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数学教学方法(推荐6篇)

自行车的数学教学方法 篇一

自行车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交通工具,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通过将自行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下面将介绍一些将自行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一、自行车测量

通过自行车的测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长度、时间、速度等方面的数学计算。例如,让学生测量自行车的长度,并用数学方式计算出自行车的周长和面积。还可以让学生测量骑自行车所需的时间,并根据数据计算出每小时的平均速度。通过这样的测量实践,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自行车图形

自行车的结构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图形,如圆形的车轮、方形的车架等。可以通过自行车的图形进行几何学的教学。例如,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车轮,引导他们了解圆的性质,并通过绘制和测量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车架,引导他们了解方形的性质,并通过绘制和测量自行车的车架,让学生学习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通过这样的图形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学的知识。

三、自行车比例

自行车的大小和零部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自行车的比例进行数学计算。例如,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车轮和车架的大小比例,并通过测量和计算,让学生学习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螺丝和螺母的大小比例,并通过测量和计算,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比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自行车运动

自行车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可以通过自行车的运动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例如,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运动过程,并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建立自行车运动的数学模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如速度、加速度等方面的计算。通过这样的运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运动的数学规律,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自行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通过自行车的测量、图形、比例和运动等方面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自行车作为教学资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自行车的数学教学方法 篇二

自行车是孩子们喜爱的交通工具之一,将自行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下面将介绍一些将自行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一、自行车测量

通过自行车的测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长度、时间、速度等方面的数学计算。例如,可以让学生测量自行车的长度,并用数学方式计算出自行车的周长和面积。还可以让学生测量骑自行车所需的时间,并根据数据计算出每小时的平均速度。通过这样的测量实践,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自行车图形

自行车的结构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图形,如圆形的车轮、方形的车架等。可以通过自行车的图形进行几何学的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车轮,引导他们了解圆的性质,并通过绘制和测量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车架,引导他们了解方形的性质,并通过绘制和测量自行车的车架,让学生学习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通过这样的图形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学的知识。

三、自行车比例

自行车的大小和零部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自行车的比例进行数学计算。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车轮和车架的大小比例,并通过测量和计算,让学生学习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螺丝和螺母的大小比例,并通过测量和计算,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比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自行车运动

自行车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可以通过自行车的运动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运动过程,并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建立自行车运动的数学模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如速度、加速度等方面的计算。通过这样的运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运动的数学规律,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自行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通过自行车的测量、图形、比例和运动等方面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自行车作为教学资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自行车的数学教学方法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并应用”基本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学习知识应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拟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自行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咱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会骑自行车啊?(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们知道自行车里也含有数学问题吗?老师准备了一俩自行车,谁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知识?(三角形的知识、圆的知识等)

师:其实自行车里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板书课题)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师:大家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直接测量。

师: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对同一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的路程进行了独立测量,请他们来汇报一下测量结果。

生甲:我蹬一圈行了6.5米。

生乙:我行了5.7米。

生丙:我行了8.8米。

生丁:我只行了5.4米。

生:········

师:这些同学的测量结果差距很大,说明测量这种方法不太准确,误差很大。有没有准确一些的方法呢?

生:计算。

师:怎么算?

生:看看蹬一圈,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乘车轮的周长。

师:蹬一圈是谁转动了一圈?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谁的圈数?

生分组操作,师注意引导,讨论交流后汇报。

(1)蹬一圈是指脚踏处的齿轮转一圈

(2)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后齿轮转动的圈数

师:照这样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师:怎样才能知道前齿轮转一圈时后齿轮转的圈数呢?

生:数一数。

师:我们就来数一数。

通过实践,学生发现数的圈数也不准确。

师: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呢?大家注意观察,这两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前齿轮转动一个齿,链条怎么动?后齿轮怎么动?(师慢慢转动前齿轮,生观察、讨论。)

生:前齿轮转动一个齿,链条移动一小节,带动后齿轮转动一个齿。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如果前齿轮转动2个齿,后齿轮怎么动?如果前齿轮转动5个齿呢?10个齿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1:前后齿轮转动的齿数始终一样。

生2:我知道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和转的圈数成反比例关系。自行车的前后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也相当于两个咬合的齿轮。所以,前齿轮的齿数乘圈数等于后齿轮的齿数乘圈数。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根据“前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圈数”,前齿轮转一圈时,后齿轮转的圈数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说师板书: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归纳解题思路: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车轮的周长

分组搜集数据,代入数学模型,求出答案。

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蹬一圈能走多远

前齿轮齿数:26

后齿轮齿数:16

车轮直径:66厘米

2、小英家离学校680米,她骑车上学大约要蹬多少圈?

