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实录【精选3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实录
今天我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篇名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两棵松树的成长与变化,寓意着人生的不同选择和发展。
在课堂上,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松树这种植物的特点,让他们对松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开始讲述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两棵小松树的相遇。一棵小松树生长在山谷里,另一棵小松树生长在山顶上。虽然它们生长的环境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渴望着成为一棵高大的大松树。
故事中的小松树们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的成长,最终都成为了大松树。但是,它们的成长路径却有所不同。山谷里的小松树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通过不断的修剪和修饰,成为了一棵外形优美的大松树。而山顶上的小松树则依赖于外力,被人们抬到了山下的庭院里,成为了一棵备受人们赞赏的大松树。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学生们,人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一棵真正的大松树。同时,我也想让学生们明白,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成长环境,不要依赖外力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在讲解完故事后,我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来巩固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小松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等等。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目标的小作文。我希望通过这个作业,能够让学生们思考自己的未来,并且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去实现它们。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相信学生们不仅对松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生的成长和选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希望他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一棵高大的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实录 篇二
教学实录
今天我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篇名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两棵松树的成长与变化,寓意着人生的不同选择和发展。
在课堂上,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松树这种植物的特点,让他们对松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开始讲述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两棵小松树的相遇。一棵小松树生长在山谷里,另一棵小松树生长在山顶上。虽然它们生长的环境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渴望着成为一棵高大的大松树。
故事中的小松树们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的成长,最终都成为了大松树。但是,它们的成长路径却有所不同。山谷里的小松树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通过不断的修剪和修饰,成为了一棵外形优美的大松树。而山顶上的小松树则依赖于外力,被人们抬到了山下的庭院里,成为了一棵备受人们赞赏的大松树。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学生们,人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一棵真正的大松树。同时,我也想让学生们明白,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成长环境,不要依赖外力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在讲解完故事后,我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来巩固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小松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等等。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目标的小作文。我希望通过这个作业,能够让学生们思考自己的未来,并且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去实现它们。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相信学生们不仅对松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生的成长和选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希望他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一棵高大的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实录 篇三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表现出急欲读课文的样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张老师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之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还没等教师让读课文,有的学生就拿起书读起来。)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呵,看来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我们就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得也很仔细。下面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所以,张老师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读得多美啊!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学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待会儿要考考你哟!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张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①先自学而后教,以学定教;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③“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学生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师:刚才,生字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师: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一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齐读)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师: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生:太霸气了!
生: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没礼貌,我来读一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大家都像他这样读读。
(生读)
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生: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
生: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师: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生: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生: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生:老师,我不懂“惭愧”这个词。
师: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同学们摇头)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点头)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学生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师: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大松树哥哥,我错了。
生:大松树姐姐,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
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张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去实践这一现代阅读理念。
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为对话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张老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和风细雨。与学生感受相同时,会表示赞同;学生朗读和理解到位时,就给与表扬;学生遇到不懂、不会时,就指导、点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读了、敢说了、敢想了、敢问了……使对话过程富有活力,富有创意。
其次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一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原作,二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对话成为双向的、互动的,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张老师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对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有的责备小松树不讲礼貌、瞧不起人,有的忠劝小松树,有的替小松树向大松树道歉、承认错误……俨然就是其中一员。在这个
对话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指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评析: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小松树的傲气、大松树的大度、风伯伯的慈祥和宽容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
点评:
1、根据就低年级学生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入手。教师采用简笔画、贴花等形式,运用故事化、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读书、乐于识字、乐于交流。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对话中感悟、体验。
通过朗读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表演来感悟、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体验。
3、教师基本上能够以学定教。无论学生读文还是识字,无论感悟理解还是对话表演,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引导、示范、讲解等。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基本上是有针对性的。
不足:识字教学环节中,学生自主识字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如:生字在小黑板上出示之后,应让学生先看看哪些是已认识的,让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认识的。其他学生从中可以受到启发,激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教学哪些不认识的字。
品质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比如,生活中一些学生穿的、用的都是名牌,走在人前就觉得趾高气扬,瞧不起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类似这样的现象不妨让学生联系起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向课外拓展延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