2011-08-07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优选3篇】

生活中的数字教学素材【优秀3篇】

活动过程:一、讲讲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1、各自介绍寻找到的数字,并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资料。2、哪些数字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很重要,我们必须记住的,说说你的理由。3、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
教学资料2015-07-06
生活中的数字教学素材【优秀3篇】

语文《爆竹声声》教学设计【精简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爆竹声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爆竹声声》教学...
教学资料2012-04-03
语文《爆竹声声》教学设计【精简5篇】

蚕姑娘教学设计(精选3篇)

这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上课一开始,我先从谜语开始导入新课:一条小小虫,自己盖新房,躲在新房里,变个飞仙女。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由于班上有好多孩子都是农村...
教学资料2012-08-01
蚕姑娘教学设计(精选3篇)

《北京亮起来了》课文教学实录【通用3篇】

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辉煌,雄伟”这四个字。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认...
教学资料2018-04-06
《北京亮起来了》课文教学实录【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