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精彩4篇】
《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
导语:本节课以古诗《春晓咏柳》为教学素材,通过诵读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赏析古诗的技巧。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 了解古代文化和赏析古诗的技巧。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古诗《春晓咏柳》的背景和作者杜甫,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诵读古诗(10分钟)
让学生跟读古诗《春晓咏柳》,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达。
3. 解读古诗(15分钟)
通过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古诗的注解,将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古诗的内容、意境和感受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朗读古诗(10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古诗,并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6. 诗歌创作(20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古诗的框架和意境,进行诗歌创作,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探讨诗歌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评价方法:
1. 学生个人的朗读表现评价。
2.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评价。
3. 学生诗歌创作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春晓咏柳》的古诗文本和注解材料。
2. 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的纸张和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诗歌鉴赏和创作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但是在诗歌创作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出创作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创作启发和指导。此外,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同时,可以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
导语:本节课以古诗《春晓咏柳》为教学素材,通过诵读和解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和古诗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 了解古代文化和赏析古诗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古诗《春晓咏柳》的背景和作者杜甫,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诵读古诗(10分钟)
让学生跟读古诗《春晓咏柳》,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达。
3. 解读古诗(15分钟)
教师提前准备好古诗的注解,将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4. 赏析古诗(15分钟)
通过欣赏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春天和柳树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创作绘画作品(20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古诗的意境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和想象力。
6.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分享与交流,增强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7.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探讨古诗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评价方法:
1. 学生个人的朗读表现评价。
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评价。
3. 学生分享与交流的参与度和质量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春晓咏柳》的古诗文本和注解材料。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导入和赏析环节。
3. 绘画纸、颜料和画笔。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绘画创作的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在绘画作品的展示与分享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出不够自信,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指导。此外,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绘画展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展示性。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与热爱。
2.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
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
1.师板书:春晓。
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
2.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3.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5.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6.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7.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的风雨声,呵
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8.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
9.齐背古诗
三、学第二首古诗
1.板书:咏柳(指名认读)
诗得作者是谁呢?(贺知章)师板书。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2.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3.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4.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5.生看图,师讲诗意: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下垂披佛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你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尖刀的二月春风啊!
6.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
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
2.指名背诵。
3.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
《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播放有关柳树的画面,目的让学生感受柳树是春的使者,带来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满生机)师:看完了这段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生:交流,谈感受初读古诗,了解大意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师在想什么吗?此时此刻,老师就想把唐朝诗人贺之章写的《咏柳》推荐给大家。(边出示诗句,边朗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反复诵读,体会感情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自由练习,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换气、轻声、重音)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你自己认为那里读得最好。(老师可以帮助点评)师: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让我们象他那样去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看谁读得最美。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再听一遍古诗,请同学们将眼睛轻轻闭上。
师: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不会的就看书朗读。默写,同桌对改,订正,集体反馈:错在哪儿?课外延伸:春风多好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背给大家听。其实,还有不少的散文、对联、童谣、歌曲也是描写春天的,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