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6篇】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口技的概念和种类;
2. 学习口技的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口技的定义和种类;
2. 学习并运用正确的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正确的表演技巧进行口技表演;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本《口技》中的教材;
2. PPT演示;
3. 视频案例。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1. 利用PPT展示一段口技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内容,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表演形式?你们有没有看过类似的表演?你们对口技有什么了解?
Step 2 学习口技的定义和种类
1.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口技的定义:口技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和声音技巧进行的艺术表演形式。
2. 利用PPT介绍一些常见的口技种类,如说笑话、讲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
Step 3 学习口技的表演技巧
1. 通过观察视频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口技表演中的一些技巧,如语速、音量控制、手势运用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
Step 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 设计一些口技练习题,如谈论一个有趣的经历、描述一个人物的特征等,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2. 分组进行小组表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口技表演能力。
Step 5 总结和评价
1. 引导学生总结口技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表演的表现,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口技种类,并进行表演;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口技比赛,展示自己的才艺。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复习口技的概念和种类;
2. 深入学习口技的表演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复习口技的定义和种类;
2. 学习并运用更高级的表演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更高级的表演技巧进行口技表演;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课本《口技》中的教材;
2. PPT演示;
3. 视频案例。
教学过程:
Step 1 复习口技的定义和种类
1. 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口技的定义和种类,帮助学生回顾口技的基本概念。
2. 利用PPT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口技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不同口技形式的讨论。
Step 2 学习口技的高级表演技巧
1. 通过观察视频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更高级的口技表演技巧,如音调变化、语气调节、节奏感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运用高级表演技巧进行口技表演。
Step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口技练习题,如自由发挥一个角色的对话、创作一个有趣的故事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分组进行小组表演,鼓励学生展示更高水平的口技表演能力。
Step 4 总结和评价
1. 引导学生总结口技的学习内容和技巧。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表演的表现,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口技种类,并进行创作和表演;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口技比赛,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才艺。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板题:口技)
(过渡语)我们将如何学习这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4-5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过渡语)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4-5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学习描写方法)。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都能把全文正确地翻译了。那我们现在又来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全文并思考为了写口技艺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写的?6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则边听学生的回答边适时、引导并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第4-5段。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3、学生齐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翻译。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解释字词并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作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无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口技》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齐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流畅准确,熟悉课文情节。
3、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
分析第一、二段,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熟读课文。
翻译第三、四段,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熟读课文。
翻译第五段,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熟读课文。
4、通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三、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分析文章写作特点
(一)让学生再读文章的第2、3、4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1、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分别概括出来。
学生思考后作答,然后教师总结:(1)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2)一家人醒而梦(3)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2、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口头作答,并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 这个问题让学生迅速小组讨论作答。
明确: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一大(第一个场面)一小(第二个场面)一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3、继续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不能省去。这段写—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二)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思考: “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4、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人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5、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几”。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6、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二、拓展延伸:请学生当堂翻译理解《柳敬亭传》第二自然段。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交代人物籍贯、姓氏。“本”字为下文“变姓”伏笔。]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简述柳少年坎坷遭遇。在“市中”初露锋芒,点明具有良好的说书基础和天赋。]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市中说书,“见”者多矣,而独莫后光发现柳的“机变”,莫确有伯乐之眼力。“鸣”照应下文“名达于缙绅间。”]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开端启蒙就高标准,严要求。如此严师,何不出高徒!]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响鼓何须重锤。“退”即“简练揣摩”,说明求教谦虚、心诚。]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功夫不负人。]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两个“又”字,说明柳并不满足现状,精益求精,最终有志者事竟成。严师且发“喟然”之叹,大功告成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三“期月”闭门苦练,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通过刻苦奋斗,柳终于从一个逃犯成为艺坛明星而“名达于缙绅间”。]
本段写柳敬亭在莫后光的指导下,刻苦演练,精益求精,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三、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四、作业:背诵全文。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2-3段。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板题:口技)
(过渡语)我们将如何学习这课文呢?请看:
二.显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1段。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2-3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过渡语)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2-3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背诵2-3段)。
(一)先学。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第2-3段。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二)后教。
1、学生齐背第2-3段。
2、互背。
3、指名背。
五、当堂训练:
完成课后的习题。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内容。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细腻生动的描写,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4.积累词语,背诵全文。
学能目标
1.培养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写法。
德育审美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感受古人写作语言的简约及营造广阔的想像空间的技巧。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了解写法,品味语言,培养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洛桑学艺》光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查阅有关口技的音像资料,记录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做口技练习,体会口技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总体把握文章结构,了解主要内容,感知“善”字在全文的统领作用。
教学设计
表演激趣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一张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可真是叹为“听”止。这就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如此,那林嗣环笔下的那位口技艺人和他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把握读音。
教师范读。朗读过程中设“陷阱”(故意读错),学生在教师朗读过程中挑错误,加以改正。
2.讨论学习,了解大意。
学生讨论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感知语言,领悟特点。
学生从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刻画了哪些声响,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
教师明确:
(具体声响略)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三个场景声音变化情形:小——大——小——大。
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当我们观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 表演的内容 表演的道具
观众 看表演的反应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找课文中原句来印证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
教师协助归纳:
内容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妇呜、絮絮、夫叱。
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
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道具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观众反应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结论 表演精彩善
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善。
质疑问难
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交学生下来分小组讨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