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精简3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篇一

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有一本以五柳先生的传记为主题的作品,名为《五柳先生传》。这部作品以其深入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备受推崇。在教学实录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这本作品,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

首先,我们可以从背景知识入手。在教学之前,我们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有关五柳先生的背景知识,让他们了解他的身世和成就。我们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五柳先生是谁,他的家庭背景以及他在文学和哲学领域的贡献。这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的意义。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阅读和分析文本来加深他们对《五柳先生传》的理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篇章或段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同阅读和讨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提供他们的理解和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作品的文学特点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五柳先生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注意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写作风格和叙述方式等。通过分析这些文学特点,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加深学生们对《五柳先生传》的理解和欣赏。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剧本表演,让他们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并重新演绎故事情节。这样的活动将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并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五柳先生传》这部作品。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文本的分析和讨论、文学特点的分析以及有趣的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篇二

《五柳先生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备受推崇。在教学实录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教授这部作品,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来帮助学生们了解《五柳先生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我们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五柳先生的身世背景、他的成就以及他在文学和哲学领域的贡献。这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导读文本和提供相关的注释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五柳先生传》。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篇章或段落,并向学生们解释其中的生词、典故和隐喻等。通过这样的导读,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情节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五柳先生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作品的起承转合、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故事发展,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们对《五柳先生传》的兴趣和理解。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写作比赛,让他们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来创作文章或诗歌。这样的活动将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五柳先生传》这部作品。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导读文本和提供注释、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以及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篇三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请大家将书本打开,一起读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但是老师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味道,你们觉得少了什么味道呢?

  生:我觉得少了闲适自得的味道。

  师:怎么能读出闲适自得的味道来呢?

  生:我认为应该多读课文,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师:知其人才能读其文,请坐。这篇文章要读出闲适自得的味道,老师觉得有这样几个方法:一是读好四字短语的节拍,文章中有许多四字短语,读的时候中间注意一下停顿和延长,比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大家试一试好不好?

  (生自读)

  师:第二个注意点,有些句子的结尾要处理一些拖音,比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味道就出来了。我们看一看,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读拖音的?

  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我们朗读的时候节奏不要快。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高,这一遍就读出了味道。接下来我们继续理解课文,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这些词语的含义:

  (屏显)

  亲旧知其如此 曾不吝情去留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因以为号焉 亦不详其姓字

  短褐穿结 好读书,不求甚解

  生:“旧”这里是旧交、旧友。

  生:“曾不吝情去留”的“去”是“离开”。

  师:现在呢?

  生:到某个地方。

  生:“或置酒而招之”的“或”在这里是“有时”。

  师:现在的“或”呢?

  生:或者。

  生:“造饮辄尽”的“造”意思是“往、到”,现在的意思是“制造”。

  师:“制造”,请坐。

  生:“因以为号焉”“以为”是“以之为”。

  师:真不简单,把省略的部分补足了。“以之为”是什么意思呢?

  生:用什么东西作为。

  师:对吗?宅边有五棵柳树,把这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是“用”还是“把”?

  生:把。

  师:也就是“把……作为”,现在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

  生:“亦不详其姓字”的“详”是详细地知道。

  师:“详”就是知道的意思,而现在的“详”是“详细”。谢谢!请坐。请这位女同学来说说。

  生:“短褐穿结” 的“穿结”是衣服的补丁。

  师:哪一个词是补丁?

  生:“结”是“补丁”。

  师:好读书,不求甚解?

  生:最后一句的“不求甚解”就是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师:现在我如果表扬你,说你读书不求甚解,你高兴吗?

  生:不高兴。现在可能是读书不严谨的意思吧。

  师:读书浮光掠影,请坐。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有一个共同点?

  生:我认为应该是古今异义。

  师:我们把这八个古今异义词弄清楚了,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了解古今异义的知识。

  (屏显)

  古今异义指一个词语在文言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在现代汉语中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语言的演变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形式。

  (生齐读)

  师:其实,这不是新的知识。同学们学过“长河落日圆”吗?“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生:黄河。

  师:在古代汉语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的“河”呢?

