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优选3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一
题目:发现数学的美丽——几何的奇妙世界
引言:几何学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空间和形状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几何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进入几何的奇妙世界,发现数学的美丽。
一、目标:
1. 学习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几何学中常用的证明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和形状,引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
介绍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点、线、面、角等,并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证明方法讲解
讲解几何学中常用的证明方法,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证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等。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证明的过程和思路。
4. 练习与讨论
让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练习和讨论,例如给出一个图形的性质,要求学生证明或推导出其他性质。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几何问题的解答或证明。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展示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成果。通过展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分享,增加对几何学的理解和兴趣。
三、课堂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几何学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几何学的现象和规律。
2. 指导学生进行几何学的拓展学习,了解几何学在科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概念和证明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现数学的美丽。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二
题目: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本节课将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一、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发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游戏介绍
介绍数学游戏的规则和目标,确保学生理解游戏的要求和方式。
3. 游戏实践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数学游戏的实践。每个小组需要合作解决问题、思考策略,并尽量提高自己的得分。
4. 游戏讨论
让学生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享解题思路和策略。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游戏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游戏经验和收获,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三、课堂延伸:
1. 鼓励学生设计和创造自己的数学游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组织数学游戏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三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
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
(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
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
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三一班某小组同学“献爱心”的情况:
生1:我发现在这次“献爱心”活动中,有捐款的,还有捐物的。
生2:我发现捐款的有5人,捐物的有6人。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捐款的比捐物的少几人?
生2:捐物的比捐款的多几人?
生3:捐款的和捐物的一共多少人?
2、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师:参加捐款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生:11人、10人、9人。
师: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
生:里面的同学重复了。
师:哪里重复了?(李彤和任一,课件闪动。)
看来这张表格不能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将表格中的名字作以调整,让人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为此,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可以随意活动姓名的表格。请看黑板:(揭示黑板上的活动表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去调整表格?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1、分组讨论、调整表格。(各组代表汇报、操作、展示)方案一:
师:你觉得你们组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把重复的两个同学摆在前面,能引人注意。
师:谁都赞同他们的摆法?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个积极探索的小组。你们组的摆法的确不错,可老师还是觉得,有时还会将总人数看成11人,哪一组还有更好的摆法?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睛从左往右看。那么,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应该把既捐款又捐物的人名移到左边。)方案二:
师:哇!你们的摆法很独特,说说你们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因为有两个李彤和任一,我们取下来一个李彤和任一,将剩下的李彤和任一放在中间,既表示捐款的人,又表示捐物的人,这样,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9人。
师:你们组的摆法真的很有创意,他们组的摆法你满意吗?(生生评价)授予你们小组为“勇于创新小组”。同学们,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你和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你既想牵爸爸的手,又想牵妈妈的手,你应该走到什么位置?那么,同样的道理,李彤和任一这两个同学既捐了款又捐了物,他们应该放到什么位置?)
2、圈一圈。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调整后的表格,捐款的都有哪些人?捐物的都有哪些人?你能分别把它们圈出来吗?
设计意图:(不同颜色的粉笔圈出来更明显)为韦恩图的形成奠定基础。
3、探究韦恩图
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更直观,请看大屏幕:
(1)取消表格。
表示捐款和捐物的人名单我们已经用线圈起来了,底下的表格已经没有用了,可以将它取消。
(2)捐款的移到左边,捐物的移到右边。
(3)线条歪歪曲曲的,将它画好就更美观了。(课件出现韦恩图)
设计意图:感受韦恩图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介绍韦恩图。
师: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韦恩图。(出现韦恩图三个字)你们知道为什么把它称作韦恩图吗?因为这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韦恩在19世纪发明的,后来,就把这样的
图叫韦恩图,也叫集合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有关集合的知识《数学广角》——集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介绍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将一幅不能很清楚的看到“捐款和捐物一共有多少人?”的表格,经过旋转演变后,转化成这副既科学合理又形象直观的韦恩图,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大屏幕,回答老师的提问。
4、列式计算。
(1)课件分别出示韦恩图的五个部分,学生分别说出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课件一一呈现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看懂韦恩图了,也真正领悟到了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并且,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计算出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吗?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2)计算板演。
方法一:5+6-2=9(人)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贴答数)
讨论:为什么要减2?(因为有2个人既捐款又捐物)
方法二:3+2+4=9(口答) 方法三:5+4=9(口答) 方法四:3+6=9(口答)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体现方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和本领,其实,利用韦恩图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来看看:
1、举一反三(4道抢答题)
2、把下面的动物填在合适的位置。
3、看图填空。
4、思维训练
三年级有1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6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举一反三抢答题强调重点,内化知识;思维训练题求重叠部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1、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质疑
2、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自评 互评 生评师 师评生)
师:同学们,你们课堂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创新。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学到了很多关于集合的知识,下面,有请获得红花和红星奖励的小朋友上台。红花站左边、红星站右边。
引发冲突:两种都有的学生应该站哪?(中间)请观察这一排同学,回答问题:
1、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2、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3、既获得红花奖励又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4、只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5、只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6、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内化集合知识;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渗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知识升华
我是小小设计师。(课后作业)
请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集合图。大胆尝试吧!只要我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风破浪、历练出一身好本领,一定会设计并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设计出集合图。充分地利用韦恩图,让他们明白韦恩图在平时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显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广角——集合
(1)活动表格(移动过程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捐款
(2)计算板演(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方法一:5+6-2=9(人)
方法二:3+2+4=9(人)
方法三:5+4=9(人)
方法四:3+6=9(人)
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