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的教学实录(实用3篇)

雨霖铃的教学实录 篇一

雨霖铃,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却因其独特的教学方式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因此在课堂上她总是力求做到最好,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积极、开放、有趣的学习环境。

在雨霖铃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充分参与其中。她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具,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知识的乐趣。例如,在教授科学课程时,她会带着学生们走进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原理和规律。在英语课上,她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对话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种亲身参与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雨霖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合作来解决。她鼓励学生们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尊重每个人的不同观点。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潜力,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他们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在雨霖铃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被激发出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雨霖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她教育学生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进行一些公益活动,如参观养老院、义务植树等,让学生们了解社会的不同群体,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她相信只有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雨霖铃的教学实录,不仅仅是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更是一次次心灵的碰撞和成长的启迪。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合作、如何为人处世。他们在雨霖铃的引领下茁壮成长,成为了有思想、有品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雨霖铃的教学实录,将永远铭刻在学生们的心中。

雨霖铃的教学实录 篇二

雨霖铃,一位被学生们称为“最酷的老师”的教育界新星。她不仅在教学上有着独特的创新思维,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重。她的教学实录充满着激情和活力,每一节课都是学生们快乐成长的舞台。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雨霖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她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她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相信只有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雨霖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和实验,比如制作手工、演讲比赛等。她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学生们亲身实践,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雨霖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知识,更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她鼓励学生们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友善品质。她相信只有培养出具有优秀情感素质的学生,他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雨霖铃的教学实录,不仅仅是一堂堂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她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她的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思想的碰撞,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茁壮成长,成为了有理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新一代。雨霖铃的教学实录,将永远铭刻在学生们的心中。

雨霖铃的教学实录 篇三

关于雨霖铃的教学实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通过《雨霖铃》这一首词,使学生初步掌握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学会读词,学会品味词的意境,从而提高赏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学习目标】

  1、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2、品味词的意象意境。

  【教学设想】

  本课为宋词鉴赏课。教材在编排课文时,十分注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而在诗词鉴赏的相关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基于教材的这一要求,本课将教学重点放在感知词的声韵美和品味词的意境美上。

  声韵美是宋词的显著特点之一,本课拟从把握词的韵脚、节奏、乐句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的,从意境出发,是鉴赏宋词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在此前两单元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意象”的概念,所以本课拟从意象出发,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品味词的意境。

  【教与学的主要方法】

  无论是词的声韵美还是意境美,都需要学生用心地去品味才能感受到,因而本课的学习方法侧重在学生的“品”上,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深入地品味词的声韵美和意境美。

  1、诵读法:

  拟采用自读、齐读、范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知词的声韵美和意境美。

  2、想像法:

  学生通过想象深入领会词的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从而品味词的意境美。

  3、点拨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领会词的声韵和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一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1:

  齐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学生活动2:

  学生1(起立回答,以下同。):写的是离别。

  学生2(借班上课,所以只用数字代替学生,以下同。):我觉得是送别吧。

  学生活动3:

  (一学生大声读,其他学生默读)柳永……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大家注意这个字的读音:耆(qí)卿。

  (学生默读。)

  1、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2、品味词的意象意境。

  (学生笔记。)

  学生可以参考单元提示理解声韵和意境的知识。

  学生活动4:

  齐读,整体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教师)注意“更那堪”中的“那”读“nǎ”,不读“nà”。

  【教与学师生互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孔子说:“不言《诗》,无以言。”现在我们就来读两首大家熟悉的唐诗,思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课件)

  我起个头:“渭城朝雨……”

  学生活动1:齐读:“渭城朝雨……”

  学生活动2:思考讨论:这两首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呢?

  回答要点:送别、离别等。

  教师引导:这两首诗写的是朋友别,朋友别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表现的是恋人间的离别,这就是柳永的千古绝唱《雨霖铃》。

  二、简介作者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了解一点有关柳永的文学常识:(课件)请一位同学来大声地为大家朗读一遍。

  学

生活动3:(一学生大声读,其他学生默读)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者。他的词,音律谐婉,通俗浅近,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评: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三、简介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

  教师引导:这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课件)

  ⑴ 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⑵ 品味词的意象意境。

  2、点:什么是声韵?什么是意境?

  拨:词的声韵是指词的韵脚、节奏、乐句、平仄等音乐手段;意境简而言之就是景与情融合而成的境界。

  四、朗读,整体感知

  1、初读,整体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

  学生活动4:齐读,整体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学生活动5:再读,力求品味词的声韵特点。

  学生活动6:(听读、评点)

  学生1:有一点哀伤、幽怨的情感。

  学生2:很凄凉。

  学生3:老师读出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缠绵的'情感来了,但是我觉得还不是很浓。

  教师:(向学生3)你是说依依不舍的情感还不够浓,是吗?

