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的教学实录(优质3篇)
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的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狼和小羊》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
1.教材:二年级语文教材《狼和小羊》。
2.教学工具:幻灯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呈现一些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并请学生简单回答。
二、新课呈现(10分钟)
1.教师出示教材《狼和小羊》的封面,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
2.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故事的大致情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阅读理解(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故事,并重点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
2.教师提问学生: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是怎样的性格?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3.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狼要吃小羊?小羊有做错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四、道德教育讨论(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在故事中,狼为什么要欺负小羊?
b.小羊应该怎样应对狼的攻击?
c.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2.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五、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故事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结果。
2.教师强调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狼和小羊》故事的读后感,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学生对《狼和小羊》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学生们对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学生们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下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狼和小羊》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并进行相关活动。
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的教学实录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狼和小羊》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教材:二年级语文教材《狼和小羊》。
2.教学工具: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用小黑板呈现故事中的几个关键词:狼、小羊、河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请学生说出这些关键词的意思,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二、新课呈现(10分钟)
1.教师出示教材《狼和小羊》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和场景。
2.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人物和场景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理解(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故事,并重点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
2.教师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是怎样的性格?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3.教师提问学生:狼为什么要吃小羊?小羊有做错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四、角色扮演(15分钟)
1.教师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扮演狼,一个人扮演小羊,其他人扮演观众。
2.教师给每个小组几分钟时间,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进行角色扮演。
3.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故事的内容和学生的表演情况。
2.教师强调观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善于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写一段关于自己扮演狼或小羊的心得体会,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学生们对《狼和小羊》这个寓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合作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下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同时加入一些小游戏,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的教学实录 篇三
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的教学实录
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里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
生:非常。
师:对!狼非常想吃小羊。谁能把“非常”换成别的词儿?就是说,还可以说成狼怎样想吃小羊?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狼真想吃小羊。狼可想吃小羊。狼极想吃小羊。狼特别想吃小羊。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狼心里想:看,小羊长得肥乎乎的,他的肉一定又嫩又香。要是捉住他,我就能美餐一顿了!
生:狼心里想:我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可不能放掉他。
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看看图,说一说。
生:狼嘴里的口水往下滴。
生: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两眼滴溜溜地转。
生:我对×××说的有意见:眼不会转,应该说眼珠滴溜溜地转。
生:我对他说的还有意见:他前面说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后面又说滴溜溜地转,怎么又动了呢?
师:你们的意见提得好,说话用词要准确,前后不能矛盾。
生:我补充:狼盯着小羊,心里在想鬼办法。
生:我再补充:狼两眼闪着凶光,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心里在想鬼主意。
师:现在谁能把狼心里想的,外部的表现,连起来说说?
生:狼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心里想:我饿得肚子咕咕叫,恰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要是捉住他,我一定能饱餐一顿。想着,想着,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滴,两眼直盯着小羊。
师:好?谁能先说狼的表现,再说狼心里想的。
生:狼看小羊正在小溪边喝水,眼珠滴溜溜地乱转,嘴张着,血红的舌头翻卷着,口水顺着嘴角流淌。他心里想:这只小羊可真肥啊!我正饿得心慌呢,哈!今天我可以吃个饱了。
师:从狼的样子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非常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课文前面说,小羊是在溪边喝水,他根本没做得罪狼的事。那狼怎么吃小羊呢?
生:狼故意找碴儿吃小羊。
师:什么叫找碴儿?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找碴儿就是掰错儿。找碴儿就是挑刺儿。找碴儿就是找麻烦。找碴儿就是找不正当的理由。找碴儿就是找假理由。
师:故意找碴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找碴就是存心挑刺儿。
师:说得对。故意找碴就是有意地找毛病,存心编造理由。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要读出故意找碴儿的语气。
(生有感情地读狼说的话。)
师:“你安的什么心?”这一句里的“安”是什么意思?
生:安的什么心,就是存的什么心。
生:安的什么心,就是怀的`什么心。
师:安的什么心,还可以说是打的什么主意,常指不好的念头、想法。这句话是狼责问小羊打的什么主意,怀的什么想法。读时要用责问的口气。谁再读读狼说的话。(一学生重读狼说的话。)
师:大家一齐把第二小节读读。读时要把“非常”“故意”“弄脏”“什么”读重些,还要注意狼说话的语气。
(生有感情地读第二小节。)
师: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
生:两句。
师:小羊说的第一句话是
个反问句。谁能不用反问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师:对,“怎么会”就是“不会”。反问句的答案在句子里含着,不需要别人回答。用反问句比用一般叙述句更有力量,这里更加强调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读小羊说的第二句话。)
师:(指图讲“上游”一词后)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谁来指着图(即小溪图)说说?
(生到黑板前用教棒指图说这句话。)
师:第一堂课有小朋友问,这里为什么用一个“来”一个“去”,不用两个“来”。“来”和“去”都是表示事物动作朝哪个方向的。以说话人为中心,表示动作朝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用“来”;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用“去”。这句话是小羊说的,所以,前半句说水怎样流用“来”,后半句说水怎样流用“去”。如果换成狼说这句话,该怎么说?(示意刚才那位学生)你再说说水该怎样流?(这个学生代狼说这句话。)“来”和“去”怎样用,大家懂了吧?
生:(齐答)懂了。
师:小羊共说了两句话,先用一个反问句很有力地把狼找的碴儿驳倒,然后讲自己的根据,理由十分充足。看看小羊讲理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
生: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
师:谁做个“吃了一惊”的表情让大家看看?(一个学生面向大家做“吃了一惊”的表情。)做得很像!“温和地”说,是怎样说?
生:就是态度很亲切、声音很柔和地说。
师:谁用“温和”的态度和口气读读小羊说的话?(一学生读小羊说的话。)
生:他读得声音太高了。
生:他读得还有点快。
师:对,读时声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学试试。(女生齐读小羊的话。)
点评:
怎样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实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方法。她的主要做法是:
重视词句教学。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弄清了词和句的意思,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是通过“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儿”“龇着牙”“逼近”“大声嚷道”等词语,以及狼和小羊说的话,来揭示寓意的。张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词句,采用换词,找同义词、反义词,做动作,观察插图,改变句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仔细体会。她这样细致、认真地教词教句,即使学生明确了词句的妙处,使语言训练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