  生:河流。

  师:词义扩大了。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什么意思?

  生:妻子和儿女。

  师:现在的“妻子”就专指丈夫的配偶,词义缩小了。“涕泗横流”中“涕”是指什么?

  生:眼泪。

  师:现在呢?

  生:鼻涕。

  师:词义转移了。弄清楚古今异义的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语句。下面我们继续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解来“说读”课文。就是看着原文,说出它的大意。比如: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号。就像这样说下去,如果哪里说得不够有把握,请做好记号。下面请同学们自言自语地说起来。

  (生说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问题吗?

  生:有。

  师:有问题才是真正地学习了。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大胆地提出来,好吗?

  生:最后一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中的“欤”。

  师:请你来帮助这位同学。

  生:这个字在古代相当于“呢、吗”这种疑问性的词语,放在句子的末尾。

  师:有同学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他是在表示自己是在古代圣贤之王统治下的人民。

  师:请坐。他希望自己是那样的子民,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以这样:说的是无怀氏统治下的子民吗?

  生:第一段“箪瓢屡空,宴如也”这两句的翻译前一句是“很贫困,难以吃饱”,然后是“安然自若的样子”,要用什么把他们连接起来呢?

  师:一方面他很贫穷,很苦;一方面他又能够安然自若,你说这两者之间用什么词语连接比较好?

  生:但是。

  师:但是表示转折,很好。还有问题吗?

  生:倒数第二句“以乐其志”。

  师:请这位同学来帮助你。

  生:我觉得这里是说五柳先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以此来享受自己的志趣。

  师:她把“乐”翻译成享受,在这种乐趣中感受到快乐,意译为“享受”,句子很通顺,请坐,谢谢你!

  生:我不知道这个“黔娄之妻”它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齐国勇士的妻子。

  师:黔娄是一个人名。

  生:那“之妻”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黔娄的妻子”?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时候女子是没有发言权的,这里怎么又引用了他的妻子的话?

  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够回答他?

  (生沉默)

  师:黔娄是古代的一个隐士,他拒绝高官厚禄的聘用,他的妻子非常理解他,赞美黔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用他家人对他的赞美与他妻子的地位无关。懂他的人对他的赞美,那才是真赞美。

  生:第一段的“闲静少言”是说他不善言谈还是什么?是不是贬义的意思呢?

  师:这里不是贬义,因为在东晋时期,很多士大夫很多文人喜欢聚到一起清谈、空谈,而他却是“少言”,不怎么说话,没有贬义,是说他有自己的志趣。我们解决了这样一些翻译中的问题,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五柳先生的特别之处。

  (屏显)

  说说五柳先生的特别之处

  师:我感觉这个五柳先生很特别,闲静少言,别人都在夸夸其谈,他就不喜欢说话,性情很特别。还有其他特别之处吗?

  生:他性情比较直率,去人家喝酒,想喝了就去,喝完了就走。

  师:不是喝完了就走,好像是喝醉了就走吧?喝酒非得喝醉,而且喝酒的态度很好,不像我们现在还有人耍酒疯,还要推诿。从喝酒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啊?

  生:直率。

  师:在这里,全文172个字,花了六分之一的篇幅来写喝酒,那是有深意的,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他的率真。古代文人写到喝酒往往和什么东西有关啊?

  生:愁。

  师:李白说“举杯销愁愁更愁”,可是陶渊明有什么愁呢?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但是在现实社会却屡屡碰壁,最后归隐田园。即使归隐田园,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志向的涌动,社会现实又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志向,于是只能用喝酒来排解啊。这是喝酒的特别,还有什么特别呢?

