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优质3篇】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教案目标:

1. 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究其文化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 《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鸿门宴》的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1. 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介绍《鸿门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鸿门宴》有了解吗?你知道《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吗?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讲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介绍秦国与楚国的对立,以及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究其文化价值。

三、学习活动(25分钟)

1.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究其文化价值。

2.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人物形象或情节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四、知识总结(10分钟)

1. 整合学生的观点和发现,总结《鸿门宴》的文化价值,提醒学生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的文化价值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何启示?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与《鸿门宴》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深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

六、课堂反思(5分钟)

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总结和拓展延伸,学生对于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品味。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鸿门宴》的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鸿门宴》的文学魅力与艺术特点

教案目标:

1. 分析《鸿门宴》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点,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2. 探究《鸿门宴》中的语言运用和结构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 《鸿门宴》的文学魅力;

2. 《鸿门宴》的艺术特点;

3. 《鸿门宴》的语言运用和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1. 分析《鸿门宴》的艺术特点,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介绍《鸿门宴》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鸿门宴》有何感受?你认为《鸿门宴》有何特点?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讲解《鸿门宴》的文学魅力:强调其具有悲壮、豪迈、辞章锦绣等特点。

2. 分析《鸿门宴》的艺术特点:包括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

三、学习活动(25分钟)

1.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鸿门宴》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点。

2.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四、知识总结(10分钟)

1. 整合学生的观点和发现,总结《鸿门宴》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点,提醒学生要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作品。

2. 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的艺术特点在当代文学中是否有体现?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鸿门宴》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结合文学魅力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六、课堂反思(5分钟)

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鸿门宴》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总结和拓展延伸,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鸿门宴》的理解,并能够欣赏和评价其他文学作品。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篇三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鸿门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

  二、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三、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准确认读

  1、学生听一遍录音,教师强调一些难字的读音。

  本文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

  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 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文中难读字有: 飨(xiǎng) 说(shuì) 美姬(jī) 鲰(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é) 瞋(chēn)目 目眦(zì) 跽(jì)曰 参乘(shèng) 彘(zhì)肩 不胜(shēng) 刀俎(zǔ)

  四、提要: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学生先概述课文内容,然后梳理

  互动设计:

  大家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点拨: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简要分析课文

  全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会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写了以下几件事:曹无伤告密。(导火线)——范增进言分析情况。(激化矛盾)——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

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刘邦谢罪(缓和)——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赐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脱。

  三起:“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第三部分:(5~7)宴会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五、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

  宴前:起因、发展(1、2)

  1、课文第一段

  点拨: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2、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讨论: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土气不同。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3、宴中:高潮(3、4)

  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

  第二件事“范增示意”,

  第三件事“项庄舞剑”,

  第四件事“樊哙闯帐”,

  讨论A: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B:“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什么意思?

  讨论C:“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讨论D: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4、宴后:结局、尾声(5、6、7)

  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点拨: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点拨: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计谋破产而恼怒。

  六、整合评价

  小结内容: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

  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

  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

  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

  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

  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

  七、作业:

  以“我心目中的项羽为”话题谈谈你心中的看法。

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精彩3篇】

2.幼儿依据对线条的理解,在绘画时将它表现出来,训练了运笔的能力。 关键词:线条想象画。 情况分析: 针对幼儿作画时画面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我设计了线条想象画,以此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创作,锻...
教案大全2013-01-01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精彩3篇】

《口算除法》教案【精简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口算除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口算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耕地——口算除法教...
教案大全2013-05-01
《口算除法》教案【精简4篇】

传统节日春节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春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节日春节教案 篇1  学习...
教案大全2019-03-07
传统节日春节教案(优秀6篇)

《出塞》教学教案【精简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出塞》教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教案大全2015-03-03
《出塞》教学教案【精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经典3篇】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案大全2012-09-04
《鱼我所欲也》教案【经典3篇】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教案(精彩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教案大全2018-08-09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教案(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