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登岳阳楼》教案设计【精简3篇】

中学古诗《登岳阳楼》教案设计 篇一

标题:登岳阳楼——领略古人豪情壮志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登岳阳楼》的作者和背景;

2. 掌握《登岳阳楼》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登岳阳楼》的作者和背景;

2. 掌握《登岳阳楼》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登岳阳楼》的意象和意境;

2. 理解古人的壮志豪情。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登岳阳楼》的全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阅读理解(20分钟)

学生分组阅读诗歌,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b. 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

c. 诗人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d.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4. 分析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汇报答案,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登岳阳楼》的意象和意境,理解古人的壮志豪情。

5. 诗歌欣赏(10分钟)

播放《登岳阳楼》的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6. 诗歌创作(2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一首与《登岳阳楼》主题相关的诗歌。

7.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中学古诗《登岳阳楼》教案设计 篇二

标题:登岳阳楼——感悟人生的壮丽与短暂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登岳阳楼》的作者和背景;

2. 分析《登岳阳楼》的意象和意境;

3. 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4.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登岳阳楼》的意象和意境;

2. 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人的壮志豪情;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觉得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请用一句话来形容。”

2. 预习导入(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登岳阳楼》的全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阅读理解(20分钟)

学生分组阅读诗歌,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b. 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

c. 诗人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d.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4. 分析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汇报答案,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登岳阳楼》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5. 诗歌欣赏(10分钟)

播放《登岳阳楼》的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6. 诗歌鉴赏(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登岳阳楼》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人的壮志豪情。

7.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壮丽与短暂。

中学古诗《登岳阳楼》教案设计 篇三

中学古诗《登岳阳楼》教案设计

  [目的要求]

  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3、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品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 型]

  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探究法

  [教 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二、写作背景介绍(2分钟)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学生齐读并背诵诗歌(5分钟)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质疑、探究(8分钟)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昔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2、赏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景 情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诗人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4、第五、六句写什么?

  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5、第七、八句写什么?

  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五、整体赏析(6分钟)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昔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颈联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政治生活坎坷,但他从未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尾联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六、比较赏析:将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分别与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15分钟)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七、课堂延伸(5分钟)

  200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第10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

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八、作业布置(2分钟)

  1.完成“探究•讨论”一。

  2.背诵并默写诗歌。

相关文章

《找春天》教学设计附反思【推荐3篇】

教材简介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
教案大全2017-04-09
《找春天》教学设计附反思【推荐3篇】

《观沧海》教案设计【精选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沧海》精品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沧海》教案设计...
教案大全2011-07-09
《观沧海》教案设计【精选4篇】

黑板报设计教案【推荐3篇】

一、教学目标:1、学习版报设计知识,能为班内设计一期墙报或黑板报的版面。2、通过版面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和动手描绘与制作的能力。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课前准备:学生设计用纸50张,他班学生作...
教案大全2019-05-03
黑板报设计教案【推荐3篇】

《钓鱼的启示》教案(优秀3篇)

写教案能够提高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钓鱼的启示》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
教案大全2019-08-06
《钓鱼的启示》教案(优秀3篇)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小学品德教案【优秀3篇】

教学目标1、了解在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2、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教学准备1、介绍名胜古迹、出土文物的资料。2、教师准备一些小红...
教案大全2012-02-01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小学品德教案【优秀3篇】

《六国论》优质教案(通用3篇)

(2)文段分析:①这两段文字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明确: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 ②用一句话概括第3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教案大全2016-01-09
《六国论》优质教案(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