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语】

动物共栖现象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它指的是不同物种的动物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的现象。本教学设计将通过让学生了解、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动物共栖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2.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案例;

3.分析和讨论动物共栖现象的原因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图片或视频素材:收集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案例图片或视频,如鸟类与哺乳动物共栖、鱼类与水生植物共栖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或平板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如鸟类与哺乳动物共栖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哪些其他的动物共栖现象?

Step 2 学习与实践 (25分钟)

1.介绍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2.展示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或视频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观察到的案例,分析这些动物共栖现象的原因和意义,并记录下来。

4.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展示和讨论。

Step 3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

1.总结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分类和案例。

2.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共栖现象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和意义?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延伸】

1.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湖泊或森林等地方进行动物共栖现象的实地观察,并让学生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并组织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动物共栖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教师主导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观察和分析中去。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语】

动物共栖现象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它指的是不同物种的动物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的现象。本教学设计将通过让学生了解、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动物共栖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2.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案例;

3.分析和讨论动物共栖现象的原因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图片或视频素材:收集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案例图片或视频,如鸟类与哺乳动物共栖、鱼类与水生植物共栖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或平板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如鸟类与哺乳动物共栖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哪些其他的动物共栖现象?

Step 2 学习与实践 (25分钟)

1.介绍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2.展示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或视频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观察到的案例,分析这些动物共栖现象的原因和意义,并记录下来。

4.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展示和讨论。

Step 3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

1.总结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分类和案例。

2.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共栖现象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和意义?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延伸】

1.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湖泊或森林等地方进行动物共栖现象的实地观察,并让学生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并组织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共栖现象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动物共栖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教师主导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观察和分析中去。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篇三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是与四下第三单元相对应的一篇选学课文。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文章结构清晰的科普说明文,以总分结构像我们介绍了三组动物共栖现象:犀牛与犀牛鸟、鳄鱼与牙签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以及他们的共栖原因。为了把握课文的这一主要内容,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来梳理文本,概括内容,培养学生提取、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并借用表格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把这种有趣的共栖现象向我们介绍清楚的。作为第二学段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是它的一大特点,而文中二、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也为四年级学生谋篇构段的习作表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课堂中也可以由此做相应的拓展练习,巩固新知。因此围绕“基于言语思维下课堂核心练习的筛选”这一主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定了两个核心教学内容:一、借助表格进行关键词句的筛选、提取和整合,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二、通过阅读赏析的方法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能利用表格发现文章构段特点,进行迁移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主认识生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共栖”一词的意思,并随文识字。

  2.能借助表格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阅读赏析的方法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借助表格发现文章构段特点,尝试迁移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表格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阅读赏析的`方法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借助表格发现文章构段特点,尝试迁移练习。

  【课前预习单】

  1.我会读:

  蝇 虻 蛆

  沼泽 犀牛 褶皱 残渣 剔牙

  凶猛强大 弱小无比 朝夕与共 和睦相处 寝食不安 孵卵育雏

  2.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能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顺学而导

  1.板书课题,读题,理解什么是“共栖”。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选学课文,打开课本到166页,老师已经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中出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共栖”,你会读吗?小火车开起来、一起读。栖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鸟停在树上。②居住、停留的意思。在这里“栖”应该选择第几种意思?咱们预习过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你知道什么是共栖吗?(共是共同,只有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才能叫共栖。)

  2.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个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其实课文第一自然段中也有两个词语能帮助我们理解“共栖”这个词语,快速读读这一段,你能找到这两个词语吗?(板书:朝夕与共,和睦相处。)朝就是早上,夕就是傍晚,从早到晚都友好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共栖。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所在的这句话。

  出示:从表面看,它们之间“水火不相容”,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居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从这段话来看,这句话中的“它们”指的是哪类动物?

  随机出示词语:凶猛强大 弱小无比 巨兽 小雀

  同学们,你们看,从性情上来看,一种凶猛强大,一种——弱小无比,从体形和种类上来说,一种是巨兽,一种是小雀,两者差别很大,所以课文中说他们是水火不不相容的,然而他们却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动物世界可真是充满了奇趣。

  3.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男同学读蓝色字体,女同学读红色字体,其他地方老师来读。

  那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动物能朝夕与共和睦相处呢?

  三、出示表格,梳理内容

  1.初读,明确三组共栖动物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共栖现象?把这些动物的名字圈一圈,并填到表格的左边一列。(反馈)

  发现没有,他们分别来自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啊,每一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一组共栖动物,老师已经把三组动物的名称填在了表格里,对照一下,

  你填对了吗?

  (明确三组动物:犀牛与犀牛鸟,鳄鱼与燕千鸟,百舌鸟与金黄鼠)

  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表格,我们知道了课文是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三组动物的共栖现象,看看这些动物的名字想想他们他们的模样,你有什么发现吗?

