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处长》的长春版教学设计【精彩3篇】
《军需处长》的长春版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军需处长》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军事背景和历史意义;
3. 学习并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1. 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介绍;
2. 故事情节的分析和理解;
3. 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4. 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电视剧《军需处长》的片段或剧照;
2. 与军事背景和历史意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教学材料;
4. 分组合作的小组任务。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军需处长》的片段或剧照,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该剧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Step 2:教学重点(15分钟)
教师通过简短的PPT或讲解介绍《军需处长》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军事背景和历史意义。
Step 3:学习词汇和表达方式(20分钟)
教师提供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教学材料,如词汇卡片和例句。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练习,掌握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用法。
Step 4:合作与沟通(2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分析剧情、角色互动、历史背景等。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收集信息,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学生通过合作与沟通,培养团队意识和表达能力。
Step 5:展示与反馈(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报告,展示他们的分析和思考。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
Step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探讨剧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电视剧《军需处长》全集,进一步了解剧情和人物发展。
2. 学生可以进行剧本创作,改编《军需处长》的故事,将其转化为舞台剧或电影剧本。
《军需处长》的长春版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熟悉《军需处长》故事中的长春市景点和历史地标;
2. 了解长春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3. 学习相关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长春市景点和历史地标的介绍;
2. 长春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3. 相关的地理和历史知识的学习;
4. 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长春市景点和历史地标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长春市的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教学材料;
3.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达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长春市景点和历史地标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有了解过长春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Step 2:教学重点(15分钟)
教师通过简短的PPT或讲解介绍长春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长春市景点和历史地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3:学习地理和历史知识(20分钟)
教师提供长春市的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教学材料,如城市发展历程、地理位置等。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练习,掌握这些知识。
Step 4:观察和表达(2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长春市景点和历史地标的观察,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学生通过个人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表达。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Step 5:展示与反馈(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和表达材料。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
Step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探讨长春市景点和历史地标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行长春市的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和探索长春市的文化和历史。
2. 学生可以进行长春市景点和历史地标的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展板。
《军需处长》的长春版教学设计 篇三
《军需处长》的长春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会“坨”一个生字,认识一个“啸”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单薄破旧、一尊塑像、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战斗、晶莹的丰碑、严峻的考验”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的梗概,揣摩文章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表达顺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军需处长克己奉公,以身殉职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难点: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课时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抓住神态和心理描写体会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导语: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走进课文。
2、结合课前的预习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件。
3、交流自学笔记。
4、认读生字。
5、检查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二、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篇课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
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愤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
要求: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提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在整篇文章,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把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称为丰碑?(可提示:这位衣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被严寒夺去了生命,让我们带着沉痛的心情读这段话。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4)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 (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投影显示军需处长的`塑像及将军敬军礼的样子, 通过体会将军的心情,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也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先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再理解“这样的队伍”是什么样的队伍,深入体会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力量。最后让学生怀着必胜的信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二、总结全文
深化思想教育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三、作业:为“丰碑”写碑文,写好后在班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