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设计(经典3篇)

《师说》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而《师说》这本书则是对教师角色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基于此,我设计了一节以《师说》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并激发他们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准备:

1. 准备一本《师说》的书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阅读。

2. 准备一份教学设计的大纲,包括活动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

活动步骤:

1. 导入:向学生介绍《师说》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引发他们对教师角色的思考。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认为一个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特质?”等。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独立阅读《师说》指定的章节,并鼓励他们标注和做笔记。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教师可以引导讨论,促进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深入思考。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教师角色,并设计一个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教师的感受和责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角色扮演的提示和指导。

4. 分享和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经历,并引导学生总结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在角色扮演中有什么收获?”等。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阅读理解、讨论和角色扮演。

2. 收集学生的笔记和角色扮演稿件,对其进行评估。

3. 可以组织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角色和责任,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亲身体验教师的工作。这不仅可以增加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师说》,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也符合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师说》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师说》是一本关于教师角色和责任的书籍,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我设计了一节以《师说》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份教学设计的大纲,包括活动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

2. 找到一些与教师角色和责任相关的案例或文章,作为辅助材料使用。

活动步骤:

1. 导入:通过一段视频、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教师角色和责任的思考。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等。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一些与教师角色和责任相关的案例或文章,并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讨论问题,如“你认为教师的最重要责任是什么?”等。

3. 观摩与分析:观看一段关于教师的专题报道或纪录片,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教师角色和责任。可以让学生记录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4. 辩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支持“教师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另一组支持“教师角色和责任的次要性”。让他们进行辩论,并最后总结讨论的结论。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阅读理解、讨论和辩论。

2. 收集学生的笔记和辩论稿件,对其进行评估。

3. 可以组织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教师角色和责任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和辩论来深入了解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同时,这个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观摩和分析专题报道或纪录片,学生还可以拓宽他们对教师角色和责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术能力。

《师说》教学设计 篇三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说》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 贻(yí)赠送

  二、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

  三、过程设计

  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人为什么要从师?

  ① 学者必有师;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⑵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

  ⑵ 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⑶ 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⑷ 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⑸ 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用原文回答。

  自己的话: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于从师是错误的,愚蠢的。(注:大意对即可。)

  原文:“学者必有师。”

  ⑹ 联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⑺ 在分析了观点后,诵读第三自然段。文章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有师”。

  3、背诵线索提示: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

  4、思想内容:

  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

rdquo;,“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5、论证结构:

  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第一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

  第二段,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文言知识

  1、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2、全文串解。

相关文章

如何设计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案例(最新3篇)

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
教学资料2011-09-03
如何设计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案例(最新3篇)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推荐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会认 “目”1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
教学资料2014-04-01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推荐3篇】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最新6篇)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资料2012-02-07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最新6篇)

《咏华山》教学素材(优质3篇)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生:咏华山!(齐读)师:昨天,我们借助拼音学会了生字。这些生字,你还认识吗?(屏幕投影出示生字)谁来念一念?...
教学资料2015-03-04
《咏华山》教学素材(优质3篇)

课文鲸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教学...
教学资料2015-09-08
课文鲸教学设计(优秀3篇)

《太阳》语文教学实录【推荐3篇】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师:敢积极发言吗?生:敢。师:我现在要提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不管问题有多难,不管你会不会答,你都敢尝试一下的,请举手。(学生陆陆续续举手)举得不痛快。放下手。后面犹犹豫豫的同学...
教学资料2019-06-05
《太阳》语文教学实录【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