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的教案设计【优选3篇】
望洞庭的教案设计 篇一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湖泊的向往之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认为通过《望洞庭》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下面是我设计的一堂《望洞庭》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望洞庭》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刘禹锡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如描写手法、意境构建等。
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诗歌原文和翻译,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诵音频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1.播放《望洞庭》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提问:你们对洞庭湖有了解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湖泊景色?
Step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
1.通过课件展示洞庭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湖泊的向往之情。
2.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他为什么会写《望洞庭》这首诗。
Step 3 诗歌欣赏(15分钟)
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播放朗诵音频,让学生跟读诗歌,感受朗诵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3.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Step 4 诗歌分析(15分钟)
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描写手法、意象运用等。
2.讨论诗歌中的意境构建,如何通过描写湖泊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Step 5 情感体验(10分钟)
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洞庭湖边,感受湖泊的美丽和宁静。
2.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Step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1.回顾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巩固学生的理解。
2.提问: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
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望洞庭》的理解和感受。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了解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望洞庭》这首诗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也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望洞庭的教案设计 篇三
望洞庭的教案设计
一、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峨眉山月歌》。
2、介绍作者:刘禹锡。
3、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自渎全诗,初步体会全诗意境;
(2)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3)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4) 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5) 熟读成诵。
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学后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1)抓住“湖光”、“秋月”、“镜未磨”想象夜晚洞庭湖优美的`意境;(2)抓住“白银盘”、“青螺”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和描写的
形象。(3)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三、发展性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四、拓展延伸。
1、集体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