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文教学教案(实用3篇)

《木兰诗》课文教学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主题,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掌握诗歌的朗读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 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朗读和朗诵技巧。

教学难点:

1. 理解《木兰诗》中的隐含意义和形象描写。

2. 能够准确地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

课文《木兰诗》、课本、多媒体设备、图片和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引导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感悟诗歌

1. 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然后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中的隐含意义和形象描写。

3. 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

Step 3 朗读和朗诵

1. 教师示范朗读《木兰诗》,并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和停顿等。

2. 学生跟读教师的朗读,然后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

3.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将诗歌中的情感和形象表达出来。

Step 4 拓展阅读

1.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与《木兰诗》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木兰辞》等。

2. 学生选择其中一篇作品进行朗读和朗诵,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Step 5 总结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朗读和朗诵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3. 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

篇二

《木兰诗》课文教学教案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主题,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诗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 理解《木兰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诗意的表达。

教学难点:

1. 理解《木兰诗》中的隐含意义和形象描写。

2. 能够准确地表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

课文《木兰诗》、课本、多媒体设备、图片和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引导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感悟诗歌

1. 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然后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中的隐含意义和形象描写。

3. 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

Step 3 韵律和诗意表达

1. 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诗意的表达,如押韵、对仗和修辞等。

2. 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分析诗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3. 学生尝试模仿《木兰诗》的韵律和诗意,进行创作或改编。

Step 4 拓展阅读

1.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与《木兰诗》相关的诗歌作品,如《木兰辞》等。

2. 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欣赏和分析,探究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Step 5 总结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诗歌韵律和诗意表达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3. 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

《木兰诗》课文教学教案 篇三

《木兰诗》课文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2、掌握诗文的含义。

  3、了解木兰形象。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③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二、正音、解词。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

  (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

  (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

  (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

  ①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②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

  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顶真(又称“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③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尔也有六句一节的。本诗共14节(可让学生自行划分,除第8、11、12三节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

  ④民歌中有三种基本手法:叙述,称“赋”;比喻,称“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体的形象)引出本题,称“兴”。(可让学生先分析开头两句和结尾四句,提出“兴”和“比”;再说中间——这就是“赋”。)

  四、诵读练习。

  步骤是:

  (1)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

  (2)每段先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

  (3)检查背诵。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

  第一段(第1至4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①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

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②“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

  ③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家)如此低沉的诗句该怎么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吗?(转为坚定)“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

  至此,木兰已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阿姊)同意吗?(同意)但诗中不提,这是一次“跳跃”。为制造悬念,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第二段(第5至7节):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

  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

  ①“东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马”而来,但中间又有“跳跃”,该怎么读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节奏)为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②第6、7两节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中是怎样叙述万里征途的?(辞爷一宿黄河;辞黄河一宿黑山,两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亲;向往战斗)“黄河流水鸣溅溅”给人怎样的感受?(悲壮)“胡骑鸣啾啾”呢?(战斗的激情。)

  叙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为主?(抒情)思亲和向往战斗二者哪一种为主?(向往战斗)可见,这段当用抒情的调来读,既刚强又柔婉。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熟练地掌握诗文的意思。

  第二教时

  一、继续分析诗文。

  1、第三段(第8至10节):十年战斗生活,入朝受贺,辞宫不就。

  这三节课本原作两段,有两个场面。读第8节,要设想出“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图景;读第9、10节,要设想出朝廷庆功盛典的情况。(李白诗句“隐隐五风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可资参考。)

  朗读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诗中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目的.是通过两处侧面描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这样,木兰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变得更加鲜明了。

  ①“万里”两句写木兰到战场后回忆此番行军历程(上文“闻燕山胡骑鸣”表明已到战场),读时须有苍凉慷慨之感,中速。

  ②“朔气”两句概括了木兰十年战斗生涯,宜用悲壮声调读,引发听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转直下,读“将军”两句,可加快速度。

  ③“归来”四句,由庄严转为热烈。

  ④“可汗”之问要读得亲切,木兰答语要读得朴实无华、自然平易,才能再现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为国效力,毫无居功之心。

  2、第四段(第11至13节):家人亲切欢迎,木兰恢复女儿妆。

  要设想出家人迎接的具体图景:理红妆、杀猪宰羊,当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岂止爷娘?姊、弟、乡邻必当一同前往。还要设想木兰家中居室的分布状况。诵读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其间亦略有变化。

  ①家人欢迎一节要有喜庆的气氛,节奏最快。

  ②木兰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儿情态,节奏稍稍放慢,宜轻声读,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读到“贴花黄”,应作一顿,为高潮蓄势。

  ③“见伙伴”一节是全诗高潮,首句说木兰,宜读得平缓,至“惊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语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十二年”后应作一顿。

  3、歌者赞辞(最后一节)

  前三句都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语调当由平缓发展高昂。“安能”句本可写作“安能辨雄雌”,但这样写语意就平淡无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达出歌者对木兰的崇敬感情;此句当读得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

  二、分析木兰形象。

  1.让学生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拟将课文分三个部分让学生口头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应加以肯定。以下要点仅供参考:

  (1)参军前的木兰(第1至4节):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织布而外,也练习骑马射箭,“褰裳逐马如卷蓬”;她关心国家大事,体恤父母的艰难;她代父从军,是经过反复深思的。

  (2)参军后的木兰(第5至10节):木兰穿上戎装,横刀跃马,英姿飒爽,与男儿无异。在行军途中,她走马如飞,“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夜晚宿营,她既思亲又渴望参加战斗,心潮澎湃如黄河流水。在战场上,她左右驰突,剑动而敌奔,“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在朝廷的庆功会上,她颜色平易,毫无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爱,她只向天子陈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边。

  (3)到家以后的木兰(第11至13节):她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里,她换上了女儿妆,依旧是父母膝下活泼可爱的女儿。

  2.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要点有二:

  ①木兰是人民大众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这种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战,战功赫赫,不是为了贪图官爵,而是视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②木兰又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在征兵令下达后,她为父亲年老又无大儿而停机叹息;在行军途中的夜晚,她回忆起爷娘呼唤自己的亲切声音;在庆功会上;她却急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跟家人团聚,跟故乡人民一同过和平劳动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运算教案(通用3篇)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
教案大全2011-06-07
小学数学运算教案(通用3篇)

规范汉字的宣传标语【实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春雨沙沙》规范汉字的宣传标语,欢迎阅读,希望大...
教案大全2019-07-06
规范汉字的宣传标语【实用5篇】

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通用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
教案大全2012-04-06
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通用3篇)

小学英语教学教案(最新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
教案大全2012-08-09
小学英语教学教案(最新6篇)

书法课的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法课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书法课的教案1...
教案大全2013-07-06
书法课的教案(最新6篇)

下雪了小班下学期手工活动教案【优质3篇】

活动目标:1。教会幼儿将纸张撕成碎片的技能。2。通过撒雪花的活动,培养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教会幼儿将纸张撕成碎片的技能。 活动难点:教会幼儿将纸张撕成碎片的技能。活动准备:教学范例一份、幼...
教案大全2019-08-05
下雪了小班下学期手工活动教案【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