  生:五柳先生很贫困,他衣服上有洞有补丁,但是他却安然自若,一点也不慌张,我觉得这个很特别。

  师:他的心态很特别,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依然安然自若。

  生:在那个年代,别的人都追求功名利禄,五柳先生却不慕荣利,我觉得这点很特别。

  师:你很敏锐。他的心境、志趣很特别。

  生: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师:读书很特别。

  生:我觉得他给自己取字号的方式很特别。没有刻意的雕饰,就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就自号为五柳先生。

  师:古代文人取字号的时候都追求高雅,追求深意,五柳先生不是的,柳树是农民宅旁种的,稀松平常,他就以五柳为字号了。貌似随意,其实有深意,他的自然恬淡的性情就表现出来了。还有特别之处吗?

  生: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但是自娱自乐。

  师:这个有什么特别的呢?

  生:他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一些爱好。

  师:请坐。食不果腹,但是仍然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当时很多文人写文章是献于公卿之家来博取功名的,五柳先生写文章是自娱自乐的,很特别。

  同学们,就这样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很特别的五柳先生,大家觉得这五柳先生是谁呢?

  生:陶渊明。

  师:为什么?

  生:结合陶渊明写过的一些诗作,发现虽然写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抒发的感情是一致的,都是追求那种平淡闲适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禄,所以我认为这里说的就是陶渊明自己。

  师:你能不能说一下他诗作中的某一句诗,来印证一下?

  生:《饮酒》里面有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请坐。悠然、恬淡,和这里所描绘的是一致的。还有吗?

  生:我们以前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描述了陶渊明所向往的那种闲适恬淡的生活。

  师:他期待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和《桃花源记》中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一样的。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并且能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五柳先生传》说的就是陶渊明,所以这篇文章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师板书)。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特别的五柳先生,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也有许多特别的地方,比如文章花了很多篇幅来写喝酒,既写出他的率真自然,也写出他内心深处的壮志难酬的闲。那么,和其他文章相比,本文还有哪些语言表达上的特别之处呢?

  生:这篇自传中没有写这个人的名字,而且没有交代这个人的生平事迹,只写了一些小事来显示他的志趣。

  师:她说了两点,故意隐去他的姓名字号,含蓄之美;不写大事写小事,表现人物的生平特点。

  生:我觉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没有太多的修饰,很自然,很率真。

  师:我们要求的是语言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比如在这个自画像中,陶渊明有很多文字是哭穷的,能不能把他哭穷的文字读一读?

  (生读“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

  师:从哪些方面来写他穷?

  生:吃、喝、穿、住。

  师:还有一些地方也写他穷的。

  生:家贫不能常得。

  师:想喝点小酒家里没钱。从这些方面来极度渲染他的贫穷,他哭穷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用他物质上的贫乏来衬托他精神上的高尚。

  师:他用了一个词:衬托。这里写“贫”,是为了突出他贫贱不改其志,愈贫,他的人格、他的坚守愈是高贵。(板书:写贫贱 安贫乐道)

  课文里还提到了一个人——黔娄,陶渊明把自己比作黔娄这一类人,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都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

  师: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还有别的原因吗?可以看课文注解。

  生:都是隐士。

  师:身份一样。但是我以为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请同学们看资料介绍。

  (屏显)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聘他任宰相,黔娄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绝;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以无功不受禄而拒绝,他是一个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

  黔娄贫困一生,死后停尸在破窗之下,身着旧袍,垫烂草席,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

  (生齐读)

  师:黔娄是这样的一个人,拒绝高官厚禄,贫穷一生,直到死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没有改变自己的操守。那么陶渊明自比黔娄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生:他可能为了表明自己也和黔娄一样,坚守自己的操守,淡泊名利。

