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推荐3篇)
《伯牙绝弦》教案 篇一
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传说故事,它以音乐为主线,讲述了两位音乐家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这个故事既有情感的渲染,又有音乐的表达,非常适合用来进行音乐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欣赏和分析音乐片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习古琴基本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奏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通过讲解和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欣赏音乐片段。选择伯牙绝弦中的经典音乐片段,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手法。
3. 学习古琴基本演奏技巧。介绍古琴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练习。
4. 音乐表演与创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进行表演,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音乐创作。
三、教学评估
1. 完成故事情节的阅读理解题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进行古琴基础演奏练习,评估学生的演奏水平。
3. 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或创作,评估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拓展
通过伯牙绝弦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了解。可以选择其他古代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伯牙绝弦》教案 篇二
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它代表了友情和音乐的力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并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了解故事情节。通过讲解和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通过欣赏音乐片段,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手法。
3. 音乐表演与创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进行表演,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音乐创作。
4. 情感培养。通过故事和音乐的表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和共情能力。
三、教学评估
1. 完成故事情节的问答题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或创作,评估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评估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
四、教学拓展
通过伯牙绝弦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可以选择其他古代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文化的音乐,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伯牙绝弦》教案 篇三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伯牙绝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
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