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土环境状况与化解路径论文【实用3篇】
农业水土环境状况与化解路径论文 篇一
标题:农业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化解路径
摘要:
农业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分析了农业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对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化解路径。
一、农业水土流失的现状
农业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水土流失面积广泛,流失量巨大,且呈现加剧的趋势。农业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还造成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对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二、农业水土流失的影响
农业水土流失对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农业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资源减少和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其次,农业水土流失引起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使农田灌溉效率低下,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农业水土流失还加剧了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化解农业水土流失的路径
为了化解农业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路径。首先,应加强农业水土保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保护性耕作、梯田建设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其次,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此外,还应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最后,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结论:
农业水土流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严重环境问题。通过加强农业水土保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以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化解农业水土流失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水土环境状况与化解路径论文 篇二
标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其化解路径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对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化解路径。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等问题。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呈现增加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造成威胁,还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其次,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此外,农业面源污染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化解农业面源污染的路径
为了化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路径。首先,要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和监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其次,要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处理体系,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此外,还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的动态情况。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环境意识,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通过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和监管,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化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水土环境状况与化解路径论文 篇三
农业水土环境状况与化解路径论文
新疆土地沙漠化范围分布广,主要沿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分布,除盆地绿洲中部和沙漠区以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沙漠化,而且还在不断扩大。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全区土地沙漠化面积分别为63627.9km2(其中,重度沙漠化面积14553.9km2,中度沙漠化面积11349.6km2,轻度沙漠化面积37724.4km2)和92941.5km2(其中重度沙漠化面积20979.5km2,中度沙漠化面积25043.1km2,轻度沙漠化面积46918.9)。20年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了29313.6km2,平均每年有1465.68km2的土地向沙漠化演变。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土地资源减少、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毁坏建筑设施、恶化生态环境等,给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hm2,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地,也是水分的保养所,但由于当今的农业生产把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作为增产的主要手段,其用量与日俱增。1978年,我国化肥用量约为884万t,到199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981万t,增加415倍之多。据有关研究证明,大约施用量的30%左右溶解在水体里或残留在土壤中,不仅成为量大面广的污染源,而且也使土壤本身遭受污染。另外,我国农药的施用量也在逐年增多,1990年为7313万t,1995年增至10817万t。与化肥相比,农药毒性更大,更不易降解,对水土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新疆地下水总体质量较好,个别地区有轻度污染,但范围不大,中、重度污染仅以点状出现在较大城市工业区。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和大量施用化肥等。
许多水土流失地区侵蚀加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条件恶劣,又承载着大量的贫困人口,为解决生存问题,势必大规模开荒,破坏了天然植被。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先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以此为突破口,治理开发并重,并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做到水、土、林、肥最优组合(保持水分的供需平衡,保持地表土层的稳定,保持林草合理搭配,保持土壤肥力的均衡与提高),从而从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
利用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积极健康的人工生态工程(人工生态入林草工程),是重构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但恢复植被、发展林草产业必须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不但要避免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生态效益的做法,也要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实例表明,遵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原则,因地制宜恢复植被是构建可持续农业水土环境的基本途径。
建立节约水土资源的综合体系是防止水土资源大量浪费和提高其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构建这种综合体系应当在农业生产领域组建农业节水的4个体系,即节水栽培技术体系、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节水管理技术体系和节水推广技术体系。应当在工业用水方面提高重复和回收利用效率,缓解工业对水体污染加重的趋势。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正确规划、优化利用,提高单位土地资源上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严格控制硬件设施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挤占。
水环境的污染以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为主,并向农村蔓延。这些污水排入河流,对农灌区农业生产的危害影响久远。故应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污染,保护农业水土环境,同时,还须在科学使用各种化肥农药上下功夫,使农业水土资源得以健康永续利用。另外,需加快培育抗病虫能力强的作物品种,以应对农业病虫害不断蔓延的'趋势,使农业真正走向传统绿色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虚拟水土资源战略强调出口高效益水土资源商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土资源生产且低效益的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水土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虚拟水土战略表面上是为了解决水土资源短缺,其实质则是将有限的水土资源在各部门、各产业、各种作物之间进行的最优分配。其目的是水土资源的综合效能
达到最大值,优化和促进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以满足人口日益增长对农业水土资源的需求。总之,农业水土环境面临的问题是错综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只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遵循生态经济运行规律、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建立以国家生态税收为资金来源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改善农业水土环境的积极性,新疆的农业水土环境就一定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