  师:陶

渊明想表达的意识是说:我即使贫穷一生,也断然不会改变我的节操。所以在这里写黔娄表现诗人清高坚守的决心(板书:比黔娄 清高坚守)。

  我们看,黔娄死的时候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黔娄死后,孔子的弟子曾参前去吊唁,发现这个被子太短了,黔娄的脚露在外面,这是不合古代礼仪的。曾参就建议把被子斜过来盖。黔娄之妻说:先生生前一直是很正的,我不能在他死后让他不正。黔娄之妻是真正懂黔娄的,这个“正”字特别有意味。所以我觉得陶渊明在这里表达一种清高自守的决心,他的内心其实是有一种正气的,不为世俗所左右,不为艰难所左右,因此《五柳先生传》还是一曲正气歌(师板书)。多少文人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去附庸,但是他没有,因为内心有正气在。

  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这篇文章有172个字,但是用了9个“不”字,请同学们把带“不”字的词语圈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样一篇短小的文章,用了这么多“不”有什么用意吗?

  生:我认为是为了表现他坚定的信念。

  师:表现他坚定的信念就用“不”吗?好像不仅仅是如此。我们来看看把“不”去掉怎么理解。

  (屏显)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师:慕荣利是指哪些人?

  生:世人。

  师:求甚解的是哪些人?那些好清谈、空谈的人,他们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吝情去留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明想走又不走。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是当时社会的众生相,当时的人都在追求功名富贵,而五柳先生用这个“不”表达的是他的决心,这其实就是陶渊明在与恶俗的世风、糜烂的社会现实高声地说“不”。所以,文章用了那么多的“不”是有深意的,是为了表现他的特立独行,他与这个社会、世风、人情是不一样的(板书:用“不”字 特立独行)。

  刚才有位同学说贫贱是衬托安贫乐道,比黔娄是衬托自己的清高坚守,前面是反衬,后面是正衬,用“不”也是反衬。所以衬托是本文的.主要的表现手法(板书:衬托)。

  (屏显)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叫“衬托”。用衬托手法来写自传,既起到了强调作用,又显得含蓄内敛。

  (生齐读)

  师:含蓄内敛表现在他用了那么多的“不”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又不显得疾言厉色。大家知道屈原也是一个与社会风俗格格不入的人,屈原选择的方式是什么?

  生:投江。

  师:这种行为让我们敬畏,但是我觉得陶渊明比他做的更好。陶渊明隐居以后追求自己高尚的精神生活,追求自己精神境界的超脱,所以陶渊明给我们后代的知识分子营建了一个精神家园(师板书:精神家园)。

  当我们面对恶俗的社会风气的时候,我们固然需要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我们更需要有自己内心丰富的精神追求。所以,陶渊明对后代的诗人影响很大,比如杜甫、李白、苏轼……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做了四件事:

  (屏显)

  细读

  析读

  说读

  吟读

  我们通过吟读来感受文章的音韵,通过说读来理解文意,通过析读来走近人物,通过细读学会了衬托的手法,我们就这样一步步走近了陶渊明,走向了文章的深处。希望同学们像陶渊明一样拥有内心的人格坚守,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下课!

  课后反思:

  执教《五柳先生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文本细读”上进行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为什么要用“细读”的策略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呢?

  全文172个字,字字珠玑,有必要将这些“纯度”非常高的文字“溶解”开来,细细品味;

  课文虽为文言,但是在理解句子意思上并无太多的障碍,学习时间充裕,深入挖掘文本就成了一种可能;

  对于陶渊明隐居时的心境,学生大多数都有思维定势,以为他必然是悠闲自得。其实不然,陶渊明当时的心境是很复杂的,是悠然而沉郁、自得且忧伤。要想深切感受这一点,就得循着文字,逐层探幽。

  《五柳先生传》的文本细读活动,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课堂的结构是“逐层深入”的。从文本意义来看,自画像、正气歌、精神家园,呈现出明显的阶梯递进;整体布局来看,吟读、说读、析读、细读,步步推进,渐次走进文本的深处;从板块细节处理来看,“说说先生的特别之处”、“这位特立独行的先生是谁?”、“解说他的特别”,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言行而深入剖析精神实质的过程。

