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后反思(经典3篇)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后反思 篇一
在《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这堂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押韵和平仄的运用。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学修养,也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押韵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在句子的末尾使用相同的音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不同种类的押韵方式,例如完全押韵、交叉押韵和偶押韵等。通过多次举例分析,我逐渐理解了押韵的运用技巧和效果。
平仄是诗歌中音节的重音和轻音的对比。通过对句子的音节进行分类,可以判断出它们的平仄。平仄的运用可以让诗歌的节奏更加流畅,更有韵律感。在课上,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不同平仄的对比,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平仄的作用。
通过这堂课,我对诗歌创作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创作诗歌时,押韵和平仄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押韵可以让诗歌更富有音韵感,更易于记忆和传唱;平仄可以让诗歌的节奏更加流畅,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押韵和平仄的运用还可以增强诗歌的表达力,通过音韵和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尽管在课堂上我们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押韵和平仄的基本知识,但我相信这些知识对于我今后的诗歌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后反思 篇二
在《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这堂课上,我对押韵和平仄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对诗歌的创作有了更多的想法。
押韵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相同的音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押韵的运用可以让诗歌更具有音乐性,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些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押韵的作用和效果。我觉得,通过运用不同的押韵方式,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引人入胜。
平仄是诗歌中音节的重音和轻音的对比。通过对句子的音节进行分类,可以判断出它们的平仄。平仄的运用可以让诗歌的节奏更加流畅,更具有韵律感。在课上,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不同平仄的对比,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平仄的作用。我觉得,通过运用不同的平仄方式,可以使诗歌的节奏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动听动人。
通过这堂课,我对诗歌的创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以后的创作中,我会更加注重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我的诗歌更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音韵和节奏的变化来传达我的情感和意境。
总之,这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后反思 篇三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后反思
最近上了一节市级考评课,内容是高二选修课的《语言文字应用》,课题是《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自我反思有不少成功处,成功在于创意和在课堂上的驾驭调控能力,也有需要加强处,主要是教学时间太紧,以致展开的地方没展开。
首先是我对学生学情的估测:根据母语学习的特点,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即不是一张白纸,学习不是从零开始;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对关于“押韵”的认识只是处在模糊、零星、无意识状态。这就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资源。教师的教学应当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使他们由模糊变清晰,从零星整合成系统,从无意识走向自觉,建构起新的知识网络。对于平仄,恐怕是最令学生头疼的一个问题了,教师的任务是精选内容,不牵涉过深,尽量化难为易,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是我做的比较到位之处。
其次是对本节内容的分析:押韵和平仄是很能体现诗词特点的表达形式,里面包含着丰富的语音、语调、词汇、语义、语法和语言运用技巧的知识,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汉语的特点,感受汉语的.精妙之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欣赏语言的水平。但搞不好就是唱独角戏,就是单方面的灌输,只有教学得体,方法得当,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应该能学好,而且会感兴趣的。我坚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为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从易到难,放低起点,铺设阶梯,逐步提高。不是教师“告诉式”的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参与式”活动。教学过程宜由感性到理性,从诗词的诵读入手,引导归纳整理;不必追求知识的完整和深度,重在感悟应用;注重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
我觉得我的导入环节简洁有效:同学们知道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先生读书的一个典型化的动作是什么?(生答并做动作:把头拗过去,拗过去)我接着说,只有读书入了迷才有如此之境,头随声动,情随律动,真正读懂声情并茂。今天我们学习的语言知识通过押韵和平仄,使诗词更加声情并茂。这是我在上课路上想的,既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又与要学到内容紧连,所以自我感觉不错,实际效果也很好。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基本按设计的程序进行,颇为顺利。教材讲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散,甚至有点凌乱,所以我重新进行了归纳,从学生学的角度做了设计。
第一环节诵读儿歌,体会韵感。我没让学生诵读,因为这首儿歌选的太没意思了,我让学生上黑榜写韵母,任何引入一年级学的《一去二三里》,请学生诵读。
然后介绍韵脚的知识,教材上在后面部分介绍的,我认为这里介绍更合适,如果不介绍学生就不懂什么是韵脚。
第二环节鉴赏诗词,理解押韵。我把教材内容作了改变,不是一一出现诗词,然后找韵脚,而是化泛泛而谈为归类来研讨,我从绝句押韵和律诗押韵来教学,请学生:
1、品析《客中作》。
2、阅读《押韵与和谐美》的绝句押韵。
3、归纳绝句押韵规则:绝句押韵规则:第1句可押可不押;第2、4句一定要押,押平声韵;第3句不押限用仄声字。
律诗押韵的教学,我请学生:
1、品析《商山早行》。
2、阅读《押韵与和谐美》的律诗押韵。
3、律诗押韵规则: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关于词和现代诗的押韵,我把它改为韵律赏读,让学生听赏《虞美人》和《乡愁四韵》的名家诵读,然后体会其韵和情,再感受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韵的重复是为了达到声音回环的美。移句换韵,借韵传情,同韵复沓,为把思乡念国之情逐步推向高潮服务。
第三个环节理解平仄,品读诗词。
我先让学生自读《平仄与参差美》内容,然后介绍古汉语中四声的知识,平仄是由四声组成的,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声和阳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这里我准备了一个小故事,此时我看了下时间有点紧,就没讲了,如果讲了也是很有趣的
。验证五律平仄规则时,本来要结合《春望》和《山居秋暝》讲的,考虑时间,我只让学生标注《春望》的平仄,并分析为什么有些地方与教材的标注不同,从反馈看,这班学生没照抄书书答案,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标注,我把这作为一个生成资源,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问为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原因,在学生感到愤悱之后,我才说是由于入声和古读法造成的,什么是入声,我让学生用芜湖话读“国”“别”,学生顿悟这是仄声。此时铃声响了,不然我还要引导他们领悟诗词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特点,那如“感”“烽”“浑”处在一的位置上,可以不合辙。至于《山居秋暝》和学生的练习都没再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