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6篇)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板书工具。
2. 学生准备直尺和量角器。
教学过程:
引入:
1. 通过展示两条线段相交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段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学生两条线段所形成的部分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线段、直线或角。
3. 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探究:
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角,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2. 通过投影仪或板书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角的特点和性质。
3. 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角的性质,例如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
实践:
1. 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2.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比较不同角的度数。
3. 引导学生思考角度的度量方法,例如使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
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角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回答角的度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3. 教师给予学生正确认识角的反馈和鼓励。
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角,如门把手、书桌角等,继续探究角的性质和度量方法。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工具(如手机应用程序)测量角的度数。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究角的性质和度量方法。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板书工具。
2. 学生准备直尺和量角器。
教学过程:
引入:
1. 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角,如门把手或书桌角。
2. 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和性质,例如角的大小、形状等。
探究:
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角的性质,例如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2.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角的性质,并记录下来。
实践:
1. 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2.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比较不同角的度数。
3. 引导学生思考角度的度量方法,例如使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
应用:
1. 学生自由发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角,并测量其度数。
2.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一个房间内的两个角的和是否等于180度。
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角的性质和度量方法。
2. 学生回答角的度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3. 教师给予学生正确认识角的反馈和鼓励。
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角,如门把手、书桌角等,继续探究角的性质和度量方法。
2.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例如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角和体会角有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习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射线和直线。这是因为射线是认识角的基础。例题先以城市夜景为背景,说明灯射出的线可以看作射线,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射线的特点。接着,把线段的一端和两端分别无限延长,让学生通过诗句体验建立“无限长”的观念。并比较射线、直线和线段的不同,认识射线和直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一画,体验和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并通过生活实例加深理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想一想“着重让学生体会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就是两点间的距离。接着让学生认识角,教材引导学生画射线组成一个角,并认识角的符号、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交流和画图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利用射线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角的符号、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3、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点间的距离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的尺子、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画图铅笔及一把尺子、一张画图的白纸。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带来了我们一个熟悉的老朋友,看看是谁?——线段,你能说出线段的特点吗?
——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有限长(可测量出长度)。请同学们画出一条3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模板,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城市的夜景也越来越漂亮,老师拍了一幅夜景图想请你们去看看。(出示夜景图)看到了些什么?
1、五颜六色的光线。这些射向天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光源看成一个点,把发出的线看成是直线,这样的光线叫做射线)——射线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射线?(汽车的灯、手电筒的光、激光发出的光等等)
3、用一点表示汽车或手电筒,一条线表示灯光,你能把它画下来吗?老师先示范。
(设计意图:有关射线的生活知识在我们身边比较多,学生能够容易找到对比然后归纳总结。通过图片的欣赏、讨论、举例、动手画一画基本在孩子们的心理对射线有一定的认识。)
4、一直都知道你们是很聪明动手能力又很强的孩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一变:你能将前面画的3厘米的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变成一条射线吗?
5、谁来总结一下:射线有什么特点?——直的、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6、把一端无限延长变成了一条射线,老师现在给出一条线段,把它的两端都无限延长,看看得到什么图形。——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变一变比较形象地让学生既能找到线段、射线、直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可以对比线段的特点水到渠成的把射线和直线总结出来。)
7、与线段、射线比一比,直线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8、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什么异同呢?一起去议一议
9、总结三种线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探究,把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表达上面来。)
10、游戏:30秒画直线比赛
游戏规则:经过同一个固定的点画直线,比比谁在30秒内画的直线最多。(师先示范画一条)
数一数你画了多少条?估一估老师再给你2分钟你能画多少条?你发现了什么?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算一算小明刚才画了10条直线,那他画了多少条射线呢?(设计意图:游戏的环节巩固直线是没有端点的,射线是由一点发出的直的线。)
11、都是一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很快就知道了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猜一猜:你能猜猜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吗?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线段有两个端点就确定了它的位置,只能画出一条来。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且线段的两端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直线,这样学生很快就确定了只能画一条直线。)
12助人为乐也是我们的好美德,笨笨小兔想请我们帮它选一条最短的路:小兔子在天黑时正往家走,在他面前却有三条路,它会选择那一条好呢?
得出: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连点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且长度最短的。在这里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们知道选路的理由是最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选择“最短的路”去做事。)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①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②文字型的判断题
③猜一猜遮住的图形是什么?