  学生的思维是“螺旋上升”的。这堂课,学生通过吟读感受声韵,通过说读理解文意,通过析读走近人物,通过细读揣摩手法。学生的思维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从初步感受到深刻感悟的过程。

  学习的指导是“细腻有致”的。教师细腻的指导,是学生文本细读活动的抓手。比如,朗读的指导,我就做了这样一些工作:关注读音和句读、读好句首的顿音、四字短语的节拍、特殊句式的语气语调,这样就使得朗读活动有立体感、有层次感,避免了机械重复和平面滑行。

  通过文本细读,这堂课基本达到了短文深教的目的,作为教者,我以为,在实施文本细读策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细”不是“碎”,要对文本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我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发现,理解文言句意,如果采用传统的逐句翻译的方法,虽然在知识点的覆盖上可以更广一点,但是将导致形式呆板、鸡零狗碎的结果,于是,我就对本课的文言知识点进行了分析和整合,用8个古今异义的词语翻译支撑起这个板块的学习,并且用课中小讲座的形式,将“古今异义”这种特殊文言现象进行理论的归纳和提升,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向就更集中更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读,不宜“广积粮”,更宜“深挖洞”。

  “细”是为了“深”,但是“深”要有度。比如,对于作者抒发的情感,我的研读,有这样一些收获:抒发了对醇厚朴实的上古社会风气的向往、对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的坚守,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壮志难酬的忧愤……再比如,对于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我的研读收获是:作者笔下的五柳先生,是忘怀得失、安贫乐道的隐士;是率真况放、特立独行的诗人;是正直清高、守节不移的大写的人……但在课堂学习中,我却并没有将自己如上的研读作为学生文本学习达成的目标,而是相机进行了调整。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力求文本研读的“深”,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前经验,尊重学生理解力现状,掌握好细读推进的“度”,浅了不好,过犹不及。

  穿插资料是细读的有效推手,对引进资料要精心剪裁。在备课初期,我选择了八段资料,计6000余字,力图通过丰富的资料穿插,推进细读活动,后来不断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和提炼,选了三段:陶渊明归隐后的极度贫困、陶渊明的“饮酒”、黔娄的典故,作为文本细读的补充材料,这三段资料的穿插,对于学生的阅读实践,一方面起到了“点化”的作用,指明了思考的方向(比如写贫困与他的“穷且益坚”的关系);另一方面起到了“深化”的作用(比如写五柳先生对高贵人格的坚守)。

  细读活动过程,要用艺术的追问去促进。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追问,就是在研读人物形象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特立独行的五柳先生是谁呢?”,学生都回答说是陶渊明,我追问:“为什么说是陶渊明呢?”第一个学生说:“我是参照的教学参考书”,我问第二个学生,他还是说参照教参,我说:“翻阅教材是一个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证明么?”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介绍,有的结合陶渊明的诗歌,有的回顾他写的《桃花源记》……可以说,这个追问,就让学生借着学习经验进入了文本深处。所以,我认为,追问对于文本的细读、深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需要我们老师捕捉瞬间的有效信息,迅速加工,机智发问。

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彩6篇】

引导语: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教学资料2018-02-01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彩6篇】

英文教学设计方案【经典4篇】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前的必要准备工作,那么英文的教学设计方案又应该要怎么开展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英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篇一:英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教学资料2012-01-03
英文教学设计方案【经典4篇】

新课程标准下对《雨说》的课后反思(精简3篇)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应该怎样组织,我一直在探索、思考,恰好这次学校请来了市中语会的专家对我们青年语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节课谈谈反思之后的...
教学资料2018-03-01
新课程标准下对《雨说》的课后反思(精简3篇)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优质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面》语文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
教学资料2011-09-08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优质6篇)

自己去吧教学实录及反思(推荐3篇)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主动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标新立异,从而开拓学...
教学资料2016-08-01
自己去吧教学实录及反思(推荐3篇)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
教学资料2015-05-07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