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援助典型事迹【优秀3篇】
就业援助典型事迹 篇一
近年来,我国就业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些成绩背后,有许多典型事迹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来自广东省的一位就业援助典型事迹。
小明,今年25岁,来自广东省的一个小城市。他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家中的经济状况一直非常困难。小明完成高中教育后,本来想考大学,但因为家庭原因,他只能选择辍学务工,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然而,他发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
就在他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时候,小明了解到了广东省就业援助中心的存在。他决定亲自前往就业援助中心咨询,并寻求他们的帮助。
在就业援助中心,小明遇到了一位热情的职业指导员小李。小李认真听取了小明的困境,了解了他的教育背景和就业意愿。小李帮助小明制定了一份个人求职计划,包括完善简历、提升求职技巧、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等。
通过小李的指导,小明在求职过程中充满信心。他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小明利用就业援助中心提供的招聘信息,积极投递简历,并参加多场面试。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找到了一份薪资较高、发展空间较大的工作。
小明在就业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愿望。他感激地说:“没有就业援助中心的帮助,我可能还在无助地找工作,感到非常沮丧。现在,我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也能够帮助家里改善经济状况,我非常感激就业援助中心的支持和帮助。”
小明的事迹不仅是对就业援助工作的肯定,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就业援助不仅仅是提供岗位信息和招聘服务,更重要的是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
就业援助典型事迹 篇二
我国就业援助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来自北京市的一位就业援助典型事迹。
小红,今年30岁,是一位残疾人。她因为患有腿部残疾,无法进行常规的工作,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然而,小红不愿意一直过着被动的生活,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立。
就在她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时候,小红了解到了北京市就业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殊就业援助。她决定亲自前往就业援助中心咨询,并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
在就业援助中心,小红遇到了一位专门负责残疾人就业援助的工作人员小王。小王了解了小红的残疾情况,并与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了解,小王发现小红虽然腿部有残疾,但她具备较强的书法和绘画技能。因此,小王建议小红可以考虑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例如书法教师或绘画师等。
小红接受了小王的建议,并积极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同时,小王利用就业援助中心的资源,帮助小红联系了一些艺术机构和学校,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
通过不懈努力,小红最终成功地找到了一份书法教师的工作,在一家艺术学校任教。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愿望,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了其他残疾人获得了就业机会。
小红的事迹充分展示了就业援助工作的价值和力量。对于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援助不仅仅是提供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实现自立和自尊,融入社会,享受自己应有的权益和尊重。
总之,就业援助的典型事迹鲜活地展示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就业援助的力度,为更多的求职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就业援助典型事迹 篇三
就业援助典型事迹
一年前下岗时的垂头丧气还历历在目,如今的张光艳已成了郭园镇东渡服饰厂的一名员工,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她说是镇社保所的郭再云所长帮助了她,郭所长这雪中送炭的义举从根本上解决了她们全家上上下下的燃眉之急,让她重新找回自信,让全家阴霾的天空有了一缕阳光。
张光艳家住田王8组,全家上下5口人,丈夫在一建筑队上做小工,自己原来在本村一家小作坊内做后套。公公婆婆如今都已七八十岁,而且糟糕的是,长年又被疾病缠身,每年仅花在俩老人身上的医药费就用去了家庭一半的开支。女儿王春燕还在上初中,学费、生活费、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让全家上下生活窘迫不已。乌夜偏逢连漏雨,去年年初,丈夫在施工时不小心脚采空,从二层摔了下来,索性楼层不高,地面是泥地,摔伤了腰部和右腿。全家上下东拼西凑,才筹齐了手术所需的费用,手术是成功了,腰部被称上了钢板,但医生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他的丈夫,以后不能再干重体力活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原本窘困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丈夫可是全家的顶梁柱啊!为了更好的照顾丈夫,张光艳辞去了原本的工作,全心全意在家照顾丈夫。白天,张光艳强装笑容,安慰丈夫,鼓励家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夜晚,这个坚强的女人偶尔也会躲在无人的角落
里抹上两把眼泪,她的苦无人能说,她告诫自己唯有坚强!公婆需要她,丈夫需要她,女儿也需要她!
