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案设计【优选3篇】

《苏武传》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设计一:理解《苏武传》中的忠诚与坚韧精神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武传》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 理解苏武的忠诚与坚韧精神,并能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1. 理解《苏武传》故事中的忠诚与坚韧精神;

2. 探究苏武的行为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2. 《苏武传》的课文和相关教学资源;

3. 笔记本和纸张。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利用投影仪播放《苏武传》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苏武这个人物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他的行为有何特点?

阅读与理解:

1. 分发《苏武传》的课文,让学生阅读故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出苏武的忠诚与坚韧精神。

深入探究:

1. 教师提问:苏武的行为对历史和社会有何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准备展示;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讨论,梳理出苏武的行为对历史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拓展活动: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忠诚与坚韧精神;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为《苏武传中的忠诚与坚韧精神对我有何启示》。

教案设计二:感悟《苏武传》中的忍耐与智慧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及其背景;

2. 理解苏武在困境中的忍耐与智慧,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1. 理解《苏武传》故事中的忍耐与智慧;

2. 探究苏武的行为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2. 《苏武传》的课文和相关教学资源;

3. 笔记本和纸张。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利用投影仪播放《苏武传》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苏武这个人物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他的行为有何特点?

阅读与理解:

1. 分发《苏武传》的课文,让学生阅读故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苏武在困境中表现出了哪些忍耐与智慧?

3.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出苏武的忍耐与智慧。

深入探究:

1. 教师提问:苏武的行为对历史和社会有何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准备展示;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讨论,梳理出苏武的行为对历史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拓展活动: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忍耐与智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为《苏武传中的忍耐与智慧对我有何启示》。

《苏武传》教案设计 篇三

《苏武传》教案设计

  《苏武传》这篇课文通过苏武以死报国的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苏武传导学教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苏武传导学教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预习自测]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

  厩( ) 且( )鞮( )侯 单( )于 缑( )王 昆( )邪( )浞( ) 野( ) 侯 阏( ) 氏( ) 左伊秩訾( ) 旃( ) 羝( ) 去( ) 辇( ) 雍( ) 棫( )阳宫 斧钺( ) 汤镬( )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3、文学常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

,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 、 和 。

  班固,东汉著名的 、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 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见资料)

  [质疑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3.学生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4.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5.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6.教师小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二)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 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3.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前面的总结中已经谈及)

  4.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四、课后作业;

  试结合课文和李陵作《答苏武书》,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瞭望高考]

  (20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C】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答案【A】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4分)

  答:因为严祺先的文章:①命意立论,卓尔不群,不被世间平庸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讥笑;②说理叙事,明白晓畅,严峻犀利。(只答“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或“文辞之工如此”也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3分)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5分)

  译文: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

  (3)则余亦迂甚矣哉!(2分)

  译文: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课后延伸]

  (一)关于苏武

  苏武年轻时凭著父苏建的庇荫,与兄苏嘉、弟苏贤皆为郎,后升为栘中厩监。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

  (苏武出使匈奴略)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上官谋反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记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刘旦,使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回到汉朝后,只为典属国。然而霍光属下长史并无功劳,却被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直到刘旦等人被处死,追查同谋者。苏武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其子又参与谋反。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奏章搁置,只将苏武免官。

  宣帝时期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宣帝赐爵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节不降。于是宣帝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宣召,多次进见。拜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称为“祭酒”。苏武把所得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财物。恭哀皇后父平恩侯许广汉、宣帝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此时苏武年事已高,宣帝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透过平恩侯许广汉向宣帝陈述:“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宣帝许之。后苏通国随汉使回汉朝,宣帝命其为郎。又让苏贤之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苏武牧羊歌曲的歌词据说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北京一位中学教师所撰写。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能使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相关文章

采一束鲜花音乐教案(经典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用柔和、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能为歌曲标出力度记号。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对妈妈的真挚感情,抒发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教学重点】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教案大全2015-04-03
采一束鲜花音乐教案(经典3篇)

《新型玻璃》教案【实用3篇】

教师教案写作中,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目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新型玻璃》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19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新型、陈列、博物馆、急促...
教案大全2014-07-03
《新型玻璃》教案【实用3篇】

绘画教学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绘画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绘画教学教案1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用绘画...
教案大全2011-03-08
绘画教学教案(通用6篇)

想北平高二语文教案【精选3篇】

这篇文章写于1936年。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写下了这篇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想北平...
教案大全2011-08-05
想北平高二语文教案【精选3篇】

二年级数学除法竖式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
教案大全2017-04-05
二年级数学除法竖式教案【精选3篇】

《苏州园林》教学教案(推荐3篇)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园林艺术中的代表和典范。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竹笛...
教案大全2012-03-09
《苏州园林》教学教案(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