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设计(通用3篇)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设计 篇一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峰怪石而闻名于世。在中学美术教育中,黄山奇石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将以《黄山奇石》为主题,通过教学实录和评析设计,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和表现黄山奇石的美。
一、教学实录
1. 创设情境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播放一段黄山奇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简要介绍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和分类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摩作品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黄山奇石作品,如《玉屏石》、《宝塔石》等,让学生观摩、品味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形状、纹理、色彩等特点,并鼓励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和创意。
3. 创作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实践,每组选择一块黄山奇石作为创作对象。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自由发挥,表现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4. 作品展示和评析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析。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从构图、色彩运用、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二、评析设计
1.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力。通过观摩黄山奇石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作力。
2. 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和创意
黄山奇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丰富的形状和纹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和创意,将黄山奇石的特点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和纹理等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并运用其中的美学元素。
3.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点评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点评。可以从构图、色彩运用、表现技法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难题和困惑,提高创作水平。同时,要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激情。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和评析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和表现黄山奇石的美。通过观摩作品、创作实践和作品评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培养观察力和创作力,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同时,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和点评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实现个性化的艺术表现。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设计 篇三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设计
师:出示书中四幅挂图。
师: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知道。第一幅图是仙桃石,第二幅图是猴子观海,第三幅是仙人指路,第四幅图是金鸡叫天都。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大仙桃是哪来的?
生:是孙悟空去蟠桃园摘桃子,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的桃子。
师:想象力真丰富,还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可真了不起,再想象一下猴子看到了什么样的大海?
生:无边无际的大海。
生: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用词真准确,如果你是那位指路的仙人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生:你们好,欢迎到黄山来旅游。
生:你们好,那边的石头多有趣呀!让我们带你们去吧!
师:他们可是个优秀的小导游,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名小导游?(生:想。)这四幅图就是黄山的四个景点,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向游客介绍。为了同学更出色地完成这次导游任务,老师建议大家把你选择的内容先练习读一读。
生:(练读)
师:(指一名同学读)
师: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把大桃子这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也能读一读吗?
生:(读课文)
师:谁愿意做小老师,为同学们师范读下一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觉得这位小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因为她读得很流利,
生:还可以,我有信心比她读得更好。
师:你能有勇气向别人挑战,你一定读得一定很棒。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出了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之情,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这些有趣的石头,那你想不想把你知道的介绍给游客?
生:想!
师:那就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
生:看图来背。
生:抓重点词来背。
生:反复读,读熟了再背下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选择一种适合你的,练习背一背。
生:(练背)
师:(指名背)
师:下面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编成导游词。先自己练说,再说给同组的同学,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说。
生:(同组练说)
师:(巡视,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词语)
生:(推荐代表)
师:在他们说之前,你们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生:说话要有礼貌,要先问客人好,并介绍一下自己。
生:还可以展开想象,详细介绍以下石头的样子和周围的景物。
生:说话的声音要宏亮。
师:现在就请小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一下黄山奇石。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教学片断,教师注意保持了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比如,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有感情地读,怎样背得快,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都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都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