风雨无情,人有情。当同村村民听到她家所遭遇的事情之后,纷纷主动捐钱捐物,村里也给予了不少帮助,但张光艳觉得物质上的帮助是短暂的,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唯有自己有份工作,才是长久之计。
在了解到张光艳的遭遇后,同为人妻、人母的郭所长被张光艳这个女人背后的坚强、乐观所折服,二话不说从自己的工资里抽出2000块钱偷偷塞给了她。在后来的畅谈中,郭所长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和张光艳的一拍即合,那就是替她找份工作,才是长久打算。可张光艳本来是个做后套的,根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而且做后套的每个月的工资也没几个钱,根本不够支撑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针对张光艳这样的就业困难家庭妇女没有一技之长,但就业期望值比较高的现状,郭所长在耐心教育她们做一个“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的同时,引导她们提高自身素质,用劳动换取应得的报酬。为了使张光艳能获得更高的工资,郭所长推荐她到郭园成教中心免费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服装培训,张光艳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加倍努力的学习这门手艺,最终她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顺利结业。郭所长在替她感到开心的同时,不忘四处打听询问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她这样的家庭状况,处处比较。用心的为她寻找着离家要近些,工作时间要合理些,工资也要高一些的岗位。在再三的斟酌后,郭所长决定推荐她去东渡服饰试试。作为郭园镇规
模服装加工企业,东渡服饰严格按照政府要求,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无疑又为张光艳买了份人生保障。在征得张光艳本人同意后,郭所长亲自带着张光艳去东渡参加了面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光艳运用自己两个月来学到的娴熟手艺,顺利的通过了面试,成为了东渡的`一员。每次说到郭所长,张光艳总是,满脸的感激之情。直到现在,郭所长依旧与张光艳保持着联系,时不时询问她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老人的健康状况怎么样、孩子的学习情况怎么样,依旧时不时的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她们自己无私的帮助。像帮扶张光艳这样困难家庭实现就业的事例,郭再云所长所做的还有很多。
一手牵着兄弟姐妹,一手拉着市场,作为一名基层部门的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郭再云所长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密切配合总工会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与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手拉手、结对子、送真情、献爱心援助行动,帮扶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千方百计帮助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逐步脱贫解困,推动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
自郭再云任职镇社保所所长以来,她协同社保所全体同仁搭起就业援助平台,融市场开发、技能培训、岗位创设为一体。为帮助下岗、待业和困难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从2017年起,社保所每年都进行评优活动,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把他们的照片张贴上墙,树立就业“明星”,用这些优秀工人的成功事例,说服人们破除“等、靠、要”和“低人一等”等消极思想,树立“社会需要,就是第一选择”的就业观念。
郭所长一方面引导广大失业人员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增强竞争就业、自主择业的意识,一方面联系镇成教中心,市技工学校等培训类学校定期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困难家庭成员就业的能力。近年来,社保所先后针对市场举办了建筑培训、服装培训等就业技能培训班30多
期,有近2000名失业、待业人员接受了技能培训。为了解学员在雇主家的工作情况,郭所长还指定社保所其他成员,对用户和培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参训学员“回校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及时帮助学员改善工作,并在跟踪的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转化成新的就业培训内容,形成良性循环,用严格的管理,真诚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如今在郭再云所长的带领下,郭园镇实现了“零”失业的就业格局,定期消除“零就业”、“零转移”困难家庭也成为了社保所,成为了郭所长这个大忙人的议事日程。她说:“帮扶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干好,就得多想办法。日后她将继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针对市场实事需求,团结社保所全体同仁,为失业、待业人员搭建一座就业的桥梁。让镇、社区形成了“人人都有工作”的良好局面,让广大的农村务工者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郭园镇社保所
刘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