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课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语】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点;

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点。

【教学难点】

1.颐和园的文化内涵;

2.颐和园的艺术欣赏。

【教学准备】

1.课文《颐和园》的课本和教学辅助资料;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阅读理解(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颐和园》,并回答以下问题:

1.颐和园是哪个皇帝修建的?

2.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3.颐和园的主要景点有哪些?

Step 3 课文解析(15分钟)

通过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Step 4 艺术欣赏(20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颐和园的建筑、园林和艺术品,让学生欣赏颐和园的美丽风景和独特艺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评价。

Step 5 创作活动(20分钟)

让学生以颐和园为题材,进行绘画、书法或写作创作,展示他们对颐和园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 总结归纳(10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梳理颐和园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颐和园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和历史;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颐和园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对课文《颐和园》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和讨论,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课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语】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点;

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点。

【教学难点】

1.颐和园的文化内涵;

2.颐和园的艺术欣赏。

【教学准备】

1.课文《颐和园》的课本和教学辅助资料;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阅读理解(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颐和园》,并回答以下问题:

1.颐和园是哪个皇帝修建的?

2.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3.颐和园的主要景点有哪些?

Step 3 课文解析(15分钟)

通过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Step 4 艺术欣赏(20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颐和园的建筑、园林和艺术品,让学生欣赏颐和园的美丽风景和独特艺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评价。

Step 5 创作活动(20分钟)

让学生以颐和园为题材,进行绘画、书法或写作创作,展示他们对颐和园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 总结归纳(10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梳理颐和园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颐和园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和历史;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颐和园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对课文《颐和园》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和讨论,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课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三

课文《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

、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3、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四、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相关文章

语文《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优秀教学实录【最新3篇】

课前谈话出示象形字“朋和友”,让学生猜是什么字,师小结:中国汉字可真有趣啊。出示非洲木雕,让学生摸。说说感觉,师简单介绍非洲木雕。出示图片,学生欣赏非洲木雕。一、学习第4段出示非洲少年木雕的摊位图片,...
教学资料2013-08-03
语文《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优秀教学实录【最新3篇】

《角的度量》说课稿(推荐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教学资料2015-03-09
《角的度量》说课稿(推荐6篇)

信息技术课《本领强大的功能键》教学反思【实用3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功能键的认识,教学对象是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四年级学生,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能基本从理论上掌握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但实际操作某些细节时掌握不是很精确,大多数学生对枯燥的键盘指法...
教学资料2016-09-01
信息技术课《本领强大的功能键》教学反思【实用3篇】

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总结【优秀3篇】

一个月的暑期培训班工作即将结束,在这段边工作边学习的日子里,我凡事都脚踏实地地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为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因此,在这里,我想实事求是地来谈谈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教学资料2014-02-04
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总结【优秀3篇】

《匆匆》教学设计【精简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
教学资料2012-07-04
《匆匆》教学设计【精简6篇】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教学实录(实用3篇)

《曹刿论战》是一篇文字简洁、蕴涵丰富的史学散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在扫除了字词障碍之后我选择了从课文题目切入,具体做法是:1、学生概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两条线索:第一,...
教学资料2015-02-09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教学实录(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