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精彩6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物体的浮沉特性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特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1. 浮沉实验需要的物品: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石头、铁块、塑料球等)、水槽、水。

2.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能浮起来,有些物体则沉下去?”引发幼儿的思考。

2. 实验探究(15分钟):

a. 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方法,让幼儿意识到他们将要进行的是一个探索性实验。

b. 将水槽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观察水的状态,并提问:“你们觉得物体在水中会怎样?”引导幼儿畅想。

c.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逐个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鼓励幼儿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3. 分享与总结(10分钟):

a. 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一起回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可提问:“你们都发现了哪些现象?有什么规律吗?”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

b.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探索和发现的重要性。

4. 拓展活动(15分钟):

a. 给幼儿提供一些小实验的题目,让他们自由选择进行实验。例如:“你们能找到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b. 鼓励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5. 结束(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在洗澡时观察浴球的浮沉情况。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昆虫的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昆虫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手绘的昆虫图片,包括蜜蜂、蚂蚁、蝴蝶等常见昆虫。

2. 昆虫模型或标本,用于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昆虫?他们长什么样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昆虫模型(10分钟):

a. 教师出示昆虫模型或标本,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并指导他们用手指触摸模型的不同部位,感受昆虫的特征。

b.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昆虫为什么有这样的身体结构?”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探索昆虫的生活习性(15分钟):

a. 教师出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并提问:“你们知道蜜蜂为什么会飞到花朵上?蚂蚁为什么会一起搬运食物?”激发幼儿的思考。

b.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昆虫生活习性的理解。

4. 制作昆虫模型(15分钟):

a. 教师给幼儿提供不同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模型。

b.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观察昆虫的细节特征,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分享和总结(10分钟):

a. 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模型,并分享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和理解。

b.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昆虫的重要性和保护昆虫的意义。

6. 结束(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保护昆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

  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T: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

  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活动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地铁是先进的地下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担负起乘客运输的任务,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地铁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同时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地铁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跑得那么快?地铁的开通引发了幼儿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体验”的特点,结合视频、画面,引导幼儿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地铁的特点和功能,激发幼儿对现代交通工具的认知兴趣,培养幼儿安全、文明乘车的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以及便捷、环保的特点,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

  2、能大胆讲述乘坐地铁的经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感受地铁出行带来的方便,萌发安全乘车、绿色出行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乘坐地铁,感知地铁的特点。

  2、教师自制课件(乘坐地铁的视频、采访地铁工作人员的视频、地铁的相关图片、地铁路线图)。

  3、“幼儿学习材料”——《身边的科学》。

  【活动建议】

  1、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等。

  (1)提问:你平时坐地铁吗?地铁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

  提问:地铁在哪里?它是怎样行驶的?和我们坐的火车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需要在专门的地下轨道行驶。它的车头是子弹头的形状,有利于减小高速状态下的风阻,减少能耗,提高车速。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了解地铁便捷、环保等特点。

  (1)引导幼儿交流乘坐地铁的经验。提问:你是怎样乘坐地铁的?

  (2)请幼儿观看乘坐地铁的课件,了解地铁便捷、环保的特点。

  提问:人们是怎样乘坐地铁的?为什么人们喜欢乘坐地铁?

  小结:乘坐地铁安全、准点、快捷、舒适,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

  3、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乘坐地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感受地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提问:乘坐地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引导幼儿观看地铁工作人员的采访视频,进一步了解乘坐地铁的注意事项。提问:这是谁?他说了哪些事?

  小结:地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只有有序上下车,不拥挤,遵守乘车规则,保护好环境卫生,才能安全快乐地出行。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身边的科学》第15页,进一步了解如何乘坐地铁。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知道电话是受传声筒启发发明的,感受传声的有趣。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继续探索传声筒的奥秘。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纸杯传声筒、材质不同的管子(硬管、软的海绵管)、多媒体资源、探究结果展示板、塑料管、棉花。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声音体验馆”为主线,由玩纸杯电话导入活动,了解声音的传递。

  1、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纸杯电话时怎样让声音听得更清楚呢?

  2、两人一组玩“传悄悄话”的游戏,然后分享交流刚才听到的内容。

  3、教师简单小结:很小的声音都能听见,这说明纸杯电话是可以传递声音的。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孩子们了解纸杯电话传递声音的秘密。

  二、通过玩不同材质的管子,引导孩子们探究声音的传递与材质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管子的不同(颜色、软硬……)它能不能像纸杯电话那样传递声音?哪样的管子传递声音更清楚呢?让孩子们先讨论猜测。

  2、师:将你认为的结果用粘星星的方式呈现在前面的展示板上。

  3、两人一组用不同材质的管子去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4、分享交流探究结果,然后通过播放幻灯片了解软的海绵管能吸音的秘密。

  三、孩子们分成三组,利用已有材料自由组装传声筒,了解改变管子的组合形状或管子里塞上东西,声音会发生什么变化。

  1、教师提问:看看这些管子能不能传递声音?把管子变得很长之后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把管子里塞上棉花还能听到声音吗?如果把管子变成弯弯曲曲的还能听到声音吗?先引导孩子猜测结果。

  2、四人一组尝试改变管子的组合形状或管子里塞上东西,探究声音会发生什么变化。

  3、分享交流探究结果

  教师小结:

管子变长之后声音变小了。

  管子变弯曲了还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会拐弯。

  塞上棉花后声音变小了。

  延伸活动:

  知道电话是根据传声筒发明的,进一步探究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根据传声筒的原理制成的。

  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在备课时看到这个内容,我有点吃惊。没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关于孕育生命的知识。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幼儿知道宝宝是在妈妈子宫里孕育出来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幼儿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萌发幼儿对于母亲的爱。

  活动之前,由于自己经验与学识的不足,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知识,在充实自己之后再上这个活动心里就有个底了。活动开始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导入主题的。在通过幼儿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妈妈是如何孕育宝宝这个问题。当提到这个问题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听着还挺有条理的,现在回想起来回答的很有条理的幼儿都有一个弟弟或还未出生的妹妹。当问到他们“你们知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的回答都特别的奇特,而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没有给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儿就反问我道:“老师,你说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课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当我说到“宝宝在妈妈子宫里要生活10个月”的时候,他们就问道“那要多久?”“时间很长吗?”。而我通过课件来解释,让他们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让他们爱妈妈,关心妈妈,知道妈妈的伟大。很多幼儿听了之后都纷纷讨论要如何爱自己的妈妈,我是怎么去关心妈妈的。听着他们的讨论声,我知道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已经出来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最后我们在歌声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在歌声中结束整个活动。

相关文章

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体会(精简6篇)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体会10篇,方便大家学习。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体会1...
幼教资料2013-06-08
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体会(精简6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装饰画》(最新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装饰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幼儿园中班教案《装饰画》1黑白...
幼教资料2011-08-01
幼儿园中班教案《装饰画》(最新6篇)

幼儿园放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经典3篇)

马上各大高校和中小学就要放暑假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幼儿园放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放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 尊敬的家长: 您好! XXXX年的暑假开...
幼教资料2013-08-09
幼儿园放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经典3篇)

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老师寄语【精彩3篇】

时间过的飞快,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由于疫情,今年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间比较短,心里有许多的不舍。幼儿园老师给毕业小朋友的寄语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老师寄语,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幼教资料2019-03-03
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老师寄语【精彩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实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教资料2019-06-03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实用6篇】

幼儿园开展植物角活动方案【实用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开展植物角活动方...
幼教资料2016-01-07
幼儿园开展植物角活动方案【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