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本【优秀6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本 篇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一个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设计范本,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某个数学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某个数学知识点,如二次方程的求解。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对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运用。可以分为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反馈评价:通过一些小组讨论或个人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探究法、合作学习等。同时,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检查学生的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范本,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当然,这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这个范本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本 篇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下面是一个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设计范本,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某个数学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某个数学知识点,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与函数相关的生活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对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绘制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运用。可以分为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反馈评价:通过一些小组讨论或个人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探究法、合作学习等。同时,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检查学生的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范本,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当然,这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这个范本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本 篇三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 等差数列的概念;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张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Ⅱ)讲授新课

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2,3,4,5,6; ①

10,8,6,4,2,…; ②

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

对于数列②-2n(n≥1)(n≥2)

对于数列③(n≥1)(n≥2)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 。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

即:即:即:……

由此可得: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

数列②:(n≥1)

数列③:(n≥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则:=如:三、例题讲解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1)由n=20,得(2)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Ⅲ)课堂练习

生:(口答)课本P118练习3

(书面练习)课本P117练习1

师:组织学生自评练习(同桌讨论)

(Ⅳ)课时小结

师:本节主要内容为:①等差数列定义。

即(n≥2)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n≥1)

推导出公式:(V)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8习题3.2 1,2

二、1.预习内容:课本P116例2P117例4

2.预习提纲:

①如何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②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本 篇四

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和科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2007年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举办了一次教学设计大赛活动。这次活动数学学科高中组共收到有49篇教学设计文章。获奖文章推荐评审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认真的评审,全部作品均评出了相应的奖项;专家组还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撰写了点评。本稿收录的作品全部是参加此次福建省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者的文章。按照征文的规则,我们对入选作品的格式作了一些修饰,并经过适当的整合,以飨读者。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获奖文章的排序原则,并非按照获奖名次的前后顺序,而是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5的内容顺序,进行编排的。部分体现大纲教材内容的文章则排在后面。

不管你获得的是哪个级别的奖项,你们都可以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你们用心、用汗浇灌出的果实,它记录了你们奉献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书中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耐人寻味,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和启迪,你们是优秀的,在你们未来悠远的职业里程中,只要努力,将有更多的辉煌在等待着大家。谢谢你们!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实习作业》。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

《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准备】

1.分组:4~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本 篇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

例题1:(1) 已知A(-2,0), 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不存在

(2)已知动点 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

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

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5

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 ,实轴长为 ,焦距为 。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例2 (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 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 求|PA|

【设计意图】

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

【学情预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练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1),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2)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我提醒学生把3/5和离心率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和第二定义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

练习:设点Q是圆C:(x1)2225|AB|的最小值。 3y225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 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

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知识链接】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

1. 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

2.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二)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

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F1、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2,求P到右准线的距离。

2.|PF1||PF2|2.P为等轴双曲线x2y2a2上一点, F1、F2为两焦点,O为双曲线的中心,求的|PO|取值范围。

3.在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

4.(1)已知点F是椭圆1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2,2)是一个定点,求|MA|+|MF|的最小值。

x2y211(2)已知A(,3)为一定点,F为双曲线1的右焦点,M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当|AM||MF|最小时,求M点的坐标。

(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y,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使|PM|+|FM|最小。

5.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七、教学反思

1.本课将借助于,将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

2.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握这类

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虽然从表面上看,我这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不大,但事实上,学生们的思维运动量并不会小。

总之,如何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具体情况,满足教学目标的例题与练习、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要能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己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于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本 篇六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1)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归纳【精简3篇】

导语:水的组成是初三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后续学习化学有着深远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归纳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归纳  一、水的物理性质...
高中资料2013-01-02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归纳【精简3篇】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要点归纳(经典6篇)

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篇1  一、罗马政体演...
高中资料2011-03-07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要点归纳(经典6篇)

安全预评价方法(推荐4篇)

环糊精衍生物安全性评价的一般方法,本文参考了审评中心有关资料主要对新辅料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探讨,应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毒代动力学评价可在长期毒性试验中进行。...
高中资料2019-04-07
安全预评价方法(推荐4篇)

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经典3篇)

1.铁/铜在氯气中燃烧(方程式及现象)  2Fe+3Cl22FeCl3(产生棕黄色的烟,加水振荡,溶液呈黄色)  Cu+Cl2CuCl2(产生棕色的烟,加水振荡,溶液呈蓝绿色)  2. 漂白x在空气中...
高中资料2018-01-03
高考重点化学方程式(经典3篇)

平行志愿与梯度志愿区别(通用3篇)

高考结束后对于众多学子和家长来说,现在高考志愿填报就是头等大事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志愿与梯度志愿区别,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资料2016-01-07
平行志愿与梯度志愿区别(通用3篇)

浅析汽车玻璃中的物理知识论文(优选3篇)

一、引言 玻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汽车玻璃的作用在于抵御风寒、防雨水、防尘土。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已逐渐进入普通家庭。 汽车数量的增加,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车速的提高,使得汽...
高中资料2011-05-01
浅析汽车玻璃中的物理知识论文(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