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引言:基因突变是生物体遗传物质DNA发生改变的现象,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对于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1.1 基因突变的定义和特点
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变异。基因突变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以通过诱变剂等外界因素引起。
1.2 基因突变的产生原因
基因突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发突变、诱变剂诱导突变和辐射引起的突变等。
二、基因突变的分类
2.1 点突变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碱基发生改变。点突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等。
2.2 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2.3 基因座突变
基因座突变是指基因座位点上的突变,包括单倍型突变和多态性突变。
2.4 基因组突变
基因组突变是指整个基因组的改变,包括整倍体性和非整倍体性变异。
结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Alberts B, Johnson A, Lewis J,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ition.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02.
2. Strachan T, Read AP.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4th edition.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1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基因重组的原理和应用
引言:基因重组是指DNA分子中的基因片段在不同DNA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在生物学研究、医学治疗和农业育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基因重组的原理和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因重组的原理
1.1 重组酶的作用
重组酶是介导基因重组的关键酶类,包括切割酶和连接酶。切割酶可以切割DNA分子中的特定序列,连接酶可以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
1.2 基因重组的机制
基因重组的机制包括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和重组修复等。
二、基因重组的应用
2.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用于生产蛋白质、制造药物和改良农作物等。
2.2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癌症等。
2.3 基因组编辑
基因组编辑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改良生物体性状等。
结论:基因重组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其原理和应用在生物学研究、医学治疗和农业育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基因重组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Berg JM, Tymoczko JL, Gatto GJ. Stryer L. Biochemistry. 8th edition. New York: W. H. Freeman; 2015.
2. Lodish H, Berk A, Zipursky SL,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edition. New York: W. H. Freeman; 200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篇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
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六、教学过程
1、回顾遗传物质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学基本规律。
2、设疑: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会不会一成不变呢?当然不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又为什么呢?
3、进行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1、学生回顾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回顾生物性状的决定因素,思考并回答指出遗传过程中存在变异。
3、明确本节内容和学习目标。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激发欲望
多媒体课件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实例。
观看多媒体相关实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
自主学习,组内讨论
探究1:基因突变 1、组织学生组内探讨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实例及意义,并进行小组展示。
2、多媒体展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探讨”进行分析,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4、对基因突变的意义进行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通过学案上的知识梳理,组内讨论,形成统一认知进行小组展示。
2、观看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
4、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自主学习,组内讨论
探究2:基因重组
1、组织学生组内探讨基因重组的类型、特点、实例及意义,并进行小组展示。
2、多媒体展示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机理。
1、通过学案上的知识梳理,组内讨论,形成统一认知进行小组展示。
2、观看多媒体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1、多媒体展现合作探究内容,倡导学生合作式学习、交流。
2、对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1、合作交流,确定难点。
2、尝试构建表格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间的区别。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完成课标中的能力要求。
随堂练习,当堂反馈 多媒体展示相关习题,由简单到复杂。 读题,思考与讨论,并进行解答。 1、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补偿性学习的安排。
归纳总结,科学评价
1、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对本节课的小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并评出最佳小组。 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掌握相关知识。
科学评价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团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七、板书设计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
1、实例
2、概念
3、原因
4、特点
5、意义
二、基因重组
1、概念
2、类型
3、意义
三、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本质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及原因 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
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意义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发生可能 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 在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
八、布置作业
固学案相关习题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