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辨认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3. 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三角形。

【教学重点】

1. 通过观察和比较,辨认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2. 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三角形。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图片,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2. 教师准备白板、彩笔、直尺、量角器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个形状奇特的图形,请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形状,并引导学生思考它的特点。

2.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是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Step 2 认识三角形

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概念,即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2. 教师用白板和彩笔示范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请学生模仿。

Step 3 辨认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1.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特点。

2. 教师提问,让学生口头回答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如边长是否相等,角度是否相等等。

Step 4 画出三角形

1. 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三角形。

2. 教师示范,用直尺和彩笔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请学生模仿。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三角形,如建筑物、街道标志等。

2.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有趣的三角形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辨认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且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三角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3. 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教学重点】

1. 根据给定条件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 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图片,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2. 教师准备白板、彩笔、直尺、量角器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为什么?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判断,并给出答案。

Step 2 认识三角形

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即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并且三条线段两两之间不能相交。

2. 教师示范用直尺和彩笔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请学生模仿。

Step 3 判断是否为三角形

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它们是否为三角形。

2. 教师提问,让学生口头回答判断的依据和结果。

Step 4 画出三角形

1. 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2. 教师示范,用直尺和彩笔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请学生模仿。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有趣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为三角形,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2.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寻找和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三角形。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并且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判断和解释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性。

  教学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四根小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信封(内装4组小棒和表格)。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呈现一组图片。

  师: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正在进行着城市建设,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2.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红领巾、流动红旗、屋顶 、自行车。

  师:课件展示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 铁塔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 、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3.导入新课。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那么三角形是怎样形成的呢?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教师予以板书)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框架、吊车的图片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赏含有三角形的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

  活动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做三角形。

  师:如果让大家用小棒做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

  生:三根。

  师:请你用准备好的三根小棒做一个三角形。(活动)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把三根小棒围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

  生2:把三根小棒首尾相连就形成了三角形。

  师:大家说的很好。如果我想把三角形画在黑板上,需要画几条线段?(三条)这三条线段是怎样连接的?(首尾相连)(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三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予以板书)

  2.画三角形。

  请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师予以展示)

  3.概括特征。

  师:围成三角形的每一条线段都叫做三角形的边。那么这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除了有边还有什么?(角、顶点)

  师: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予以板书)

  【评析: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平台,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呈现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位置也不同,使学生由不同发现了相同,在做数学中感知了三角形的特征。学生在“做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等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数学,逐步实现了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这一过程也是数学化的过程。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活动二:感悟三角形的特性。

  1.实验操作.

  师:刚才我们三根小棒围成了一个三角形。你还能用这三根小棒围成其他不同的三角形吗?围一围、看一看、比一比,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生演示汇报。

  生1:能围成不同的三角形。(生边说边演示)

  生2:这两个三角形还是一样的,把那个三角形转一下,两个三角形就一样了。

  师课件演示:将两次围成的三角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两个三角形重合了。

  师: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三条边一样,围成的三角形也是一样的。

  生2:三根小棒不变,三角形的形状也不变。

  ……

  师:同学们你能用四根小棒围一围四边形吗?看看能不能围成不同的四边形?

  生操作实践后交流。

  生1:我用这四根小棒围成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生2:不对,是能围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

  师:是的',当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就确定了。其他的图形的边确定了,它的形状却可以改变。所以三角形比较特殊,而这就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特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师予以板书)

  2.实践体验。

  学生拿出课前做好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师: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拉了三角形,发现拉不动。

  生2: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了。

  ……

  师:为什么会这样能?

