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的一系列安排和组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方法。下面将介绍一篇基于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的语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年轻人和一位老人之间的友情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创设一个有关友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课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标题、段落结构和关键词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能力。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语言点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运用。
5. 口头表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友谊的重要性,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口头表达。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梳理思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在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创新和调整。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法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将介绍一篇基于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的数学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题: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谜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入概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
3. 计算方法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4. 练习演算: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点,梳理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在积极、合作和创新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培养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⑴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⑵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四、再读全文,积累句段读课文
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
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
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让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带着对老人的无限敬佩读一读。
教师点拨:老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指转化为他所创造的一片绿洲,还包含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价值无限。)也
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或:因为青山饱含了种树人(山野老农)绿化环境、保护家园、为民造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护好家园,青山就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交流感悟。
如:
1.你想对山野老农说些什么?对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
3、讲一讲自己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
4、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自然环境):险恶
奇迹(创造绿洲) 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