  学生3:是的。

  教师:很好!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首词的浓烈的依依不舍的情感了。缠绵的感情最好是来点音乐。我们也来配乐读一遍如何?(播放音乐)请注意读出离别时的忧伤惆怅的感情。

  学生活动7:

  学生1读词句,其他学生思考.

  学生2:有寒蝉、长亭、骤雨等。寒蝉的特征是凄切,长亭的特征是晚、骤雨的特征是初歇。(有学生窃窃私语)

  学生3:我认为寒蝉的特征是叫声凄切,长亭的特征是傍晚时分一个离别的场所,骤雨的特征是初歇,刚停下来。

  教师:那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初歇”呢?

  学生3:雨一停就不得不上路了呀!(师生笑)

  评:大家读得很好。不过读词一定要注意词的韵律和节奏,怎样划分这首词的韵律和节奏呢?请大家来看课件。(课件)

  2、再读,细心品味词的声韵特点:

  教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这首词的韵律和节奏再来读这首词:

  学生活动5:再读,力求品味词的声韵特点。

  评:我感到刚才同学们朗读时已经注意到了词的韵律和节奏,有点抑扬顿挫的感觉了;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同学朗读时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感情,少了词中所表达的恋人离别的忧伤惆怅的情感。下面我请大家听我范读一遍,注意我在情感上的把握。

  3、听读,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范读);

  学生活动6:(听读、评点)(学生要能评点出忧伤、哀怨、惆怅、依依不舍等即可予以肯定。)

  4、配乐读,进一步领会词的情感(播放音乐)。

  教师引导:大家评点得很有水平。我们也来配乐读一遍如何?请注意读出离别时的忧伤惆怅的感情。

  学生活动:配乐读,力求读出离别时的忧伤惆怅的感情。

  五、品味意象意境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反复的朗读,初步感知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那么,这首词的离别之情是怎样一步步表现出来的呢?让我们来细心品味词句,领会词中的情感。

  1、词句赏析:

  ⑴ “寒蝉”三句(课件)

  教师引导: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词的前三句,请其他同学找出这三句中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的意象。

  学生活动7:

  思考讨论:这三句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哪些特征?

  回答要点:寒蝉、长亭、骤雨等。“寒”指明季节,又给人凄凉感,它的叫声“凄切”,为离别奠定了基调。“长亭”是离别的场所,傍晚点明时间。“骤雨”刚停,兰舟催发,营造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氛围。

  学生活动8:

  学生1:凄凉。

  学生2:基调十分悲痛。

  教师:悲痛,恰当吗?

  学生2:是悲凉,十分悲凉。

  学生活动9:

  写:学生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书面表述,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学生活动10:

  交流:

  学生1:(读)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处说起。(教师插话:不错,不错;还有吗?)

  学生2:此时无声胜有声!(师生一起鼓掌。)

  学生活动11:

  口头描述:

  学生1:走了一程又一程,满眼望去,尽是暮霭残照,烟波茫茫,无边无际的楚地,正是我将去漂泊的地方!(教师插话:来点掌声!来点掌声!还有更好的吗?)

  学生2:走吧,走吧!此去千里,相见无期。楚地广阔,可哪里是我栖身的地方?想到这里,我泪眼朦胧,再也分不清烟波暮蔼了!(师生齐鼓掌。)

  学生活动12:

  思考并讨论:

  学生1:离别使令人愁,借酒消愁,不觉沉醉,因而是“酒醒”而不是“睡醒”。

  学生活动13:

  思考并讨论:

  学生2:这不简单,下文不是说了“杨柳岸,晓风残月”了吗?

  学生活动8:

  思考讨论: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离别氛围?

  学生讨论后明确:(参考)营造了一个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⑵ “执手”二句:(课件)

  教师引导:我们来看这两句。这两句叙述了一人怎样的离别过程?请大家联系上下词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过程在纸上描述出来。

  学生活动9:

  写:(学生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书面表述,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学生活动10:

  交流:(一位同学把自己描述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作简要点评,可补充。例如: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处说起。)

  提出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离别情景呢?

  回答要点: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

  ⑶ “念去去”二句:(课件)

  教师引导:

  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处说起。词人此时此刻心中在想什么呢?请充分运用想象,用口头语言说说这两句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浸蕴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活动11:

  口头描述:(学生充分运用想像,在头脑中再现词句描绘的情景,并口头进行描述。如果一位同同学描述得不够充分,可以让别的同学作补充。)

  ⑷ “今宵”二句:(课件)

  教师引导:想到前程,是楚天茫茫,千里烟波,暮蔼沉沉,词人设臣明朝酒醒后是多么凄凉的情景啊!

  学生活动12:

  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是“酒醒”而不是“睡醒”?