  生: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生:因为三角形三条边确定了,形状也就确定了,而平行四边形边虽然确定了,形状却不确定。

  3.解决问题。

  师: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三角形不易变形。谁能想个办法让拉动的平行四边形拉上去不动。

  生:在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上钉上一根木条,让三角形出现。

  师: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

  【评析:通过操作实验引导学生探寻三角形稳定性,进而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为什么不易变形”,再回归生活。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为什么要用上三角形和用三角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探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1、设疑。

  师: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讨论,在小组交流意见。

  2、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师:我们动手来实验,让事实说话。请组长从信封里拿出四组小棒和表格,完成实验。

  学生小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组别

  三根小棒的长度

  能否完成三角形

  第一组

  6厘米7厘米8厘米

  第二组

  4厘米5厘米9厘米

  第三组

  3厘米6厘米10厘米

  第四组

  4厘米5厘米6厘米

  (2)汇报交流结果:

  师:哪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6厘米 7厘米 8厘米; 5厘米 4厘米 6厘米(请电脑做一次拼搭实验)

  师:哪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5厘米 4厘米 9厘米; 3厘米 6厘米 10厘米(电脑再来做一次拼搭实验)

  (3).讨论

  师:出示围不成三角形的三边,问这三边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

  生: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的三边;

  用算式表示想法:5+4=9 3+6<10

  师:那怎样的三边能围成三角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予以板书)

  师:这样的结论蛮有道理,但是否经得起推敲呢?我们继续研究。

  出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你能找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第一组:6+7<8 第四组:5+4<6

  6+8<7 5+6<4

  7+8<6 4+6<5

  师: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师: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

  生: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评析:在实践中发现了数学问题,引发了认知冲突。教师组织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的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发展新知。

  1.下面哪组中的三条边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为什么?

  (1)3厘米 4厘米 5厘米 (2)3厘米 3厘米 3厘米

  (3)2厘米 2厘米 6厘米 (4)3厘米 3厘米 5厘米

  2.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哪一条路最近?为什么?

  3.玩一玩: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种情况?

  【评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二、汇报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画三角形、揭示概念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4)还知道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师板书: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认识”学习视频回顾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

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三角形的认识——姜微微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四、课堂总结1、[课件演示]画一个三角形及一条底边上的高,旋转三角形。

  师: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看大屏幕,静静地回忆。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体会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观察操作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画中建立概念

  其实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现在请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画下来。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条线段怎样画才会是三角形?

  由3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强化概念

  不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就能确定一个三角形。

  4、介绍各部分名称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

  1、设疑

  为什么要把篱笆围成这种形状?

  2、操作

  围一围、拉一拉、比一比小结: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3、欣赏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认高

  回忆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

  其实在三角形中,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识高

  移动顶点,找高。

  旋转三角形,辨高。小结:只要是从顶点向对边做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还有其他高吗?

  3、画高

  ① 画AB边上的高。

  展示学生作品。

  画高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结:看来我们的高不仅要垂直、要从顶点出发,还要注意所画的高与底要对应。

  ② 再画出AC边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画高。

  四、课堂总结

相关文章

詹天佑课程教学实录(精选3篇)

一、通读课文,说说詹天佑是个什么人?(略)二、课文什么地方表现了詹天佑爱国的精神?(略)三、课文中用了哪几个事例说明詹天佑杰出的才能?生:课文中举了勘测线路,打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四...
教学资料2011-09-08
詹天佑课程教学实录(精选3篇)

《美猴王》教学课程实录(经典3篇)

教学目的:了解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一般结构;着重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教法设想:抓住初一学生好动、好胜的...
教学资料2019-03-05
《美猴王》教学课程实录(经典3篇)

《影子》课后教学反思(优秀3篇)

《影子》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上...
教学资料2018-09-01
《影子》课后教学反思(优秀3篇)

《文心》阅读教学思想【优选3篇】

导语:文心,姑且定义为“写文章人的心情”,权当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文心》阅读教学思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文心》阅读教学思想摘要: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没有语文,便会变得索然无...
教学资料2013-03-02
《文心》阅读教学思想【优选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的教学设计【精彩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
教学资料2019-09-02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的教学设计【精彩4篇】

白鹅教材解读(经典3篇)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
教学资料2015-03-01
白鹅教材解读(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