四、研究变速自行车的问题

1、出示变速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图: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分组探究(1)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小组

2、汇报第一个问题:12种方案。

3、汇报第二个问题:当“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比值最大时,走得最远。

五、思维拓展

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时要经过各种路段,你觉得上坡时应怎样搭配前后齿轮?

自行车的数学教学方法 篇四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7页。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

2.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

导入 “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先给出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 (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 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两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自行车的数学教学方法 篇五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自行车,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2、初步学会用自己的线条描绘喜爱的自行车,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写生与想象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6辆自行车模型、纸、笔。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与写生自行车模型。

难点:启发想象,添画成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四、活动过程:

(一)、画记忆中的自行车,导入课题。

1、上次我们做了个统计表,我发现呀,在“我想要的玩具”这一条里,有好多小朋友写的都是想要自行车,那我们今天来画一画自行车好不好?

2、现在你们想一想,你想要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他画下来。比一比,赛一赛,用笔直接画看到过的自行车,看谁画的最快!

(二)、观察、认识自行车结构,写生自行车模型。

1、刚才呀,__小朋友画的最快了,而且这辆自行车上什么都有了。

2、让幼儿打开课前用布罩起来的自行车模型,请幼儿将自己刚才记忆画的自行车以自行车模型作比较,观察、认识自行车结构。

3、教师运用课件进一步介绍认识自行车的主要零部件。

4、请幼儿自己操作电脑,装配一辆自行车,通过拼图游戏使幼儿弄清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引导幼儿注意注意车轮、车架、车把、齿轮、坐垫之间的位置。

5、拼图完成后,请小朋友写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用自己的线条花一辆完整的自行车模型。

6、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要仔细看、认真画,展示画的完整的作品。

(三)、启发、想象,添加成一辆我喜欢的自行车。

1、自行车的用途是什么呀?(不用走路,比走路快……)

2、蔡老师也写生了一辆自行车,你们看看他和你们画的有什么不一样。(添加了很多东西)

3、小朋友也来设计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比比谁设计的自行车功能最多。

4、

幼儿作画,多媒体循环播放以添加的自行车作品,开拓幼儿思路。

(四)、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1、展示幼儿作品。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画的自行车有些什么功能。

3、播放一个动画片,进行环保和交通安全的教育。

自行车的数学教学方法 篇六

一、 活动目标

1、 根据图书的题目和画面进行思考,大胆想象图书的内容。

2、 通过扩句的方式学习复杂句型,初步理解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 活动准备

黑板、大书一本、小书幼儿人手一本。

三、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1)、出示大书,教师指读题目并针对书名提问。

(2)、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请幼儿猜一猜图书的内容。

2、大书图画阅读

(1)、遮盖书中文字部分,留下插图,和幼儿一起观察图画。

(2)、引导幼儿逐页猜图,围绕书中主人公来到的地点和进行的动作提问,以促进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五页和第六页的画面内容。

(4)、帮助幼儿回忆自行车到过的地方。

3、大书文字阅读

(1)、幼儿根据首页画面内容念文字,教师示范指读,幼儿倾听。

(2)、幼儿跟读,并尝试根据画面内容扩句,重点指导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阅读和理解。

4、幼儿指读小书,掌握句型,结束活动。

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的课堂教学实录【推荐4篇】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晏子使楚》,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
教学资料2014-01-09
晏子使楚的课堂教学实录【推荐4篇】

新教材实施的教学总结【优秀3篇】

(一)新教材的实施有其好的方面:新教材的编排总体上感觉是好的。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选文注重了和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
教学资料2012-04-06
新教材实施的教学总结【优秀3篇】

5以内的加法课后反思(精简3篇)

今天我上了一年级的一节数学公开课《5以内的加法》,不足之处特反思如下: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 我...
教学资料2013-02-07
5以内的加法课后反思(精简3篇)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反思【精彩3篇】

教学构想: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重点,切实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自己身边形形...
教学资料2012-07-04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反思【精彩3篇】

冬爷爷的图画教学设计【经典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爷爷的图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
教学资料2011-05-08
冬爷爷的图画教学设计【经典5篇】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优秀5篇)

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燕子妈妈笑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2017-03-08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