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精简6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玲玲的画》的主题和情节。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符合主题的画作。
3. 学生能够表达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画作的主题和情节。引出本课的主题《玲玲的画》。
2. 阅读:分发故事《玲玲的画》,让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主人公玲玲在故事中经历了什么?她的画最终是什么样的?
3. 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表达对玲玲的画的理解和感受。
4. 绘画活动:让学生以玲玲的画为主题,自由发挥创作能力进行绘画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指导,但鼓励学生展示个人风格和创意。
5. 展示和欣赏:每位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展示并分享作品,同时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肯定和建议。
6. 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玲玲的画》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阅读故事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绘画活动的自由性给予了学生充分发挥创意的机会,每位学生都能够创作出独特且符合主题的画作。在展示和欣赏环节,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积极的反馈促使他们更有自信和动力去创作。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都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绘画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同时,在反思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他们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更多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引导者。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玲玲的画》的主题和情节。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符合主题的画作。
3. 学生能够表达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画作的主题和情节。引出本课的主题《玲玲的画》。
2. 阅读:分发故事《玲玲的画》,让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主人公玲玲在故事中经历了什么?她的画最终是什么样的?
3. 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表达对玲玲的画的理解和感受。
4. 绘画活动:让学生以玲玲的画为主题,自由发挥创作能力进行绘画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指导,但鼓励学生展示个人风格和创意。
5. 展示和欣赏:每位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展示并分享作品,同时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肯定和建议。
6. 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玲玲的画》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阅读故事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绘画活动的自由性给予了学生充分发挥创意的机会,每位学生都能够创作出独特且符合主题的画作。在展示和欣赏环节,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积极的反馈促使他们更有自信和动力去创作。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都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绘画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同时,在反思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他们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更多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引导者。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教学难点: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玲玲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是怎样把坏事变好事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熟读课文,把学过的5个生字各写3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平时可能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我牵着走的,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课堂气氛也很不好。所以这节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学。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再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识字游戏。没想到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我的预料。什么猜字谜、编儿歌、编故事,教得有模有样。学的同学因为看到是同学当老师,很有亲切感,个个是兴趣盎然。而我自己就在一旁略加提点,非常轻松。所以新课程一再指出课堂要在老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有了自主投入,学习效果就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自然老师学生都轻松。多一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去备课,也许教学设计会很不一样。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玲”字及词语“楼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白衬衣、绣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习字
1、(出示一件被钩破的衬衣)同学们,昨天李老师在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给钩破了。这是李老师最心爱的一件衬衣,可是现在不能穿了。谁能想个好办法,让李老师重新穿上这件漂亮的衣服?(学生反馈。预设:在钩破的地方绣上一朵图案。)
2、(贴上绣花)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在钩破的地方缝上绣花,这件衬衣似乎比原来更漂亮了。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也是这个道理。(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4、“玲”字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谁来读读?读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导读准后鼻音)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5、齐读课题。“玲”字还是要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谁来教教大家该怎么写?(指导书写“玲”。)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己想办法认记生字。
2、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下大家?(正音)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老师给这些生字都找了个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自由认读、全班齐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不带拼音的词语你们认识吗?(分男女读、开火车读。)
5、为了奖励同学们读得好,老师特意为你们找来了课文的动画,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仔细倾听。
6、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7、指名分段朗读,反馈、正音。
8、全班齐读。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2、师生交流、反馈: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①指名回答。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③理解词语“端详”(可以换成哪个词?哪个更好?)
④配动作表演“满意地端详”。(板书:漂亮、弄脏;满意、着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①指名回答。(板书:开动脑筋、画上小花狗)
②对比两张“画”,学生谈谈感受。
③指名朗读爸爸说的话。
④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⑤指导朗读爸爸的话。(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⑥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从爸爸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①全班回答。
②板书:满意、得奖。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板书:遇到困难,善于思考,坏事变好事。)
3、欣赏“名人名言”
五、指导书写“楼、梯”
1、(出示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导书写。(“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板书设计】
玲 → 满意 → 着急 → 开动脑筋 →满意 遇到困难
玲 善于思考
的 坏事变好事
画 → 漂亮 → 弄脏 → 画上小花狗 →得奖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己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
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这样,劣势也能转变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句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换词、出示单个生字等形式,采用指名读、开火车,分男女等方式来学习本课生字,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通过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导重点句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坏事变好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领悟本课蕴含的深刻道理。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五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课文。这类专题的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渗透,像《乌鸦喝水》《称象》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也是围绕这个专题学习的。在本册第四组的课文中也讲了动脑筋思考的故事,纵观整个小学的语文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专题。通过不同体裁的文章,从了解故事,点燃智慧的火花,到明白道理,指导学习、生活,开出灿烂的智慧之花,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玲玲的画》讲述了玲玲不小心弄脏了参加评奖的画,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划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就像玲玲爸爸说的那样:“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是本文的主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课后泡泡语“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让学生谈生活中这样的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品味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五、总结: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坏事---动脑筋---好事
教学反思
一、教学收获: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电教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的使用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不足:
1、课堂提问略显琐碎,致使课堂中教师的声音出现频率过高,通过实际教学发现问题过多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反而牵制了学生的思路。
2、在深入挖掘文章中心内涵方面我下了一番工夫。整堂课上引领孩子去学习当画被弄脏之后玲玲的想法和做法,旨在通过对玲玲改画过程的学习从而深入到对父亲的话“只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理解上。但课堂实践操作过程我发现偏重了对玲玲的想法、做法,对文章所要传达给我们孩子的讯息的学习上有所忽视。最后的拓展时间较紧,学生参与面较窄。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六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