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有多长》教学实录【经典3篇】
《1米有多长》教学实录 篇一
近日,我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进行了一堂关于长度单位的教学活动,主题为《1米有多长》。通过这次活动,我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1米的长度,并培养了他们测量长度的能力。
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物,如铅笔、尺子、书籍等。我将这些实物放在教室的桌子上,让学生们先观察一会儿,然后我问他们这些实物的长度是多少,他们纷纷表示不知道。接着,我拿出一把尺子,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这些实物的长度,并告诉学生们,尺子的刻度单位是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然后,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测量实物的长度,并记录在黑板上,最后我们一起验证答案。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来巩固学生们对1米长度的理解。我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一根长约1米的绳子。然后,我要求他们在校园内寻找一个长度为1米的物体,并用绳子测量其长度。学生们积极参与,他们纷纷找到了铁门、篮球场的边线等物体,并用绳子测量了它们的长度。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对1米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测量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1米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我让学生们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站在教室的一侧。我站在另一侧,手里拿着一根长约1米的绳子。我会给每个学生一个问题,例如:“你的身高是多少?”,然后学生需要估计自己的身高是否超过1米,如果估计超过1米,就向前走一步,如果估计不到1米,就不走。最后,看哪个队伍先到达绳子的尽头。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锻炼了估计长度的能力,还加深了对1米的直观认识。
通过这次《1米有多长》的教学实录,学生们对1米的长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学会了使用尺子和绳子进行测量。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种以实物和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1米有多长》教学实录 篇二
在最近的一次小学数学课上,我进行了一堂关于长度单位的教学活动,主题是《1米有多长》。通过这次活动,我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1米的长度,并提高了他们的测量技能。
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实物,如铅笔、尺子和绳子等。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1米的概念,并告诉他们1米等于100厘米。然后,我示范了如何使用尺子测量实物的长度,并鼓励学生们尝试测量其他实物。学生们纷纷拿起尺子,测量书桌、椅子和其他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通过亲自进行测量,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1米的长度。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来帮助学生们巩固对1米长度的理解。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给一根长约1米的绳子。然后,我要求他们在教室内或校园中寻找一个长度为1米的物体,并用绳子进行测量。学生们积极参与,他们寻找到了门、篮球场的边线等物体,并用绳子测量了它们的长度。这个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们对1米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测量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1米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我让学生们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站在教室的一侧。我站在另一侧,手持一根长约1米的绳子。我会给每个学生一个问题,例如:“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需要估计自己的身高是否超过1米,如果估计超过1米,就向前走一步,如果估计不到1米,就不走。最后,看哪个队伍先到达绳子的尽头。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锻炼了估计长度的能力,还加深了对1米的直观认识。
通过这次《1米有多长》的教学实录,学生们对1米的长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学会了使用尺子和绳子进行测量。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测量技能,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我相信这种以实物和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米有多长》教学实录 篇三
《1米有多长》教学实录
篇一: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
桌的长度 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
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说完并
进行实地测量。
活动四: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2.认识米和厘米。
课件出示
师:我们在用米和厘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
指名做出评价和改正。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
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篇二: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点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有多高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
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1、认一认,想一想:
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带领学生由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
教师提示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
2、比一比,说一说
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
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米的长度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
学生看情境图,思考原因并汇报
学生体会100根小棒就是小米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学生利用米尺来认识1米
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打开自己的手臂等
学生小组合作
估计后测量比较,体会米
四、归纳反思:
1、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
黄瓜长约20()
2、完成54页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4、布置课后习题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橡皮长约3()
树高约10()
李老师身高约175()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完成习题
学生汇报收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m=100cm
《一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 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须要用到什么?从而引出尺子。然后介绍尺子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长度,体会尺子的长是1米——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块瓷砖的长度﹑窗子的宽度、从脚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米的长度观念。
在学生的脑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让学生硬把1米=100厘米记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1米=100厘米”的转化中,我请学生拿出卷尺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来测量,1米长的卷尺有几个20厘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明白1米长的卷尺上有5个20厘米,问5个20厘米想家得多少?20+20+20+20+20=100厘米。学生就明白1米实际长度。
存在不足:
1.米尺、1米长的线应该多准备几份,这样学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长度,也加深了学生对米的认识。
2.在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里,当学生表达不出或不清楚时,我不够耐心,急于给学生提示,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当时我能不急于帮学生下定论,而是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