  学生活动13:

  思考并讨论:酒醒何处,这“何处”二字词人有没有具体指出是在何处?

  讨论并明确:

  离别使令人愁,借酒消愁,不觉沉醉,而醒来却不知身处何处,见到的只是江南处处可见的杨柳晓风残月图。

  学生3:不对,“杨柳岸,晓风残月”并没有具体指出在哪里,这只不过是江南常见的情景罢了。(很多学生点头。)

  学生活动14:

  思考并讨论:

  学生1:中国人总是喜欢把完整的看成完美的象征,比如,圆月象征团圆,而残月相对而言就是离别了。

  学生2:花好月圆是良辰美景,残月,给人多少缺憾,多少心伤。(教师插话:说得好!那晓风呢?)晓风,恐怕是有点凉意吧?又是深秋季节的。

  学生3:清秋的早晨,风给人阵阵凉意,让人倍感凄凉冷落,这也是借景抒情。

  (学生大都点头表示认可。)

  学生活动15:

  引申思考讨论:

  学生4:这我知道,“柳”乃“挽留”的“留”字谐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表示挽留。(教师插话:说得好!能举例吗?)能,比如“客舍青青柳色新”。

  学生5:还有“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教师插话:这是唐朝戴叔伦的诗句,知识面很宽呀!)

  学生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教师插话:这不是写离别的。)

  学生活动16:

  默读全词,总结全词的内容和结构。

  学生活动14:

  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词人醒后见到的月是残月,风是晓风?

  点拨启发讨论:花好月圆是良辰美景,残月,给人多少缺憾,多少心伤。清秋的早晨,风给人阵阵凉意,让人倍感凄凉冷落。

  学生活动15:

  引申思考并讨论:“杨柳”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与离别有什么关系?

  点拨启发讨论:“柳”乃“挽留”的“留”字谐音,然而,杨柳依依,又怎能留得住往日的幸福甜蜜?

  结:“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组意象,抓住了离别人冷落孤清的情感特点,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别后孤独寂寞的心境,景与情交融在一起。

  2、品味意境:

  ⑴ 小结:我们来回顾一下全词的内容。全词从离别前的氛围入手,营造了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然后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述,叙述了离别时难分难舍的过程;词的下片,词人通过想象,设想了孤清寂寞的别后景象。全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板书:

  离别前: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

  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

  离别后: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

  学生活动17:

  看课件,思考并提问。

  学生1:“状”是什么意思?

  教师:“状”是此处是描写的意思。对这两段话能理解吗?

  学生1:能。

  学生2:按夏敬观的观点,柳永词“造句不事雕琢”好像不太吻合这首词的特点,我觉得这首还是有雕琢痕迹的。比如:“执手相看泪眼”这一句。

  学生3:我倒觉得这一句很口语化,没有雕琢痕迹。

  教师:说得很好。

  学生活动18:

  学生4:这句话很好理解。通过这几位词评家的评述,我对《雨霖铃》的意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生活动19:

  口头描述:

  学生1、我写的可不一定好啊!(师生笑。)一个深秋的傍晚,一场大雨刚刚停歇。我跟你坐在这长亭里,已经整整一个下午了,可我还是有千言万语没有说完。这时候,讨厌的船夫又在催我上路了。一想到此去千山万水,与你相思两地无法相见,我哪还有什么心思喝这饯行酒!啊,现在我还与你手拉着手,泪眼看着泪眼,可明天酒醒之后呢?恐怕只有一轮残月,一缕凉风与我作伴了。这以后一年里,一切对我来说是多么淡然寡味!什么良辰美景,什么灯红酒绿,

  ⑵ 名家评点:

  教师引导:其实,柳永的词不仅是《雨霖铃》情景交融,真切动人,他的大部分词都有此特点,请看词评家对柳词的评点:

  ① 冯煦、夏敬观等词评家对柳词的评述。(课件)

  “耆卿词,(能)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皆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冯煦《宋元六十一家词例言》

  “耆卿词,善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写景无不工,造句不事雕琢,而叙事多平铺直叙。”──夏敬观《手评乐章集》

  学生活动17:

  (理解思考这些评述,不懂之处提出询问。)

  再引:柳词符合意境优美的要求吗?我们来看著名词评家王国维先生对意境的表述:

  ② 王国维对意境的表述:(课件)

  王国维说:“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必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口出是也。”──《宋元戏曲史》

  学生活动18:

  (理解思考,并与本课内容结合起来探讨。)

  ⑶ 意境描述: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参照王国维先生对意境的表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课件──组合)

  学生活动19:

  口头描述(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和情感之后,运用联想的手段,将自我的情感融入到词的意境中去,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描述别离时的情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有自己的发挥。有点新意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教师示范:大家说得挺不错,我自己也写了一段描述这首词意境的文字,现在我把它读出来,以供同学们参考:

