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爱莲说》,使学生了解宋代文学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爱莲说》的主旨和情感内涵。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文学批评和创作。

教学难点: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文学批评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以一幅描绘荷花的图片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荷花的感触和想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爱莲说》(4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爱莲说》,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情感内涵。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指导学生理解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艺术魅力。

三、文学批评与创作(40分钟)

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文学批评,讨论《爱莲说》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2.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写一篇类似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荷花的赞美和情感。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展示他们对《爱莲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的重要性。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爱莲说》,使学生了解宋代文学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爱莲说》的主旨和情感内涵。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文学批评和创作。

教学难点: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文学批评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爱莲说》的主旨和情感内涵。

二、学习《爱莲说》(40分钟)

1. 教师以朗读的方式再次呈现《爱莲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艺术魅力。

三、文学批评与创作(40分钟)

1. 分组讨论《爱莲说》的优点和不足,搜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进行文学批评,讨论自己对《爱莲说》的评价和感受。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写一篇类似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荷花的赞美和情感。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展示他们对《爱莲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的重要性。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说明:

  最近的几课着重于翻译。先把文段抄写在黑板,学生在下面书写。然后学生自读,了解文意,在不懂处质疑,师生交流,老师讲解。下面的设计渗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具体步骤两个班都有差别。

  比如在八班就先分析了莲所代表的品质,然后我问:如果只能选择一句话、一个词,你如 何形容君子呢?这当然困难。这时候再看末段,在与隐士的比较中,便可发现君子的特质。而在七班,则是翻译到末段时,才问起作者对君子的阐释。

  导入:

  清雅的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污浊的环境呢?

  正课:

  甚蕃、

  独爱、

  盛爱、

  独爱、

  1、什么叫“甚蕃”?什么叫“独爱”?什么叫“盛爱”?

  重点解释“盛爱”:种它、养它、戴它、送它、绣它、画它、写它、颂它……无穷无尽,没完没了。

  2、在“独爱”与“盛爱”之中,看出作者的态度。

  在那么多的花中,陶渊明偏偏只爱菊花,在那么多的花中,人们却一窝蜂地选择了牡丹,两相对比,你能看出作者的态度吗?

  3、在“独爱”与“独爱”之间,看出作者的另类。

  但是,即使在陶渊明的“独爱”面前,作者还要再言“独爱”,可见?(有差别的“独”。更“独”)

  留下一问:作者之“独”,“独”在何处?

  4、在“三爱”之中,看出世界的两极,看出作者的中庸。

  A、结合末段,了解花和爱花之人的关系,了解花的隐喻。

  (花是不一样的花,喜欢花的人即是不一样的人;君子,可姑且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

  菊——隐逸者——不问世事

  牡丹——富贵者——趋炎附势

  莲——君子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B、以此而论,读出最后三句的真意:

  陶后鲜有闻——真的隐士尚存?

  同予者何人——真的君子何在!

  宜乎众矣——世风日下的沉重哀叹……

  (读出语气)

  C、结合首段,读出隐士与君子之别。

  “说”这种文体,往往就一事、一物或某种社会现象而抒发自己的感想看法。

  表面上,作者在谈自己的“莲之爱”,而事实上,世风日下的背景下,我们又多么需要君子!理想,总是因现实而生的。(所以本文的内容有三:真正的君子、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因由)

  那么,作者想借“菊之爱”表达什么?爱菊的隐士和爱莲的君子又有什么差别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因“出淤泥而不染”使用频率极高,可从这句说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比较略)

  我之解读:

  无论环境如何困厄、黑暗,都能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灵魂的高贵。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才是“出淤泥而不染”。这不是外在的华贵和张扬,而是内在的从容与坚强,是朴素洁净的美,所以作者说“濯清涟而不妖”;但这种内在的气质,是完全可以通过外在的言行去表露的,我们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往往就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反映。我们的`个性思想,我们的精神气质,我们的人格追求,我们的正直纯粹、真诚坦白、表里如一,可以因我们在世间的行为而传播得很远。所以,作者说“香远益清”。对于这样的人,别人爱慕、欣赏、尊重,却往往保持一段距离,因为觉得志不同、道不合、不相配,所以作者才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所以真正的君子,也就不大可能会和什么什么人合为一群,不大可能会和什么什么人入为一伙。这便自我消解了许多无奈、许多困扰,许多诱惑。这就少了许多无谓的消耗。此之谓“亭亭净植”。“

净植”是与“为伍”相对的,“净植”是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相应相合的。

  不与他人缠绕,不与自己纠结,原来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重要保证。

  结论:

  比较中,我们才能发现君子的真意和要诀:“出淤泥而不染”。

  对“君子”,我们可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做不到这点的,就不堪称为“君子”。

  5、在两篇短文内容主旨的比较中,我们无路可退。

  和《陋室铭》比较,这篇就不再是单纯的人格追求,因为人格追求离不开现实的人生目标;做普通的世人、做孤绝的隐士、做独立的君子,这是作者给出的选项,却也是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选择。而且诡异的是,选择的结果永远相同:“世人”最多(占据了绝大部分),“隐士(包括那些愤世嫉俗者)”次之,最后只有极少一部分人选择了“君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结论: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或者说,我们的选择和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永远是两回事。

  要想成为“君子”,所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念头、一种决心,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行动……智慧。

  有的时候,你要抗争,

  有的时候,你要低调,

  有的时候,你要迂回,

  有的时候,你要放弃,

  有的时候,你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这统统都是智慧。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的教学反思【精彩3篇】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专家也曾说过: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 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我根据课文的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揣摩关键...
教学资料2011-04-05
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的教学反思【精彩3篇】

《守株待兔》教学实录(通用3篇)

师:你认为守株待兔中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生(1):他是个愚蠢的人。为了等兔子,不去给庄稼锄草,最后兔子没等着,庄稼也全完了。生(2):我觉得他很傻。其实,他可以一边种田,一边等兔子的。师:为什么这...
教学资料2014-06-01
《守株待兔》教学实录(通用3篇)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最新3篇】

教学实录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详析情况,要描述的清晰有条理。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一 导入文、形、情、义文章是通过文字给读者形象感,再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从而表现出自己的...
教学资料2011-09-09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最新3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反思(实用3篇)

这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小故事,课文通过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之后小鸭子又救助不会游泳的小公鸡的故事,告诉我们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读文识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
教学资料2014-06-01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反思(实用3篇)

小班教育教学反思【经典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教学资料2011-06-05
小班教育教学反思【经典6篇】

小数点位置变化课后反思(优选3篇)

一、巧设问题情境,形成学习动机课一开始,由见过什么样的纽扣和纽扣的价钱的谈话法开始授课,并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解决10枚、 100枚、100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
教学资料2016-08-04
小数点位置变化课后反思(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