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设计(经典3篇)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2. 分析诗歌的构成要素,如韵律、格律、意象等。
3.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阶段,如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等。
(2)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如五四新诗、现代诗歌革命等。
2. 诗歌的构成要素
(1)韵律:介绍诗歌的押韵规律,如平仄、押韵等。
(2)格律:讲解古体诗的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3)意象: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诗歌创作
(1)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构成要素和意义。
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诗歌创作任务。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朗诵表演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反思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进行调整和改进。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理解诗歌与文化的关系。
3.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作品。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1)介绍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2)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2. 诗歌与文化
(1)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佛教哲理等。
(2)探讨现代诗歌中的文化反思,如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3. 文学鉴赏
(1)教授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作品,如审美角度、文化背景、作者意图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鉴赏活动,让学生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 文本分析:通过分析诗歌作品的具体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文化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讨论,探讨诗歌与文化的关系。
3. 鉴赏实践:通过学生的诗歌朗诵和鉴赏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通过学生的文学鉴赏作品、诗歌朗诵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反思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进行调整和改进。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
二、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
三、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体会比较法的妙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二、欣赏本文生动、形象的论述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那么欧洲人呢?
(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
用这一方法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教师补充。
三、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的表格。
四、阅读、思考、回答
1文章从哪些方面展开了论述?
2论述时侧重于哪些方面?为什么?
3谈一谈本文运用比较方法的作用。
明确:“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4如果把文章划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明确:首段为引论,末段为结论,中间为本论。
5文章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第二课时
一、精读、探究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感受本文生动、形象的'论述语言。
(1)找出你认为最妙的比喻句,谈谈你的理解。
指导:抓住本体、喻体,弄清比喻义,说出它在表达上的积极作用。
(2)除了比喻句,还有哪些你认为意蕴深厚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3)找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大家讨论解决。
二、拓展、应用
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某种文艺现象,比如元曲、戏剧小品、通俗歌曲、踢踏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