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3篇】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概念,学会运用比进行比较和计算。
2. 能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1. 复习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2. 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
Step 1:复习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和举例,复习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
Step 2:比的大小比较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物品,让他们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比较,比如重量、长度等。引导学生使用比的表示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比较结果,并给出理由。
Step 3:比的应用题
设计一些比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3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10厘米,他们的身高比是多少?小刚的体重是40千克,小华的体重是35千克,他们的体重比是多少?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应用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我尽量通过实际的例子和问题,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设计比的应用题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比的表示方法上还存在困难,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此外,在评价学生的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应用知识。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概念,学会运用比进行比较和计算。
2. 能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1. 复习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2. 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
Step 1:复习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复习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
Step 2:比的大小比较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或物品,让他们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比较,比如面积、容量等。引导学生使用比的表示方法进行比较,然后让他们写出比的大小关系。
Step 3:比的应用题
设计一些比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可以骑行10公里,小红骑自行车每小时可以骑行8公里,他们的速度比是多少?小刚每分钟可以画10张图,小华每分钟可以画8张图,他们的速度比是多少?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应用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我尽量通过图片和实际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通过练习比的大小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的表示方法进行比较。在设计比的应用题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理解比的应用题时还存在困难,需要进行更多的练习和讲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学习比的应用知识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应用知识。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应用”实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按比例分配”知识,今天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更多教学设计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教材简析]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关系和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数量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对于“按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
2、了解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学习方法]
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3、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140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谈话引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各位同学,现在是橘子丰收的季节,大家来看看农场的一些丰收的场面。这些果子老师想把它们送给你们两个班的,怎么分配这些果子呢?
2、学生交流分配方案。
(1)平均分配,把橘子平均分给两个班
(2)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抓住契机,适时提问。
(1)师:同学们的提议都很不错,其中认为按人数分配的更加细心和合理。
( 2)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来分给这两个班,你们又怎样分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1)用小棒进行实际的操作。
(2)分组进行操作,组长记录分配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提升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种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4、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师:如果这些橘子的个数刚好是140个,按刚才的比3:2进行分配,该怎么分?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方法。
(3)提问方法,学生板书。
方法一:3+2=5140&pide;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方法二:3+2=5140×3/5=84(个) 140×2/5=56(个)
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第一位解法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问题。第二种解法是把各部分数的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实践运用,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有许多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到比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一一解决。
1、课本75页试一试: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
2、笑笑帮妈妈洗碗,妈妈拿给笑笑一瓶浓缩液,要求笑笑按这瓶浓缩液上的比1:4加清水稀释成600毫升的稀释液洗碗,你能帮笑笑算出要用多少毫升的浓缩液和清水呢?
3、蛋糕师傅制作蛋糕时,分别使用鸡蛋、白糖和面粉三种原料配在一起,三种原料的比:18:9:8,这样一个7千克的面团需要多少鸡蛋,白糖和面粉呢?
(1)引导学生选用喜欢的方法做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介绍比的应用的广泛性。
1、举例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关于比的问题,其实比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消毒药水中酒精和水分配,饮料中的各种配料的比……你能举个事例吗?
2、数学书第56页练一练第2题。
3、数学故事:
一个老地主临死时把他的11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继承二分之一,老二继承四分之一,老三继承六分之一,可是三个儿子不知道怎样分,你能帮助他吗?
孩子在学了按比例分配之后兴趣正在浓厚的时刻,在次给他增加难度,使他们的探究欲望再次得到升华。
五:回顾教学,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的一些方法。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我们班准备在班队会上进行一次制作水果沙拉的比赛。要求:选择几样水果,按照一定的比,设计制作500克一盘的水果沙拉。要求要简介设计的名称、思路,并计算出所需水果的数量。
七: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
一:3+2=5 方法二:3+2=5140&pide;5=28(个)140×3/5=84(个)
28×3=84(个) 140×2/5=56(个)
28×2=56(个)
答:大班分到84个,小班分到56个。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充分挖掘教材,旧知迁移新知。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反思比的应用是平均分后又一种分配方式,它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本重点例题当成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创设了分桔子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那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学生很快说出两种分法,这位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或教具,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主题、客体、媒体处于不断地先通过互作用和转换生成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常常发生难以预设和意料的变化。对此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一个积极、热情的“旁观者”,时时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心关注,感受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审时度势地做出激励,调整,启迪,补充,提醒等及时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高效而少费时。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以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使学生明白算理,从而明白按比例分配。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猜想、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了新知,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学生不仅为自己的发现而喜悦,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教师在小结升华时讲解。
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汇报等具体的情景中明白了算理,学生已经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掌握的比较好,教师只要在小结时加以强调,:刚才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第一位解法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问题。第二种解法是把各部分数的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