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用3篇)
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课堂教学、临床实践等方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为儿科护理学的学习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依赖于教师口述和学生笔记,学生容易因为信息量过大而理解不全面或者遗漏重要知识点。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儿科护理中的常见疾病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影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等。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复杂的儿科护理操作过程进行拆分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操作技巧。
其次,在临床实践中,多媒体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儿科护理学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技能。然而,由于儿科病房环境特殊,实际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时间也有限。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模拟真实的儿科护理场景,将实际操作的过程和技巧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操作,熟悉各种儿科护理技术的操作步骤,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一些难以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影像或动画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根据整体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不同难度和形式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例如,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反复学习,而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习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儿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儿科护理学》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增强师生互动,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儿科护理学 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散而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于一身,使理论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静态的教材动态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近年来在临床课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针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欠缺,多媒体教学将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儿科临床见习的不足。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弥补了儿科临床见习的不足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儿科护理学有1/3的学时为临床见习时间,一方面,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每个班级大约四十人左右,为了保证见习效果,往往都是分组见习,即每次见习都是带班级一半的学生去医院见习,另一半的学生在教室自习,所以每个同学的见习时间都相对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鉴于儿科疾病季节性较强,如夏秋季节消化道疾病多,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多;有些疾病的发病率也较低,如小儿糖尿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再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典型病例越来越少,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小儿传染病,如小儿手足口病等,而儿科护理学只是一个学期的课程,所以有些疾病在学生的见习时间并不能看到真实的病例。应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把许多疾病临床体征的图片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播放,如拘楼病的肋骨串珠、枕秃等;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播放视频,如肺炎的护理、贫血的预防、新生儿的护理等;再者,又可利用网上资源及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借用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素材,把一些临床见习难以见到的疾病及近年新增疾病如小儿手足口病、小儿糖尿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的图片及视频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对这些少见疾病的感性认识,大大弥补了临床见习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使儿科护理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
多媒体技术由于提供了清晰而逼真的图像、图形或动画,可以把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护理措施等由浅人深,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而有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认为“难、繁、杂、多”的`基础理论易于接受,克服了排斥心理。如先天性心脏病中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分流等,这些内容很难通过板书表达,把这样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提高了兴趣;通过列表总结疾病的鉴别诊断,把大量的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完成了板书所不能完成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牢固。
3.多媒体教学使儿科护理学的综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并有助于教学贯通
儿科护理学对每一个疾病的讲解基本都包括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所以儿科护理学教学同基础医学各学科联系十分紧密,它以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诸多基础医学学科为基础,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庞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系统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温故知新,相辅相成。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交流性不强
良好的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在表演者的地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上。而在目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部分注意力在电脑屏幕上,学生的注意力在大屏幕上,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被弱化,无法实现传统教学教师的“表演”功能。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强,有时教学效果反而达不到传统教学的水平。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课堂教学效果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增高而增强。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气质、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神采情感等身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增加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变为人和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信息交流。"
2.不利于学生做课堂笔记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讲”和“写”是一张一弛的缓冲过程,有利于学生记笔记。现代多媒体课件虽然较生动、形象,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做好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讲”,加之有时课件的内容信息量过大,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解,就跟不上记笔记。导致教学内容大多成了过眼云烟,上课就变成了看动画。有时上课时感觉气氛较好,但课后不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只是把教材的文字内容搬上电脑,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只是电子讲稿,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编制课件内容,致使课件质量不高,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感。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仅需要授课教师花大力气去搜集、储备相关资料、教学素材,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运用,这样才能制作出内容生动形象、具有较高水平的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单元授课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课件的内容多而庞杂,学生无法及时记录,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定的课时内给学生以最大、最有效的信息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要充分的考虑利用某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有实效性。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选取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宜演示的内容。切忌图画太多、内容散乱。2.简约性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是通过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共同实现的,学生接受课件内容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的刺激。因此,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听课学生的视觉心理。这要求在制作的过程中对画面的布局要以突出重点为基本,避免或减少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前景与后景的色彩比搭配、字符的大小、图片的位置等,以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的是动态的文字和图画,学生在学习的当时虽然兴趣很高,但是不利于把握重点,表现为学生的学习重点不明确。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配合板书、绘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播放投影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特别是学生需要做笔记的重点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思路同步,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当回味的时间。
总之,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体现了它的优点,对于存在的不足,应进行全面、系统、深人的总结和研讨,以扬长避短。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掌握每个学时的信息量、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提高课件质量;合理应用板书、绘图等传统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