2、(学生)动动手:由一点画出两条射线看看组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能画出上面三种角(并说一说角的类型和各部分名称)
3、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4、角的符号、角的记法‘角的相应读法
小结:过一点起画两条射线看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动手时学生就一般能感悟出角的概念。并引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再认识角的各部分组成、角的符号、角的记法、角的读法。没有让学生突兀地觉得很突然,也不会去死记硬背去背诵,只会感觉自然流畅感悟至心田。)
5、①角的两边可以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②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共有几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你在哪些方面还觉得有困难?
在这堂课上你还可以向谁学习?
(设计意图:一方面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疏理讲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另一方面通过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己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明确下阶段学习方向。)
七、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相同点不同点
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射线直的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端点(顶点)
角两条射线(两条边)
角的表示法:∠
角的记法:∠1读作:角一
∠a读作:角a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和线段,认识射线,掌握射线的概念与特征,并能区别射线、直线和线段。
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其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一、复习直线、线段,教学射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提问:①老师画的是什么?
②描述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直,没有瑞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2.直线上点上两点并擦去其余部分,变成......
提问:①这个图形是什么?
②说一说什么是线段?
③线段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直,两个端点,有限长,可度量)
3.把线段的一端延长,改画成射线,
指出这个图形是射线(板书:射线)并提问:
①根据老师的画法,说一说什么叫射线?
②射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4.对比直线、线段和射线,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阶段练习:指出下列图形,哪个是直线、线段、射线。(图略)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以直线为基础,通过适当变化引出线段及射线。让学生能在现地认识到直线、线段及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角的认识
1.投影出示下列图形并提问:哪些是角?(图略)
2.教师画角。(画角时要慢,先点顶点,再画两条射线)
提问:①根据刚才画角的过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
②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边)
③讲解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注意“∠”与“<”的区别。
3.引申。
①做活动角,拿两个硬纸条,把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硬纸条,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角(边做、边讲、边演示)。你自己做一个活动角。
②把活动角演示成平角、周角。
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两个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4.研究角的大小。
①研究角的大小变化。
A.出示活动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后提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B.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C.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
②比较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了直观、重叠、度量三种方法,并分别给以评价:直观法不准确;重叠法准确但不实用;只有度量法既实用又准确,下节课学习。)
找学生说出重叠法的要点并配合投影演示。
5.阶段练习。
画出一个角,标出这个角的顶点、边,并用符号表示;再画出一个大一些的角。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综合适用讲解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特别是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1.填空。①一个角有()条边和()个顶点。
②角的大小与()的长度无关。
2.判断。①直线是无限长的。()
②射线有一个端点。()
3.完成书第52页第1、2、3、4、5题。
4.比较两个三角板各个角的大小,并突出相等的两个角是直角。
[教学设想: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观点,使学生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了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注意了适当孕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是在角的认识时,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二是比较角的大小时孕伏了下节课内容“角的度量”;三是在巩固练习时孕伏了直角的认识。
3.本节课的练习采用边讲过练的形式,避免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做到有张有驰,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知道角有大小,理解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
【学习重点】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辨认角。
【学习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大三角板、学具袋(三角板、绒线绳、剪刀、图钉、折扇、硬纸条)。
学习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出示4幅建筑物的图片)找出与其它三幅图不一样的地方,并说出理由揭示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2、明确目标:
(1)、认识角
(2)、学习画角
(3)、比较角的大小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1. 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议一议生活中角的特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指一指:图形中角的顶点和边。
在角上标出来。
3. 判一判: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是角的画对号,不是角的画错号。
4.数一数:给定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5、画一画:按要求画角
(1)、给一条射线,画一个角。
(2)、给一个顶点画一个角
6、 唱一唱: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7、摆一摆:
(1) 从学具袋中寻找材料,看谁最快摆出一个角。
(2) 同桌合作,把你们准备好的.绒线变成一个角。
8、开合折扇或自制的活动角
观察:角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越大。
9、补充歌谣:要知我的大和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三、检测导结:
1、检测目标:课本练习八第一、第二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角
2、小组检查完成情况。
3、反馈检测结果。
四、课后拓展:
课后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我是一个小小角》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材分析】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本节内容位于第三章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图形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加在第二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第四章乘法的初步认识之间可以有效地缓冲计算所带来的枯燥与单调。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可以使学生先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图形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角。
难点: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认识角,会用直尺画角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同学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探究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学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教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2.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看,老师带来了三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出示例1的图画)
等学生观察后,把剪刀、钟表、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出两名学生)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第1题)
学生先判断再说理由。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误。
(5)师:你们看,下面几个图形里也有角,快跟你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吧。(出示课本第43页第3题,同桌互相指着看看,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6)找生活中的角。
①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②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3.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学生轻轻地打开课本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②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师(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2)做活动角。
①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活动角?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②展示两学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在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