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最新3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篇一
【教案目标】
1. 了解苏轼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的背景和意境;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学习的内容,询问是否了解苏轼以及他的作品。
2. 利用图片展示北固亭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诗歌背景(15分钟)
1. 介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北固亭是苏轼被贬至京口时所写的,描写了他怀念过去的情感。
2. 解释北固亭的意义:北固亭是苏轼流亡时居住的地方,他在这里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充满变故。
三、分析诗歌意象(20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解释其意义。
2. 整理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苏轼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四、探究修辞手法(15分钟)
1. 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2. 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美感。
五、欣赏诗歌(20分钟)
1. 播放朗读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学生跟读。
2. 分组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六、拓展延伸(15分钟)
1. 让学生以北固亭为背景,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他们对北固亭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和意境,并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欣赏诗歌和拓展延伸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诗歌的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篇二
【教案目标】
1. 了解苏轼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的背景和意境;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利用图片展示北固亭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北固亭的意义和作用。
二、理解诗歌背景(15分钟)
1. 介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北固亭是苏轼被贬至京口时所写的,描写了他怀念过去的情感。
2. 解释北固亭的意义:北固亭是苏轼流亡时居住的地方,他在这里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充满变故。
三、分析诗歌意象(20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解释其意义。
2. 整理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苏轼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四、探究修辞手法(15分钟)
1. 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2. 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美感。
五、欣赏诗歌(20分钟)
1. 播放朗读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学生跟读。
2. 分组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六、拓展延伸(15分钟)
1. 让学生以北固亭为背景,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他们对北固亭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和意境,并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欣赏诗歌和拓展延伸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诗歌的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