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精简3篇)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 篇一

在生物学中,蝙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对象。蝙蝠通过发出超声波并依靠回声来导航和捕食。这种能力使得蝙蝠成为了雷达技术的灵感来源。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通过学习蝙蝠和雷达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索雷达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蝙蝠的导航能力和雷达的原理。

2. 探索雷达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这两个主题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蝙蝠是如何利用超声波进行导航的。

2. 知识讲解:讲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等组成部分。同时,介绍雷达在军事、天气预报和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蝙蝠和雷达的原理。让学生使用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通过测量回声的时间来计算距离。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发射器的频率和角度,观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探讨频率和角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结论。

6. 应用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探究雷达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和采访专家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7. 结果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蝙蝠和雷达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研究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研究中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反馈意见,以便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蝙蝠的导航能力和雷达的原理,还可以通过实验和研究探索雷达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 篇二

雷达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气预报、航海导航等领域。然而,雷达的发明灵感却来自于生物界的一位奇特生物——蝙蝠。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以及雷达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 了解蝙蝠的导航能力和雷达的原理。

2. 探索雷达技术在军事、天气预报和航海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这两个主题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蝙蝠是如何利用超声波进行导航的。

2. 知识讲解:讲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等组成部分。同时,介绍雷达在军事、天气预报和航海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设计一个模拟蝙蝠和雷达的实验。学生可以使用纸板、橡皮筋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雷达模型,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测量距离。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探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和测量误差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结论。

6. 创新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创新的雷达应用方案。可以是在军事、天气预报、航海导航等领域的应用,也可以是在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

7. 结果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设计,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蝙蝠和雷达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创新设计:评估学生在创新设计中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4. 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反馈意见,以便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蝙蝠的导航能力和雷达的原理,还可以通过实验和创新设计探索雷达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打开科学探索的大门,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之路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支持。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 篇三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范文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要点和主要内容。

  2、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抓住中心句理解语段意思,利用文中科学试验的例子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乐于观察和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体会句段之

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蝙蝠飞行的秘密和雷达安全飞行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出示课题,观看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谁来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生1: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再隐藏的地方冬眠。

  生2: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2、设立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齐读课题)蝙蝠是动物,雷达是探测装置,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课文以蝙蝠和雷达为题,同学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蝙蝠怎样安全飞行?蝙蝠飞行有什么秘密?飞机怎样安全飞行?飞机飞行有什么秘密?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

  师: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蝙蝠和雷达的神秘世界!

  二、研读理解揭示秘密:

  (一)朗读课文,明确重点(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前3段。找出哪一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生答)

  师: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齐读)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师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2、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出示第一句话(指读),其他同学思考: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从这些词语我们知道了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

  师: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

  师: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走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学生走)

  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

  生答:用手摸、主拐杖、听声音……

  (3)指导朗读:可想而知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4)师:蝙蝠有高超的飞行本领。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生答: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板书:提出问题

  (5)这也是我们心里共同的疑问!(出示第二句话)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二)自主阅读,填表助学,(学习4、5、6自然段)

  (1)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几次试验?每次实验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2)小组比赛(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小组讨论、然后填写实验报告。完成后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完成的小组要接受惩罚就是:选一个代表上台简要介绍试验情况)

试 验

方 法

结 果

证明的问题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没响

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夜间飞行

靠的是嘴

和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3)教师小结:课文用举实例的方法介绍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对蝙蝠飞行做的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眼睛在夜间飞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三次试验写得有详有略(第一次写得详细;第二次第三次写的简单)。举实例、有详有略是说明事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我们以后写文章也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说明事物的特证。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引读试验结论。(齐读第6自然段)

  出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师:这两个结论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为什么?

  生: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实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相关文章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思考(通用3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内容、方式和目标的改变。"下面谈谈我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体会和思考。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可先在电脑上准...
教学资料2015-07-04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思考(通用3篇)

语文课教学反思汇报(优质3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利用朗读这一法宝,抓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制订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
教学资料2011-06-01
语文课教学反思汇报(优质3篇)

教学设计模型【优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模型,欢迎阅读与收藏。  ...
教学资料2016-05-07
教学设计模型【优质6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实用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陈太丘与...
教学资料2012-09-02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实用6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经典3篇)

概括板书: 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位置、功用。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 、先中间后两边。 文段结构:总说——分说结合。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2)、太和殿是“前朝”及整个故...
教学资料2017-02-08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经典3篇)

中学生物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学会写课程教学设计是必须的,那么一篇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生物课教学设计5篇,以供大家参考!中学生物课教学设计1目标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
教学资料2011-06-01
中学生物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