  你们看,犀牛和鳄鱼这两种动物都是凶猛强大的,犀牛鸟和燕千鸟都是——弱小无比的,百舌鸟是鸟类,金黄鼠是鼠类,都是看似水火不相容的动物,怎么就能和睦相处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2.自由读读这段话,找一找犀牛和犀牛鸟共栖的原因是什么?把你认为最关键的句子划出来。(抓关键句、关键词进行概括)

  评价:你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重要的句子(你找的句子很长,其实简单点来说,就是——),

换句话说就是犀牛鸟能为犀牛——,那么与此同时,犀牛鸟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是啊,因为犀牛能为犀牛鸟提供食物,而犀牛鸟能为犀牛捉虫、放哨,他们之间互帮互助,互利互惠,所以才能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出示表格,师生共填犀牛与犀牛鸟的共栖原因。)

  3.接下来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先找关键句再概括的方法去读读3、4自然段找找后面两组动物的共栖原因,也像老师一样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4.反馈,对照,修改表格。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又用简洁的语言读懂了这三组动物之间的共栖原因。发现没有,其实这三组动物的共栖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

  原来是因为存在着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的关系,所以即使是表面看来毫不相

  干的动物,也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他们之间这种有趣的现象向我们介绍清楚的呢?

  四、关注表达,了解构段特点

  1.指名分层读第二自然段,初步引导发现构段特点

  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次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读这段话。猜猜看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们的朗读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前面先说犀牛如何庞大,并引出与他共栖的动物——犀牛鸟,并简单描绘了他们共栖时的——画面,接着说明了这两种动物能够共栖的原因。这段介绍犀牛和犀牛鸟共栖现象的话就是由这样两部分内容组成的。正如表格中的左右两部分)

  2.关注表达,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师过渡:而课题中说这种共栖现象是非常有趣的,就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这段话,把你认为读来十分有趣的句子划下来。

  预设句子:

  生活在热带雨林沼泽地带的犀牛,身长约5米,高2米,重1吨以上,巨大的头上长着锐利无比的角。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种黑色的小鸟却可以在它身上蹦来跳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

  (1)感受作者的具体描写(或列数字、作比较)

  预设:这犀牛是什么样的?多长?有我们三分之二个教室那么长;多高?都快接近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了;至少一吨,这犀牛可真是凶猛强大呢!你能读出它的形象吗?

  师:连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的动物,可它却任由一种黑色的小鸟蹦来跳去,你们看,这一大一小,一强一弱,一个笨重一个灵巧,看似水火不容,竟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多么有趣啊!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你们看,这两句话中,作者通过这些具体的数字和动物之间的对比描写向我们再现了犀牛庞大、凶猛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本文作为科普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板书:准确严谨)你还找到了哪些有趣的句子。

  难怪作者在课题中说——

  (2)通过拟人化的动作描写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

  交流反馈:寝食不安、放哨、报警

  通常,这些词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些让我们读来十分有趣的句子也都体现科普说明文另一个语言特点,那就是生动有趣。(板书:生动有趣)

  小结:你们看,这段话中,作者就是用生动有趣、科学准确的语言先写了犀牛和犀牛鸟的共栖画面,接着解释了它们的共栖原因。

  ⑶关注“原来”,了解文章构段特点。

  那么,这两部分的内容作者是怎么把他们连成一段话的呢?把原来这个词圈

  一圈。其实不仅这一段,课文3、4自然段也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

  五、迁移练习,结束课堂

  1.给句子排序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通过表格不仅知道了课文写了些什么,还知道了作者是怎么将他们表达出来的。课的最后啊,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礼物就藏在了课桌的信封里。赶紧打开看看吧!

  信封里有几个打乱了顺序的句子,是课外一组关于鲨鱼和向导鱼共栖现象的介绍,能干的小朋友能不能仿照着课文的介绍来给他们排排序。

  出示句子:

  形影不离的鲨鱼和向导鱼

  ( )奇怪的是,它身边却经常跟随着一群身长不过30厘米的小家伙——向导鱼。

  ( )鲨鱼为海中霸王,生性凶猛且专食其他鱼类。

  ( )而向导鱼呢,则捡拾鲨鱼吃剩下的残渣。

  ( )鲨鱼为什么能容忍向导鱼生活在其身边而不食之呢?

  ( )它们之间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关系。

  ( )向导鱼为鲨鱼作向导,把它引到群鱼聚集的海面,让鲨鱼吞食那些无辜的同类。

  ( )原来,

  2.说说你这样排序的原因。

  3.结束课堂

  同学们,其实像文中这样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海葵和双锯鱼共栖;文鸟和野蜂共栖;珊瑚虫和星虫共栖。这些动物之间因为互相帮助互相依赖而能朝夕与共,和睦相处。课后大家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精彩3篇)

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
教学资料2014-09-09
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精彩3篇)

《可贵的沉默》课后反思(最新3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新课改中所经常提到的。但要提醒的是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上...
教学资料2012-09-07
《可贵的沉默》课后反思(最新3篇)

画风课堂教学实录(优选3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能正确书写“艺”、“丝”等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
教学资料2018-06-06
画风课堂教学实录(优选3篇)

狮子和鹿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

妒ㄗ雍吐埂肥侨昙渡涎谟镂牡谄咦榭挝牡囊黄远量挝摹O旅媸切”嗍占淼氖ㄗ雍吐菇萄杓疲队亩敛慰迹  ∈ㄗ雍吐菇萄杓...
教学资料2013-05-01
狮子和鹿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

多媒体语文教学反思(精彩3篇)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相比的。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
教学资料2018-09-08
多媒体语文教学反思(精彩3篇)

老人与海鸥的教材分析(精选3篇)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
教学资料2017-03-03
老人与海鸥的教材分析(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