  都门外,长亭旁,清秋冷落,离别难。

  不忍听,舟子声声催,秋风阵阵凉,寒蝉凄切断人肠。千言万语,化作泪水淌。

  不忍看,千里夕阳,暮蔼锁楚江;望前程,路茫茫,兰舟一叶,四方飘荡。

  不忍想,今宵与你别,明朝在何方?杨柳江岸处处是,物是人非倍凄凉。晓风残月我相伴,良辰美景无人赏。

  忍不住一声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别后身孤单,前途两茫茫。

  对我来说都已不复存在!没有你的日子,我的生活将最没有滋味!(师生鼓掌。)

  学生2:(略)

  学生活动20:

  背诵,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流畅背诵。

  学生活动21:

  学生1:两首词的主题同中有异,前者表现的是恋人离别的情感,后者表现的是夫妻重逢和离别的思绪。

  学生2:这首中的意象有:纤云,飞星,银汉,金风,玉露等。

  学生3:这首词意境上缠绵、诚挚而又旷达。而《雨霖铃》的意境显得缠绵而执着。

  学生鼓掌。

  3、尝试背诵:

  教师引导:这首词意境哀婉,真切动人。请同学们一起来尝试背诵这首词,在背诵中深入领会词的意境。

  学生活动20:背诵(个别学生背诵不熟练,可以看一下课本。)

  六、扩展训练

  教师引导:(课件回到“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词的声韵美和意境美,不知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上的另一首词《鹊桥仙》:

  (课件)

  朗读《鹊桥仙》一词,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请找出这首词的韵脚,并尝试划分词的朗读节奏。

  2、比较《雨霖铃》一词,说说两首词的主题有何异同。

  3、这首词中有哪些特征鲜明的意象?说说这首词的意境特点。

  学生活动21:

  思考、讨论、回答。

  七、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本69至71页的诗词,注意这些诗词的声韵。

  2、体会《江城子》、《声声慢》等词的意境。

  八、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让我们今后多去读一词,多去品味词的意境美,增强美的感悟力吧!下课!

  【教后反思】

  长期以来,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很多教师都知道诗词教学离不开读,也离不开讲,但是如何来读,如何来讲呢?让学生反复地读上几遍,教师再把诗词的意境分析一下,让学生记录下来,这种诗词教学方法显然是枯燥无味的。应该说,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读与讲与现代作品教学中的读与讲是不同的,甚至与古代散文作品教学中的读与讲也相去甚远。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教学体会:一首古典诗歌,读也已成诵了,讲也把该讲的内容讲透了,但从学生的课后反馈来看,他们也只是把这首古典诗歌当作一篇普通作品的学习任务来完成,并没有真正地品味到它的意韵,它的美,它的千百年来哙炙人口的奥妙所在,更没有从这一首古典诗歌出发,去爱古典诗词这一民族文学的瑰宝,因而,我总觉得这种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是不成功的。

  经过教学实践的摸索,我认识到古典诗词教学的难点不在于“读”与“讲”,而在于“品”,也就是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自己来品读古典诗词的意韵,自己来品味古典诗词的美。这样,以“品”为中心,让“读”和“讲”为“品”服务,成为我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摸索的主要方向。

  我上的《雨霖铃》这一课较好地体现了我在这一领域的摸索成果。设计这堂课,我首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位,所有的读、讲、练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的,而这种“学”,又主要体现在一个“品”字上。

  全课主要设计成三个大的板块:第一板块,在反复的读中品味词的意韵,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第二板块,细致深入地感知词句,通过对词中的意象的玩味,品读词的动人意境;第三板块,由《雨霖铃》这一首词拓展到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上,引导学生由“这一个”学会“许多个”,提高课外诗词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在整个设计中,学生活动是课堂学习的中心,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听、说、读、写等训练语文能力的活动均有合理恰当的安排,并且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相关文章

六年级《石灰吟》的教学实录(优选3篇)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课前先学: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
教学资料2011-06-01
六年级《石灰吟》的教学实录(优选3篇)

《秋天》课后教学反思【最新3篇】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
教学资料2017-06-06
《秋天》课后教学反思【最新3篇】

高二生物个人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最新3篇】

高二生物个人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新的学期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
教学资料2017-02-05
高二生物个人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最新3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课后反思(优选3篇)

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认识除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
教学资料2014-08-09
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课后反思(优选3篇)

语文课教学反思汇报(优质3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利用朗读这一法宝,抓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制订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
教学资料2011-06-01
语文课教学反思汇报(优质3篇)

小学语文《我很重要》教学设计(最新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我很重要》教...
教学资料2011-07-07
小学语文《我很重要》教学设计(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